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晶
摘 要:绘本故事从儿童的生活出发,用故事的形式向儿童传授知识和道理。它迎合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需要,由于课堂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我们无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每个场景、每种情境,这时,新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低年段教材引入了绘本故事,不仅可以吸引学生进入,而且能更直观地展示各类生活情境。教材的页面设计是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呈现本课的主要内容,下部分是副线的绘本故事,与本课主要内容紧密联系,起着补充拓展的作用。但是很多教师不明白本科绘本故事的编写意图,仅仅将这个故事一读而过,或者是随意延伸,脱离本课主题……因此如何更好地使用教材中的绘本故事,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绘本故事 道德与法治 小学低年段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0.052
小学阶段是养成习惯、形成价值观和规则意识的重要阶段,但如果一味地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教学或者道德说教,很容易引起学生反感。因此,现行的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低年段)引入了“绘本故事”,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知识,形成学生的价值观。文章主要论述绘本故事的价值以及使用策略,从而更好地挖掘绘本的内涵,提升教学效果。因此如何更好地使用教材中的绘本故事,值得我们深思。
一、绘本故事的使用价值
1.激发学习兴趣
教材中的绘本大多是以儿童喜欢的小动物或者是同龄人为主人公,人物形象可爱有趣,能够深深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图片色彩鲜明,文字简短,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例如一年级下册第2课《我们有精神》中的绘本故事《谁有精神?》中,出现了孔雀、小熊、猴子、黄莺、天鹅、猫头鹰、公鸡,上课伊始,老师就让孩子们阅读绘本故事,学生一下子就被这些可爱的动物们吸引住了,自然而然也就跟着动物们一起思考什么样的表现才是真正的有精神。
2.再现生活场景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问题和需要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但是课堂上无法让学生真实体验每个场景,因此我们的教材将丰富多彩的图片和生活中的各类故事相结合,再现了学生生活中的各类问题或者困惑,引发学生的共鸣。例如一年级下册第1课《我们爱整洁》中的绘本故事,讲述了一个不讲卫生的小猪皮皮的故事,其中出现了很多生活中学生常见的不整洁的表现,孩子们一下子就认识到了这样的行为我们经常看到,甚至有时在自己身上也容易出现。读完了這个故事,学生也就知道了不爱整洁的孩子是无法获得大家的喜欢。只有贴合学生生活的体验和认知,才能走进学生的心中。
3.焕发课堂活力
绘本故事内容简单,但是内涵丰富。绘本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带领着学生走进绘本故事,讨论绘本故事,每个学生凭借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都是有话可说的,甚至因为他们的儿童视角,往往能说出老师意想不到的内容。例如一年级下册第7课《可爱的动物》中,学生阅读绘本《动物老师》,然后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和动物相处的真实故事和体验,学生自主发挥、自主表达——真正的喜欢得是了解动物习性基础上的喜欢,得尊重动物的生存权利。这样思维碰撞的课堂,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的同时,也能收获阅读和自由表达的成就感。
二、绘本故事的教学契机
每一课的绘本故事与正文的关系不尽相同,如何使用、何时使用,都需要我们深入研读教材、理清每课脉络之后,精准地选择使用契机。
1.用作贯穿课堂的线索
我们可以将教材中的绘本作为贯穿整节课的线索,例如二年级下册第13课《我能行》中的绘本故事是《咪咪学本领》,执教时,教师出示图一和图二:小猫咪咪看到有大猫咪很熟练地抓住了老鼠,它也想成为捕鼠高手。引导学生说说你周围有哪些很好的榜样,你想有哪个方面也值得大家学习?这是和本课第一板块“大拇哥送给你和我”相匹配的;随着故事推进,出示图三和图四,说说咪咪遇到的困难,结合课文第二板块“我哪里还不行呢”情境图,引导学生找找图片上小朋友们的不足之处,反思自己身上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然后进入课堂的第三个环节“我也能行”,读一读大花猫的提醒,让学生体会到只有相信自己能行,我才可能行;故事最后,咪咪终于学会了捉皮球,那捉老鼠也不在话下了。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情境图,思考:谁才能像咪咪一样获得成功?通过辨析,让学生体会到不能光嘴上说说我能行,要自己付出努力才行。这节课按照“绘本导入——找找不足——建立自信——付诸实践”这一流程,环环扣住绘本故事,将故事情节贯穿本课教学,用故事中的困惑带领学生一起思考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应问题。
2.用作一个独立的教学板块
绘本故事作为每课独立的一部分,不仅可以用作贯穿课文的线索,还可以独立设计。可以利用绘本故事导入本课,例如二年级下册第15课《坚持才会有收获》,就可以用《青蛙看海》的绘本故事导入;也可以作为本课的结尾,例如一年级下册第3课《我不拖拉》,其中的绘本故事是《拖拉鸟》。在学习了课文内容,知晓了为什么会有拖拉行为,拖拉行为会有什么后果以后,可以引导学生续编故事,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拖拉鸟改掉了拖拉的坏习惯后,会有哪些变化?如果它还是坚持不改,又会有什么后果?这样便能深化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用作正文的补充和延伸
绘本故事不仅仅是道理讲述的平台,还可以对正文内容进行补充和延伸。例如一年级下册第5课学习完正文内容以后,如果时间不充足了,那么《风的朋友》就可以用作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深入地了解风和其他自然现象的联系,然后进一步地关注这些自然现象。
三、绘本故事的使用技巧
绘本故事的使用时机各有不同,而且还有很多使用小技巧,让它更受小朋友们喜爱,更为我们的课堂锦上添花。
1.让绘本动起来
教材上的绘本故事没有传统绘本那样大篇幅、大画面,仅仅占了每页的三分之一,而且是散落在每课的每一页下方,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我们可以通过动画、课件、配音等方式,让故事主人公“活”起来,和学生沟通。这样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故事的内容,化静为动,更符合学生形象化的思维特点。还是以一年级下册《我们爱整洁》中皮皮的故事为例,教学本课时,老师从网上找到了《皮皮的故事》动画版,让学生直观感受皮皮的邋遢、不爱整洁,更有利于学生作出价值判断。
2.让学生演起来
很多的绘本故事都是不止一个人物在里面的,教师可以设计演一演绘本故事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对话。这样就把这个故事直接呈现到课堂上,故事里面的人物就在我们身边,故事里的问题就发生在我们身上。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13课《我想和你们一起玩》中的《小布丁和小蝴蝶》时,我让一个学生演一演内向胆小、不敢与人相处的小布丁,另一个学生演开朗外向的小蝴蝶。这个绘本故事紧贴学生的生活,在演一演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我们要学会关心身边的小朋友,同时也让内向的小朋友们懂得了只要勇敢一点,就会收获很多的朋友。
3.让细节显现出来
学生的阅读经验有限,观察有时也有疏漏的地方,这时教师就要发挥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绘本细节,让他们仔细观察,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第7课《可爱的动物》中的绘本故事《我和小蜻蜓》时,小朋友们能直观体会到真正的喜欢是给小动物自由。教师借机点拨真正喜欢这种动物,我们得了解这种动物的生活习性,怎样才是正确的喂养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照顾它们、爱护它们。
总之,绘本故事生动、形象、直观,是学生最易接受的教学资源,它们能让道德和规则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扎根在心中。教师需要深入研读绘本故事和教材的联系,对绘本的使用契机精准选择,对绘本故事内容恰当整合与加工,绘本故事就会让我们的课堂锦上添花。让我们借助绘本故事的力量,引导学生思考判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
参考文献:
[1] 杨孝荣《绘本在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教育观察》2017年第6期。
[2] 陈秋燕《略论绘本资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开发利用》,《新课程研究》201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