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伟
摘 要: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关键,小学正是学生学习之路的首要阶段。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在课外的延伸活动,课外阅读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化背景下,阅读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阅读。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语文课外阅读的内容更为丰富,形式也更为多样,使学生更有兴趣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中,从而让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自主阅读,增加了学生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使学生能更好地完成阅读要求,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信息化 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7.011
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课外阅读不再局限于纸质书籍的形式,电子软件、手机软件、搜索引擎、电视节目乃至有声读物都可以成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来源。有效指导学生在信息化背景下的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通过便捷的信息技术、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培养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因为信息技术的多变性、关联性等特性,需要教师的科学指导和家长的监督配合。语文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以及中学、大学的学习都有指导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选择适宜的阅读内容
在信息化背景下,学生接触到的课外阅读内容多而杂。学生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往往会被有趣的画面吸引,对实际内容较少关注;在时间管理上,学生也较难做到自我控制,这时就需要家长和教师的监督与管理。
教师结合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自身特点来选择课外阅读的主题、设计课外阅读的目标。在交流阅读内容时,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参与讨论,减少了学生对教师的惧怕心理,也提高了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使其敢于发言,敢于表达。家长也要监督学生的阅读进度,设置阅读时长,培养学生的自主课外阅读能力,提高其课外阅读的效率。教师应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1.明确课外阅读目标
教师可以在班级群里创建阅读分享活动,设定一个课外阅读主题,让学生将在课外阅读中接触到有关主题的一本书、一段句子,分享在班级群里,定期进行分享讨论。教师也可就学生不理解的难句上,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在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时,教师可在课前,在班级群里给学生布置学习李白和王昌龄的人物简介,梳理两人的人物关系的任务。学生则通过网络搜索来查阅两位诗人的生平简介等信息,并在班级群里讨论两人的人物关系,这有助于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情境。在课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针对诗中的人物背景进行阅读,共同探讨人物情感的变化,加深学生对整首诗的理解程度。
2.自主选择课外阅读内容
在信息化背景下,课外阅读的内容丰富多彩,然而小学生处于知识学习的萌芽阶段,理解阅读能力有待提升,还无法自主分辨和选择阅读内容。教师可以拟一个标题,让学生通过标题寻找相关的阅读内容。
例如,以秋天为主题,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包含秋天元素的视频,不拘于传统的文字描写,将展现人们秋季在的田间劳作和丰收后喜悦的图片或视频分享在班级群里,让学生在群聊中发表自己的阅读心得,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这种阅读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替换相对枯燥的阅读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推荐课外阅读软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面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软件层出不穷,在互联网平台的推广下,被更多的家长所选择,例如凯叔讲故事、洪恩识字、伴鱼绘本、贝乐虎儿歌等。家长要结合孩子自身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科学指导,选择适合孩子的阅读学习软件。这些软件多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家长应为软件设定青少年模式,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对电子产品不可过度使用和依赖。
4.分享教学视频
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风云会”“汉字英雄”“经典咏流传”“中华好诗词”等新兴教育综艺节目,“论语”“百家讲坛”等经典电视节目,并在信息技术下进行整理分类,结合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进行分享。在教学视频的分享中,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同时还可以让其在潜意识中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教师通过语文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字的讲解过程中,通过搜集整理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图片、动画等素材,加深学生对阅读文字的理解。
教师和家长配合,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以《四威仪》这篇课外阅读举例,首先,是准备工作,教师通过网络搜索找到站、坐、卧、行的资料信息,运用信息技术将其制成多媒体课件,搜索《中国功夫》歌曲,分享至班级群。家长通过互联网搜索找到这篇课外阅读文章,学生通过软件的有声阅读和教学课件的视频,欣赏歌曲,感受文章氛围,并讨论歌曲内容。其次,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意义,并让其通过模仿“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的动作,来规范学生自身的行为习惯。最后,教师在班级群中引导学生根据课件里人物所处的情景,讨论这些行为的目的,也可将平时学生对自身、父母、周围人的站、坐、卧、行姿势的观察为题目,让其做自由讨论,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特别是对比自己的行为,比如:回想自己在学校上课时的坐姿,和课件中小朋友的坐姿有什么不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知识,像清代李毓秀的《弟子规》中有相近的句子:“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将句子发到班级群中,让学生寻找相仿的句子、文章、图片等进行阅读和分享,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课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教学中虽然很多教师已经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但是部分存在盲目性。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例如,在具体运用中应该了解阅读教学的需求,将信息技术与传统阅读相结合,开拓学生的阅读思维,培养其爱语文、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蝴蝶女王与屎壳郎》这篇课外阅读中,教师应该学会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使教师、家长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可以较好地弥补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更高效率地对课外阅读进行指导、交流以及衔接。另外,小学生尚处于知识学习的萌芽阶段,思想认识水平正在缓步提高。因此,教师也需要考查学生能否良好地理解文章内涵,能否深入分析阅读课程中的主人公及各个角色的特点。通过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很好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研,进而根据收集到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方法。同时,为了加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领悟,教师可以制作加入图片和动画的PPT,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分享,方便学生及时下载阅读课件,在实景中领悟蝴蝶的美好以及屎壳郎的优缺点,在对比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师在信息平台上提出问题,让学生举一反三,积极讨论答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化背景下,阅读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多种多样的阅读体验。教师在指导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地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传统阅读进行有效的结合,帮助学生确定阅读目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分享成为语文阅读的主流,改变枯燥的阅读风格,让学生充满兴趣地进行阅读,不断提高學生的阅读能力与逻辑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秀萍《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对策》,《黑河教育》2017年第5期。
[2] 王晓岚《关于如何家校合作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探究》,《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30期。
[3] 卢艳玲《语文课外阅读过程性指导策略探究》,《成才之路》2017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