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莉
【摘 要】高中物理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必要性。而深度教学与深度学习互为表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变换教学方式,逐步改善学生浮于表面的学习状况。本文从有关学生物理深度学习的调查问卷入手,从具体的教学实践出发,提出更直观化、精细化的深度教学策略,以期达到提高学生深度学习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物理;深度学习;教学方法;探究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34-0038-03
当前,部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本质不理解,还停留在浅层的学习状态中。对此,如何引领学生全身心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发展核心素养,逐渐达到深度学习的层次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了解学生的物理学习现状
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物理学习状况,笔者抽样选取了珠海市实验中学高二物理学科的学生(不含新疆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92份。按照新课程理念,从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
由表1可得出如下结论:①学生偏向于更加直观、通俗易懂的的教学方式;②学生对教师较为依赖,学习物理的主动性不高;③学生对深度学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可见,教师的引领作用是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关键,更是学生能否更加深入学习的门匙[1]。
2 调整教学关系,让学生主动学习、深度学习
问卷调查报告第二项显示,积极主动参与物理学习的学生占43.2%。这是教师必须重视的重大问题。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必须调整教学关系,向以学生为主的教育观转型。如在《电磁学》这一章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使用右手螺旋定则、左手定则、右手定则解题时出现混淆的情况。对此,笔者尝试变换了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了主题为“左右手加油”的课堂探究活动[2]。下文以“三大定则”教学为例,探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3 开展深度探究,亲历知识的发现与构建过程
3.1 活动目标
(1)开展课堂探究,使学生能熟练地使用三个定则解决问题。
(2)让学生全程参与探究,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
3.2 活动过程
3.2.1 以问题卡的形式将学生遇到的困惑呈现出来
问题一:仔细观察图1。
(1)找出它们的相似点。
(2)在使用右手螺旋定则时,哪个手指总是直的,哪些手指总是弯曲的?
(3)通过固定手势能找出图1(a)(b)(c)的规
律吗?
(4)有巧妙的方法能用于记住使用右手螺旋定则时出哪只手吗?
问题二:仔细观察以下图2。
(1)从手势摆放上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手势代表的物理量上找出它们的不同点。
(2)使用图2(a)的左手定则判定时的因果关系是什么?使用图2(b)右手定则判定时的因果关系又是
什么?
(3)有更简便的记住左手定则、右手定则的使用方法的方式吗?
3.2.2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在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学生既能提高主动、协商解决问题和协调关系等方面的能力,又能提高自身的团结合作意识、主动学习能力。
3.2.3 教师对学生展示的结果以幻灯片的形式归纳点评
问题一答案展示。
(1)四幅图的手势均为点赞的标准手势。
(2)使用右手螺旋定则时,拇指总是直的,四指总是弯曲的,两者在同一平面且垂直。
(3)图1(a)中导线是直的,所以直的拇指表示导线电流,弯曲的四指指向磁场方向;图1(b)与(c)中导线是弯曲的,所以用弯曲的四指表示导线电流,直的拇指指向磁场方向。而且拇指指的磁场方向都应该是圈内中心轴线上的磁场方向。
(4)右手比起左手更能灵活螺旋,因此这个定则叫右手螺旋定则更加贴切(当然左撇子除外)。
問题二答案展示。
(1)手势摆放相同点:大拇指跟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一个平面内,把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穿过手心(手心对准N极,手背对准S极)。手势摆放不同点:分别伸出左右手掌。手势代表的物理量的不同:图2(a)中四指指向电流方向,大拇指指的方向是导体受力方向;图2(b)中大拇指指向导体运动方向,其余四指指向感应电流的方向。
(2)图2(a)中,因果关系是已知有电的情况下,因为有电流,结果它在磁场中受到力,或者是已知有电荷在移动(宏观上相当于电流),带电粒子会受到力的作用,即“因电而动”。图2(b)中,右手定则所应用的现象是导线在磁场里面,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时候产生了感应电流,这里导体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是“因”,而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是“果”,即“因动生电”[3]。
(3)可用口诀法:左电动,右发电。也可以从字面上去记忆:拿出“力”字,最后一笔向左撇,即判断力用左手定则;拿出“电”字,最后一笔向右拐,即判断产生的电流用右手定则。还可以从“左”和“右”字上下工夫:“左”字中的“工”谐音“功”,力是要做功的,所以可以记忆左手定则判断力;“右”字中的“口”是一个闭合回路,而电流一定在回路流,所以用右手定则判断产生的电流[4]。
3.2.4 对探究活动效果进行评价
本次探究活动的评价采用问题卡的形式,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检验学生对探究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问题三:考考你,根据图中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请在图3中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问题四:考考你,图4中的(a)(b)分别为机器部件,根据因果关系你能猜出哪个是电动机,哪个是发电机吗?
3.3 探究反思
这节探究课非常成功,教师通过引领以及问题的层层设置,指引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方向,使学生主动参与总结直观的判断方法,能帮助学生更高效地记忆和使用,而且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成功为学生打开了深入学习的
大门。
总之,促进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发展核心素养是教师应不断努力的方向。新课程改革下,物理教师应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汤谋丰.对左右手定则的统一[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2,(12).
[2]王耀祥.将“左手定则”统一为“右手定则”[J].物理教师,1991(9).
[3]赵教育,阴志新.电磁力左手因果判定法[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8(4).
[4]宋大卫.物理应用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