浅析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2020-06-07 09:20梁殿红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梁殿红

【摘 要】初中的学习是为学生高中及今后的学习打基础。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观察事物、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的物理知识,为今后的物理学习夯实基础。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34-0045-02

随着科技发展,物理学科知识的掌握越来越重要,但一些初中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也缺乏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有效手段。要为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夯实基础,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观察事物、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的物理知识。帮助学生在将来能顺利进行更深层次的物理学习。

1   初中物理课程的学生学习现状

1.1  学生对物理课程有畏难情绪

虽然在小学阶段,学生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已经接触过部分初级物理知识,但由于学得比较浅,且小学阶段对这门课程的要求不高,所以很多学生的物理基础并不扎实。物理作为初二新增的课程,在初中教学中属于重点课程,课程难度比较大,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和实验能力。教学要求的变化也许会让一些学生难以适应,甚至对物理学习产生抗拒心理,对物理课程有畏难情绪,没有学习信心,甚至带着消极情绪面对物理课程的学习。

1.2  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

从初中物理教学现状来看,部分物理课堂教学依然以教师为主体开展,学生在教师带领下根据教材开展学习。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让教师把控好上课节奏,但由于教学方式单一,以致课堂氛围总会显得有些沉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投入地讲解,但学生的思维却并没有跟随教师走、没有主动思考,还有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导致整体教学质量不高。

1.3  课程学习脱离实际生活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基础学科,和日常生活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学生在系统学习物理知识前,如果对相关的知识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能将知识与生活联系,学习起来会更加容易。但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观察不够,进而割裂了物理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给物理课程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影响学生的学习

兴趣。

2   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思考

2.1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除了要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外,还应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帮助学生化解对物理学科的畏难情绪,帮助学生分析物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树立对物理学科的学习自信心。师生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2.2  以鼓励为主进行教学

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并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能够在学科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这份成就感能帮助学生提高探究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自觉性、积极性,使学生保持对于物理学科的热情。

2.3  多采用情境式教学法

物理是一门和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进行物理教学时,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将教材中的物理知识放入实际生活去思考。如在教学摩擦力知识时,可以让学生思考自行车刹车时所形成的摩擦力,从而对教材中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1]。通过情境式教学法,让学生对教材中抽象的理论知识有更直观和具体的认知,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

3   初中物理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3.1  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

备课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积极寻找合适的切入口,以提高学生对该节课的接受程度,同时结合多种教学形式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通过自身对教学内容的认知把控教学节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课堂学习体验。

如教学“电阻和变电阻”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大量资料,对该部分教学内容做一定补充,课件设计上可以加入交通堵塞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引发交通堵塞的原因是车与行人过多,那么电线中过多的电流是否也会如交通堵塞一样,引起电流的拥堵呢?”结合交通堵塞来解释电阻的原理,让学生更直观了解电阻的知识,同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促进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3.2  增加物理課堂中的语言趣味性

初中物理学习中有大量的定义与概念需要记忆,学生只有充分掌握这些知识点,才能够更好地学习物理。如果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掌握这些概念,会让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趣味性的语言,编一些生动有趣的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复杂抽象的概念,使学生轻松掌握课堂中需记忆的知识点[2]。

如教学“惯性”知识时,教师可编一个顺口溜,如“一切物体有惯性,惯性属于物属性,惯性大小看质量,不论物体动与静。”这种朗朗上口的口诀,是将概念中的重点提炼,形成短小精炼的顺口溜,能让学生更容易记忆,更轻松地掌握概念中的要点。

3.3  正确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能让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多媒体的支持,原本很多抽象复杂的物理概念都能够直观呈现,从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概念的含义。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应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不能把多媒体作为板书的另外一种形式,要防止多媒体课件中出现大量“搬运”教材内容的现象。

如讲解“声音的特性”时,由于每一种声音都有不同的特性,单靠语言描述很难让学生有直观理解,而多媒体可展示不同类型的声音。教师在备课前,可提前录制每个学生的声音,并将其放在多媒体课件中。在课程开始时,向学生播放这些音频资料,让学生辨别是谁的声音。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物理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效率。

3.4  合理运用悬念教学法

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很多教师教学时习惯单向的知识传授或应试技巧的传授,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也不符合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要求。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容易对物理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对学习活动也是敷衍了事,只是完成学习任务,无法自觉自主地学习物理。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创新传统教学方式,合理设置课堂内容,学会悬念教学法,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

如可以设置一道综合性的物理问题:一块冰漂在水中,露出的体积是20m3,求这块冰的实际体积和浸没在水中的体积。这种综合性比较高的物理问题,涉及冰块的体积、浮力和重力问题,短时间内学生难以利用单一的知识解答,教师可以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从而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解题前,可以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生充分思考后,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从而学会将各章节的物理知识结合起来,提高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锻炼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物理作为初中学科中专业技术性较强学科,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合理的策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进行教学总结,结合学生的实际来开展教学工作,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做好充足的課前准备,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习的快乐,愿意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从而提升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章伟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32).

[2]权世峰.基于构建高效课堂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探讨[J].新课程·中旬,2019(9).

猜你喜欢
教学有效性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