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研究

2020-06-06 03:51田盈盈胡小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19期
关键词:智慧教室信息化环境教育信息化

田盈盈 胡小平

摘  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不断深化。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变革,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途径。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践行者和引领者,因此,促进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对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界定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结合文献综述,分析影响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促进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信息化环境;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能力;微课;翻转课堂;智慧教室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9-0010-04

1 前言

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等新技术逐步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信息化时代,教育的本质和核心依然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的要素仍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及教育环境。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教学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面对新的环境,还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教育技术、 转变教学模式、创新评价方式,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2012—2015教师战略”中提出:“利用包括ICT在内的多种方式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依托信息技术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培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情分析与个性化教学的能力,增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2]。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是当前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主方向,在这一背景下,推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是当前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最为迫切的任务。

2 教师专业能力

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关注始于1966年,关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划分国内外有不同的研究。澳大利亚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划分体现在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方面,主要包括教师学科教学能力、教学管理能力、反思能力、评价能力、人际交流能力[3]。英国将教师的专业能力表述为专业技能,主要有计划教学能力、教学能力、评价监督与反馈能力、总结教学能力、构建学习环境能力和集体协作能力[4]。

对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划分,国内也有不少相关研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将教师专业能力主要划分为教育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陈安福、叶澜、靳莹、周奇等人也对此做过专门研究,认为教师专业能力包括搜集教学资料的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言语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教育研究的能力、教学评价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创新能力等[5]。

笔者认为,教师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备的区别于一般教育工作人员的能力,更加体现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包括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评价能力等能力。

3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能力

2004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对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作了说明,主要包括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评价与反思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等[6]。李芒、陈丽、黄星宇、顾小清、王卫军等人认为,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主要有系统化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协作性教学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综合评价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7]。

结合国家政策文件和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可分为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交流与协作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此外,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对应的专业能力发展要求侧重点应有所区分。

4 影响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因素

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笔者认为,影响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政策要求、评价标准、学术研究、意识观念、技术水平、时间精力。

政策要求  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措施对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具有保障作用。例如,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连年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都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评价标准  建立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專业能力评价标准,会为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指明方向,提供示范引领作用。但是,目前还没有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评价标准,更没有针对不同发展阶段教师专业能力的具体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学术研究  教育科研是教师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捕捉和思考,不但能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还能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使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意识观念  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是否倾向于使用新技术来促进教育教学,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教师对新技术比较抵触,就很难适应信息化环境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技术水平  教师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如果技术水平不高,即使有再先进的理念,也会影响教师的积极性。

时间精力  使用新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从而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让教师必须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适应,这对教师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5 促进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路径

更新理念,强化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意识  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必须将教学理念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出发,科学设置教育教学计划,真正做到引导学生、服务学生,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了让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政府和学校的相关教师教育部门可通过举办讲座和印发手册等方式加强宣传,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培训。教师除了参加常规的培训之外,也要及时关注国内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学等主题会议并积极报名参加,比如教育技术国际论坛、教育技术国际会议、信息与教育技术国际会议、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等会议。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观摩优质示范课转变教学理念。

多措并举,提升技术操作水平与应用能力

1)组织培训。政府和学校的教育相关部门应多组织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与提升的培训,除了常规培训,还应组织一些针对学科教师的专业化培训,比如专业软件的操作和应用。另外,学校可以成立信息化教学指导团队,对有需要的教师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培训和指导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操作、教学模式创新、信息化教学设计、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如Word、WPS、雨課堂、Blackboard和虚拟仿真等软件的使用,微课设计与制作,翻转课堂设计与应用等。

2)示范观摩。示范课和观摩课可以让教师更加直观地看到技术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不仅可以感受技术带来的变化,还能学习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教育部门可以将信息化环境下优秀教师的教学示范课放到网络平台供教师随时随地观摩学习。另外,为了增强示范效果,教育部门和学校还可以按照文、理、术科分类,组织省级、市级、区级、县级、校级的线下示范课,让教师能更加真切地学习并现场交流,对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3)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成为近年来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教师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在参加比赛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会精心准备和策划教学,会不断地去学习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比如课堂教学技能创新大赛、微课教学比赛、慕课教学大赛等,虽然是教学类比赛,实际上是教师专业能力大赛,教师通过参加这些教学比赛,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

4)自我学习。除了参加培训、观摩和比赛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学来提升技术的应用能力。例如,教师不仅可以购买技术操作的专业书籍阅读,还可以在专门网站上学习技术应用教程,比如课件制作、视频录制、图片美化等。这些教程内容丰富,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反复观看,直到掌握为止。

示范引领,制定能力标准与评价激励制度  笔者认为,只有构建分阶段、有侧重的专业能力评价体系,才能适应我国当前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国情和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笔者按职业生涯将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分为实习教师、新手教师、胜任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等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能力应各有侧重:

1)对于实习教师来说,还处于学习阶段,因此,利用技术持续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系统设计是首要任务;

2)新手教师指新入职教师,此阶段的教师可能更多的是模仿其他同行教师,重点在于对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和应用能力的提升,只有熟悉各类教育技术,才能更好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中;

3)胜任教师阶段,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入职后的学习和适应,已经能够熟练掌握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完全可以胜任教学,对此阶段的教师来说,更加侧重于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和技术整合能力;

4)在骨干教师阶段,教师已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更多的是探索和创新,因此,对骨干教师来说,侧重于利用技术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以求取得更大的突破;

5)专家教师阶段,教师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可以灵活自如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迁移,因此,该阶段的教师更加注重教学研究能力,以便将前期的成果凝练,供他人学习借鉴。

每个能力标准下应有二级指标要求,细化的标准更有利于教师操作实施。另外,还应设定评价激励制度,将教师的专业能力纳入绩效考核中,激励教师不断进取。

尝试创新,促进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技术创新,属于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重要实践环节,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教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

1)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环节,主要有学情、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在学情分析中,教师可利用问卷星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需求、学习特点等情况;教学环境的设计上应考虑电子白板、智慧教

室、线上教学等信息化环境;教学方法上可以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协同教学等多样化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MOOC在线课程平台、人人通平台、教学设计网站等渠道,学习借鉴自己需要的教学设计案例。

2)教学实施。在教学实施阶段,主要有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活动组织等。在信息化环境下,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解决学生差异性问题,教师可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微课教学、混合式教学、PBL教学、远程直播教学等方式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上,教师可充分利用雨课堂、蓝墨云班课、超星学习通、拇指课堂等APP工具进行课堂点名、互动、讨论、管理等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3)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方面,主要有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的转变,包括利用技术进行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及总结性评价;评价主体不仅限于教师,还有同伴互评及学生自评。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可利用问卷星等调查工具对学生的基础情况进行诊断性评价,以便设置合理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电子档案袋等工具可以进行过程性评价,其中依托网络平台和空间开展的线上教学活动可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对终端后台的学习轨迹、学习时长、学习记录等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便达到科学评价。此外,电子档案袋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和表现,使评价更加有迹可循。在总结性评价中,教师可通过在线网络试卷制作工具和网上题库组卷进行线上测试,不仅可以帮助出题,实现远程测试,还可以对客观题进行自动评阅,减少教师工作量。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评价的主体不再局限于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同伴互评和学生自评,能够让评价更加科学全面、公平公正。

4)教学反思。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撰写博客、学习教学案例、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进行自我反思。博客可以记录自己的教学案例、教学心得和感悟等,永久保存,随时回看。信息时代,网上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比如教学设计、PPT、视频等,学习教学案例可以让自己借鉴优秀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为我所用,从而优化自己的教学。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录播技术将自己的教学过程录制下来反复观看,不断修正其中的问题,包括活动组织、语言表达、肢体动作等方面,以达到全方位的教学优化。

5)教学研究。教学研究具深刻的实践价值,主要是对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这对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可通过集体教研、网络教研的方式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创新研究,还可以结合网络平台进行信息化教学方面的研究,提升教學研究能力,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交流合作,推动教师专业能力可持续发展  在信息化环境下,技术让交流与合作突破距离和时空的限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微信、QQ、腾讯会议、钉钉等实时互动工具与异地同伴或者专家进行沟通交流、开展合作,建立网络学习共同体和网络研修社区。此外,教师可以通过Blackboard、Moodle、超星等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团队协作教学,不仅可以缓解大班教学压力,还能让学生适应信息化教学趋势,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组建科研团队,促进教学成果的凝练与转化。只有通过不断地交流和持续地合作,才能推动教师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终身学习,保持教师提升专业能力的不竭动力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教师更要保持终身学习的状态,因为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的信息,如果教师墨守成规、停滞不前,就难以胜任新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一定要继续学习,不断夯实基础,丰富阅历,提高业务水平,这样才能给专业能力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6 总结与展望

在信息化时代,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必须提高专业能力。技术的应用是基础,重点在于和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要通过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技术应用水平、建立评价激励制度、尝试融合创新、加强交流与合作、持续终身学习等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NESCO Strategy on teachers(2012-2015)[EB/OL].

[2016-03-11].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21/002177/217775E.pdf.

[2]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2016-06-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html.

[3]Australian Institute for Teaching and School Leader-

ship, Teaching A, Leadership S. National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ers[J].Education Services Austra-lia,2011.

[4]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Agency for Schools. The Framework of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ers  in England[M].London,2007.

[5]王慧敏,逯行,孙晋美,等.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专业能力分析框架建构:基于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平台视频内容分析[J].数字教育,2016(6):26-32.

[6]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EB/OL].[2004-12-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6991/200412/t20041215_145623.html.

[7]赵健,郭绍青.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综述[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4):28-31.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0年度陕西理工大学科研一般项目“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汉中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策略研究”(项目编号:SLGKY20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田盈盈,陕西理工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应用(723001)。

猜你喜欢
智慧教室信息化环境教育信息化
浅析信息化环境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浅谈未来教室
“智慧教室”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应用策略研究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浅谈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实施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