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基于语料库的分级教学,旨在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进行分级,主要采用线下课堂面授搭配线上课程模式,并通过自建语料库处理语料和文本数据。通过研究对比发现,有针对性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民办高校;语料库;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分级教学;清华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9-0099-03
1 引言
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在新形势下受到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在诸多高校大学英语课程都面临减少课时的大趋势下,单纯的面授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单一的教学模式也显然不适合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2017年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分级目标的安排为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空间,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施,满足学校、部门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1]。《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同时指出,各高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创建多元的教学与学习环境,鼓励教师建设和使用微课、慕课,利用网上优质教育资源改造和拓展教学内容,实施基于课堂和在线网上课程的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模式。这无疑是提出了一条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英语教学之路[2]。针对民办高校学生个性化强、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学习主动性差等特点,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语料库辅助+混合式教学+分级教学。
2 混合式分级教学模式下的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设计方案
混合式分级教学是一种基于分级教学来完成线上+线下、面授+网络的教学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3]。在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现有的清华教学平台内,包括签到、课件、测试和学习资料等模块,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借助教学平台所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课程的辅助和补充。
如何分级教学 为满足个性化教学的需求,最大化提高教学质量,可以通过采集高考英语成绩和入学前的摸底英语考试成绩,得到加权平均分,将学生分成A、B、C三个级别的班级;再根据具体的学生人数和教师人数,细分为A1班、A2班、A3班……B1班、B2班、B3班……C1班、C2班、C3班……周平等人的研究表明,班级人数若小于30人,更利于教学效果的显现[4]。但由于涉及分班后每个班级人数的多少,就必须考虑特定学校的师生比和具体的教学轮次,与教学管理部门协调决定。
与此同时,“一刀切”地以分数进行分班,必然会有考试分数与知识掌握程度不符的情况。若学生的英语水平比班级平均水平低,会使得学生对于英语学习越来越没有信心;若学生的英语水平比班级平均水平高,学习则会没有效率,英语水平很难提高。为了避免这种不匹配的情况,应在每个学期末(或初)通过该学期(或上学期)的教学数据对本班学生进行排名,对于那些成绩显著提高或下降,而且有意愿更换级别的学生,了解实际情况后,可进行各级别班级学生的微调。同时,考虑到方便进行学生管理,英语分班时须辅以专业尽量相同的考量,如遇排课和有调课等安排时,教务教师会比较方便调配。
对各级别学生的教学重点 对于英语基础相对最好的A班学生,在一次性通过大学四、六级的基础要求上,可以对英语知识进行深度的多维度学习,如阅读原版书籍报刊,开展商务英语、专业英语、考研英语学习等。A班学生对于英语的兴趣和热情更高,可相对B和C班学生多增加线上自学内容和答疑,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他们的词汇量,发掘兴趣点,将面授时间分为展示时间和针对课文重点的讲解时间,真正做到能力素质培养。根据学生的特点特长,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外研社杯”和“国才杯”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全国英语写作大赛等全国性质的比赛和LETS、TOFFEL、BEC等考试。
对于英语基础一般的B班学生,他们是受教师影响最显著的群体,在自身和教师共同努力的前提下,英语成绩和能力都可以得到显著提高,保四级争六级,同时通过线上课程的拓展激发学习兴趣。增加激励手段,举办针对四级或课文的小竞赛,如SPELL BEE单词拼写大赛,课文朗读大赛等。
而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C班学生,应该尤其注重培养其对于英语的兴趣,用兴趣教学来代替填鸭式知識输入,添加简单的日常口语电影、动画或美剧等形式;课后作业可以借助英语趣配音等APP软件,借助趣味性比较高的英语配音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定期举办英语电影片段配音大赛。通过种种努力,尽量使学生的英语水平能达到大学英语的程度,能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对各级别学生的面授教材差异 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教材的选择当然也要遵从差异化。
A级学生不限于《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1~4册,可附以LETS、TOFFEL、BEC等考试辅导,加快教学进度,由4课时/单元变更为2~3课时/单元。
B班学生主要进行基础教材学习,教材为《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1~4册,教学进度为4课时/单元。需要将重点放在针对课文的词汇语法讲解,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和重点。
而C班学生虽依然学习《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1~4册,但教学进度一定要放慢,不能生硬地推动进度,教学进度可适当减慢为6课时/单元;同时应重视将知识点与初高中的知识点进行衔接,从例句入手,增加课程的趣味性。
对各级别学生的线上学习安排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学发展需要,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应对不同班级进行差异化的在线课堂教学:A班学生的在线英语课堂可以加入BBC、Ted公开课等在线英语资源;B班学生针对
四、六级考试的基本要求,可添加词达人、爱听外语等教材辅助练习公众号和应用;C班学生则主要针对A级考试和四级考试,还可添加新概念等基础语法内容,重视背诵课文段落。
评价系统 当然,混合式分级教学同其他教学形式一样,都需要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并行的多重评价方式。学生的成绩中,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在平时成绩中,出勤分数、线上线下课程的作业分数和小测验分数的分配比例为2∶1∶1。小测验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听写、单词、展示等。批改网和词达人等平台的测验和练习的统计结果都可以通过后台直接将得分上传至教师邮箱,学生提交后从学生端可看到建议答案、改进方案和反馈。
3 基于语料库的混合式教学影响下的分级教学探索方案
研究对象 在研究之初,研究对象选定为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2018级康复专业(共46人)、运动康复专业(共52人)、助产护理专业(共54人)的部分学生。其中,把2018级康复和运动康复专业学生作为实验组,使用基于语料库的混合式分级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把助产护理专业学生作为对照组,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并未采用新型教学方案。对照组和实验组班级学生学习氛围都很好,高考入校分数相当,高考英语成绩和入校前的英语摸底考试平均成绩相当。本教学探索方案主要研究和对比的数据来源于高考成绩、CET4和CET6考试成绩等标准化考试成绩,加上大学英语课程的平时随堂测验成绩、期末考试成绩,还辅以批改网、词达人等软件自动生成的成绩。
研究过程 在学生入学之初,记录每个学生高考成绩和英语摸底考试成绩的平均成绩,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分级教学,而对照组采用原专业分班。对于实验组学生,教师根据分级情况,会提供分级的课本教材、学习资源和考试资料,配以不同的批改网和词达人辅助练习,并在学校的清华学习平台上对其开放对应的视频资料。而对照组学生会一次性得到未被分级发布的全部资料。
每个新学期开始,实验组将按照上学期末最新的四、六级考试分数进行分班调整。对每次所有上交的作文和数据,都用ANTCONC等处理软件进行自建语料库的分析和处理,用SPSS进行数据处理,试图从中看出数据的变化,推测学生的英语学习状态和水平。
研究结果 通过表1可以看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入学时成绩相当,对照组略好于实验组;在进行混合式分级教学两学期后,四级累计通过率和六级通过率已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实验组和对照组都有进步,而实验组进步明显快于对照组。
同时,通过走访和数据比较可以看出,实验组的考研率和六级通过率均高于对照组和年级平均值,混合式分级教学模式在学生中的接受度和好评率接近九成。
通过语料库的数据和文本分析,发现混合式分级教学对A班学生的提高更加显著。通过ANTCONC分析由A班学生累计两个学期在批改网上提交的六次作文(共138篇作文)组成的自建语料库,可以看出,其词容量有了显著提高,从24.83%升到28.42%;通过GoTagger自动标注可发现,学生的词性使用正确率从65.7%提高到69.2%,这说明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明显提升。
4 新型教学模式的实施和思考
经过初步研究,发现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实施产生了很多积极的影响,尤其对于资优生的兴趣发展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具体体现在实验组的四、六级通过率和考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乃至整个年级平均值。但这种教学模式有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混合式分级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对教师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
其次,线上和线下课程的分级安排如何更加合理、更有层次和更加系统?而且广泛的混合式分级教学若大范围实施,需要教學安排部门给予排课上的方便和协调。
最后,特别是针对英语基础较弱的C班学生,分级教学需要更加重视课程教学安排和构架,避免“比着玩”的现象产生;对于很多基础差且没有自制力的学生来说,混合式大班上课尚有其他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感染带动,而分级分班后的被抛弃感让很多学生自暴自弃,放弃学习。如何缓解分班调整中可能存在的高级别班级向低级别班级的调整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变化,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最新版)[ED/OL].
[2017-02-03].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203/14/413468_626210661.shtml.
[2]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3):2-10.
[3]杨永芳.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电大开放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28-32.
[4]周平,洪大用,王琪延.课堂规模对教学质量影响的问题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12):65-67.
作者:冯晨,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116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