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飞
摘 要:中学开设思想政治课程,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让学生可以通过德育提高学习能力,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将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和研究,找出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思想政治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本文将围绕如何对中学生开展德育的话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学生 德育 道德素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3.062
中学生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学生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也就意味着中学生不仅要学会理论知识,还要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体育课程达到强健体魄的目的,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在讲解课程的时候,要通过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不仅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还要丰富学生的精神境界,让学生受到德育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技巧,掌握学习方法。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一、中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重视程度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和家长过分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将教学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似乎学生的学习成绩才是衡量学生好坏的重要指标。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教师在讲解知识的时候,不仅要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将德育的教学观念提供给学生,要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感受到课堂的学习氛围。思想政治课程是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方式,提高学生对德育的理解能力。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只是对学生的成绩过分关注,忽视了学生德育。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教师应该转移教学目的,加强德育力度。
2.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德育是一个范围较大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对学生的品德进行教育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时候,教师一直是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通过简单的例子,希望可以提高学生德育水平。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较为落后,学生很难有兴趣学习。久而久之,学生会厌倦课堂学习氛围,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德育工作的进展。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可以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达到德育的目的。使得学生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德育意识相对淡薄
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学习成绩看得至关重要。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网络上充斥着各种信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其中不乏一些不良的信息内容,中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还没有得到完善,这些信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学生很容易接收到不良的信息而产生不健康的心理。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在网络上可以排除不良的信息,使得学生可以分清楚信息的重要性。德育影响到学生的言行举止,甚至是未来的发展情况。因此,教师在对中学生进行德育的时候,应该将德育的重要性告知学生,让学生接受德育的熏陶,提高自身价值,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二、对中学生进行德育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大部分的学生不愿意接受德育,第一是因為学生缺乏对德育的重视程度,认为德育不重要。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学习德育的兴趣。因此,教师的首要教学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接受德育,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积极进取,对生活保持乐观的态度。让学生接受德育的洗礼,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2.促进学生未来发展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初中生是培养各种能力 关键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学生在这一阶段刚刚接触社会,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思维模式和智力还没达到成熟,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学生在校期间,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德育,让学生加强对德育的重视。举办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在日常活动中,也应该结合德育开展教学工作,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熏陶,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德育。
3.德育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更加明确。教师在讲解知识的时候,应该关注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和道德品质,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开展德育的过程中,应该将道德素养摆在首位,让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意义。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熏陶,实现德育的目的,让学生可以将德育和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
三、开展德育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明确德育的价值,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社会在不断变化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应该有所创新。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问题,很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而且这个时期的学生容易冲动,在心理上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可以正确认识社会,学会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在开展德育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要明确德育的价值,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真正做到为学生考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进行德育,促进德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教师要结合各种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
大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程相对来说比较空洞乏味,这是因为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严重脱离生活实际,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厌烦,甚至会产生逆反的心理,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和质量。为了能够提高教学水平,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时候,可以结合各种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寻找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在讲课的时候介绍给学生,实现对学生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让学生可以提高道德品质。
例如在生活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垃圾分类的教育,让学生爱护环境,鼓励学生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尊老爱幼、谦卑礼让,在潜移默化间提高自身道德素养。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播放视频,让学生对其中的行为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得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3.教师要组织各种班级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教师在进行德育的时候,可以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教学方式,举办各种班级活动和主题班会,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为德育提供良好的平台。在举办活动的同时,教师要将德育渗透其中,利用活动对学生开展德育,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学生的认知水平。
例如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者是抗震英雄纪念馆,让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感受到先进人物的精神,让学生具有爱国意识。还可以让学生走进敬老院,照顾老人,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做到尊敬老人。
总而言之,德育对中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教师应该认识到德育的教学意义,积极开展德育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1] 李雪颖《新时代背景下中学德育教育的创新研究》,河南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2] 高超《中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市第八中学为例》,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3] 黄爱仙《中学生德育中校园环境建设的作用研究》,《赤子》2019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