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军
摘 要:开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新形势下的教育发展趋势,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校园教学的核心内容。小学教育一直以来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内容,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素质教育成为教师的重点教学任务。德育是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关键一环,小学德育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小学德育教学的内容得到了全新的发展。本文将围绕教育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开展有效的教学探索。
关键词:新形势 小学 德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3.060
伴隨着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当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因此国家逐渐将重心转移到了国民素质的建设上。国民素质的提升需要从根本做起,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因此在小学教学阶段开展素质教育成为当下社会发展的趋势。德育的内容是小学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德育对小学生的身心成长有着关键的帮助。然而,传统的德育形式和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应当结合教育和时代的新形势为学生创新德育的形式和内容,以此来为小学生构建更加良好的德育环境。
一、小学德育普遍存在的教学问题
1.传统教育观念的限制
由于小学德育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素养不够完善,因此教师没有把握住新形势下的教育发展趋势。小学德育教师在新形势下开展德育的经验不足,使当前小学德育课堂受到了传统教育观念的限制和影响。传统的教育观念主要体现在应试教育上。应试教育在我国教育界开展许久,导致了广大教师群体深受应试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小学教师过于注重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因此将教学的重心放在了基础的考试学科上,导致了德育受到了忽视。许多小学教师对于德育的观念并不清晰,受到了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机制同样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关,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无法有效开展。
2.小学德育没有与时代接轨
在当前的社会中,我国的经济、科技等实力的发展为文化教育事业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形势和内容。然而,小学教师对学生开展的德育教学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形式和内容。小学德育的关键内容是培养学生的核心思想价值观念,使小学生培养起道德与法治的精神,帮助小学生在未来为社会贡献自身的力量。然而,小学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德育的社会意义。教师将德育看作为一项任务,使小学生无法从德育中感受到社会价值观念的培养。小学教师没有将德育的内核与社会的发展进行连接,使得德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时代的新形势。当下的社会时代中科学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撑,然而小学教育仍在运用着陈旧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完全不符合当前时代的新形势。比如,教师仅借助着教材和黑板来为小学生开展德育,在单一、枯燥的课堂内容中,小学生逐渐对德育失去了兴趣,从而降低了小学德育的教学意义和效率。
二、新形势下完善小学德育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是学生的启蒙阶段,同时也是我国九年基础义务教育的开端,因此在小学时期为学生树立、培养积极完善的德育观念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有效的帮助。小学生的年龄还小,道德品质需要得到良好的培养。当前社会的发展有了新的形势,社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不仅包括对文化知识的掌握,同时还包括综合素养能力,其中德育的内容便是关键的一环。小学生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保障,因此教师需要发挥出自身的教育价值,为小学生的德育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新形势下加强小学德育的教育,有助于为小学生树立起更加完善的道德与法治观念,使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升华,有助于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为我国的未来发展建设输送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三、新形势下小学德育的探索
1.新型的小学德育教学模式
新形势下小学教师展开德育探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需要注重教育的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首先,小学教师应当为学生构建新型的小学德育教学模式。教师在开展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时,应当将小学生的德育看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以此来深化小学素质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模式的完善和创新是落实德育的关键,教师需要发挥出自身的价值,为小学生培养起正确的德育观念。教师应当为小学生明确基本的道德观念,使小学生的道德法治精神得到塑造。同时,教师需要为学生塑造社会价值观念,以此来保障小学生在未来对社会的建设,将德育在新形势下落实。在新形势下的德育,小学教师需要完善自身的教育观念。德育从来都不是独立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当强化德育与文化知识学科之间的关联,使新型的德育课堂得到探索。同时,教师还应明确自身的教育意义,教师是德育开展的关键一环,应当努力完善自身的教学素养,为学生构建更加多样化的德育课堂。比如,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保持交流和沟通,使小学生在班级和家中都可以完成德育的学习。新形势下的德育环境中,教师需要重视家庭教育的关键性。教师引导学生家长与自身进行合作,以此来保障小学生的德育观念得到落实和完善。使小学生在良好的德育学习环境中完成素质教育的渗透。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德育渠道
在新形势的教育环境中,小学德育教学做出的一项重大变化便是教学渠道更加多样化。小学教师应当及时地摒弃掉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积极地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到课堂之中。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应用到了小学德育的课堂中。小学生成长的时代环境便是信息化的时代,因此小学生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并不陌生,有助于小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到德育的知识内容。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多样的形式,比如: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等,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内容来进行选择应用,使德育的课堂质量得到保障。比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建立德育的网站,将丰富多样的德育内容上传到网站上,同时引导学生在网站中进行学习。小学生对互联网的包容度更加高,因此可以很快地掌握并适应互联网的德育教学方式。同时互联网上的德育知识内容更加全面,小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展。互联网技术可以将德育的知识内容进行更加生动想象的展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得到有效地激发,保障了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观念得到良好的培养。
3.以学生为本开展德育
在新形势的德育环境下,小学教师应当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明确,坚持开展以学生为本的德育。在以往的德育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了小学生在学习时无法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降低了德育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充当了主导者。以往的德育教学已经不符合新形势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应当及时地调整自身的教学思路。首先教师需要在德育的课堂中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突出,同时尊重小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将小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起来。小学生感受到了自身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感受到了自身的参与感,从而激发小学生对于德育学习的积极性,保障德育的效率。比如,在开展“自我认知”这一节德育的内容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完成积极的自我认知。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讲出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以此来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可以使小学德育的氛围更加浓厚。
总之,小学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关键阶段。教师应当结合时代的新形势,为学生构建全新的德育课堂,使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 方吉庭、陈明明《关于新形势下小学德育的探索》,《学周刊》2016年第33期。
[2] 凌玉有《新形势下小学德育的探索》,《中华少年》2018年第6期。
[3] 周海伦《浅谈如何提升小学德育的实效性》,《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