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策略初探

2020-06-07 02:02黄鼎程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33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优化策略初中历史

黄鼎程

摘 要: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在核心素养时代,初中历史课堂也正在慢慢发生变化,教师的教学技能要和教学观念一起更新和完善。众所周知,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教学技能之一,它贯穿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课堂提问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师教学水平的试金石。为了适应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必须反思,我们该如何优化课堂提问?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提问 优化策略 核心素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3.052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的生命线,它贯穿教学的每个环节。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可以通过提高课堂提问技艺促进核心素养的培育。优化课堂提问需要注重问题的启发探究性,要紧扣教学内容,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差异,更要讲究问题的趣味性。通过优化课堂提问,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能促进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为进入高中历史学习打下基础。

一、课堂提问的内涵和重要性

教学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及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应的教学技能。教师通过提问和学生进行双向交流,一起完成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提问的技巧,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把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也有助于教师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些教师备课时设计的问题存在诸多科学性问题,进而出现“高负低质”“高耗低效”等问题,如何改善这些问题以真正促进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

二、课堂提问的优化策略

人类知识越来越丰富的过程,往往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日常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多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对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和培养问题意识也有关键作用。

1.提问要突出启发探究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激起探究欲望。如果学生只需要回答“是”“对”,“不是”“不对”,或者直接翻书就能找到现成答案,只需要举手把答案读给教师听就能完成任务,这种提问就没有什么思考价值了。表象来看,学生可能在踊跃举手,回答的也没错,但本质上没达到锻炼历史思维的目的,不利于培育核心素养。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并不是“透明人”,教师要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提出的问题要有探究性,要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更美味的果实。

例如,在讲授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级上册第八课《百家争鸣》时,教师可在导入环节出示孔庙相关图片,设计如下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把孔府、孔庙、孔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把孔子列为世界文化名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是什么?这样以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导入本课,学生在学习“孔子和儒家学说”这块内容时注意力就会比较集中。在课堂小结时回到开篇的探究性问题,学生在论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世界文化名人的理由时,通过阐述孔子的生平及其创立的儒家思想的内容和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既锻炼了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也学习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理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又如,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学习本课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这个问题上就可以通过相关文字史料和图表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即位之初面临怎样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形势。比如利用课本课后活动提供的图表,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西汉初期的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表,分析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学生据此分析归纳汉武帝面临的政治问题,以此为基础,接着提问: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这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效果?这样就激发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本课的第一个重点——“推恩令”的实施。

2.提问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

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有目的性,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尤其是每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做到有的放矢。教师紧扣教学内容,依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精心设计问题,认真聆听,及时点拨,及时反馈,指导学生如何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一切始终围绕教学目的。设问要切中要点,不应在无关紧要的问题上浪费过多时间,不能无的放矢。

例如,在学习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时,2011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所以教师应该明确本课重点和难点均是商鞅变法,可适当补充战国时期的典故来辅助教学。但如果花大量的时间提问学生关于典故,如唇亡齿寒是什么意思?三令五申是春秋时期还是战国的典故?这些问题和本课有关系但不是核心和重点,学生的已有认知不一定回答得出来,教师可以直接讲述典故内容或让学生课后自主查阅,不适合花大量课堂时间来进行问答,本末倒置,最后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也无益于实现教学目标。

3.提问要考虑学生认知水平

教师备课前要充分了解本班的学情,要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做一个总体分析。只有精准分析学生情况,才能提出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基础的问题。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具体认识水平会有所不同,任课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不能忽略认知基础的差异。对同一班级不同水平的学生,可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让提出的问题符合“最近發展区”。如果向学生提出的问题超越了他们的已有学习经验,比如问一些还没学过的内容,有些学生就不知怎样解答了,只能用盲目猜测答案的方式,这类问题就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不到培育学科素养的作用。

例如讲八年级上册的新文化运动时,如果提问: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西方文艺复兴思想家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有何不同?由于初二学生还没学习世界史,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就有困难。但如果在九年级文艺复兴授课时或中考复习时提出这个问题,学生提取旧知进行对比分析就能解答了。

4.提问要注意循序渐进

教师课堂提问要按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及认知水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根据难易度,历史课堂提问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的问题水平和分类。第一级是单纯的记忆性问题,即为识记级水平;第二级是识别性问题,即为简单理解级水平;第三级是推理性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分析和综合方法进行论证;第四级是评价性问题,要求学生史论结合,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历史课堂提问的设计要有系统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随着问题的层层深入逐步得到发展,使整个思考过程环环相扣,有条不紊,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也就是要有科学性。

如讲授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十四课《明朝的统治》“朱元璋强化皇权”这个知识点,可先提供如下史料:

洪武十七年,给事中张文辅言自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日之间,内外诸司奏札,凡一千六百六十,计三千二百九十一事。

——〔清〕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二十五

设计如下问题:

1.阅读材料,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2.结合教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朱元璋怎样才能既减轻自己的负担又达到巩固统治强化皇权的目的?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首先,这几个问题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到“怎样做”层层深入,由易到难,系统地架构“朱元璋强化皇权”这个知识点。其次,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客观论述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了“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素养。

总之,核心素养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教师遵循教育规律,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慢慢地培育历史核心素养。此外,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努力完善课堂提问艺术,在师生双向交流中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于友西、赵亚夫《中学历史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

[2] 袁兆桐《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高中历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优化策略初中历史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