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建飞
【摘 要】 数学运算是学生的基础素养之一,运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提炼是形成良好运算能力的核心,精练是形成良好运算能力的保障。我们应把握练习原则,精选练习内容,丰富练习形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关键词】 运算能力;精练;原则;内容;形式
数学运算是数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得到数学结果的重要手段。数学运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小学阶段是学生运算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伴随着学生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的不断变化,整数、小数、分数数系的不断扩充,其运算贯穿于小学数学学习的始终,其中,整数四则运算是基础中的基础,引起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当前,大家对整数四则运算新授教学的研究颇多,创设生动的情境,组织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厘清算理,提炼算法,而对后续练习巩固的研究较少,基本局限于教材和教辅资料中所配套的习题。须知,练习是知识转化为技能不可或缺的过程,对于计算教学而言,精练是学生运算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
一、把握练习原则
练习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练习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训练,为提升练习效果,需循序一些基本原则:
1.关注基础。众所周知,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是计算的基础,后期所学习的计算都是基于这些基本口算的组合与变化。比如,多位数乘法计算是乘法与加法的组合,除法计算则是除法、乘法与减法的组合。学生如果计算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不能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自然影响后续计算的学习,要么计算时速度很慢,要么计算时正确率不高。因此,练习时应关注基础、重点练习,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2.难度分级。就基础口算题来说,它们的练习要求是一致的。但对于学生来说,每道题的难度不同,练习要求自然就不一样了。比如,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总题数有90道,我们对学生每道题口算时间及正确率作了观察与统计,结果显示:5以内的加、减法,数比较小,学生都能轻松解决;几加1和几减1的口算题可以与顺着数数、倒着数数建立联系,难度也比较小;得数是7、8、9、10的口算难度就加大了,这些口算之间也存在着差异,算式中出现5和10的口算相对简单一点;像3+4、2+6、3+6、2+7及相应的减法是1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最高难度题。自然,这些题应该作为练习的重点。只有老师对每一道口算的难度把握到位,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组织练习,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细分题型。教材对计算内容的编排,都是从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练习的安排也应如此。实际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需做更进一步细分。以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为例,43×5、43×7看似同种题型,它们之间仍有差别。43×7先算7乘个位上的3得21,在个位写1,向十位进2,然后算7乘十位上的4得28,这时需要加上前一步进上来的2,得30,又产生一次加法进位,这类题需要叠加进位,应作为训练的最高层次题,而43×5计算过程中无需叠加进位。因此,教师应深度关注每道题的计算过程,分类型单独练习,再将不同类型的习题混合在一起进行练习,帮助学生在对比中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
二、精选练习内容
计算在数学学习内容中所占篇幅很大,除基础的口算外,其余计算大多程序较为复杂,需要精选练习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才能形成相应的技能。
1.难点内容分散练。完成一道完整的竖式计算,需要好几步工作。有些步骤简单,有些步骤比较复杂,组合起来后,任何一步出现问题,都将影响整道竖式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我们可以将竖式计算过程拆解开来,难点内容分散练习,逐个击破,扫清计算过程中的障碍。如用竖式计算514-187。至少有以下几个步骤:①看着横式写竖式;②点退位点;③明确每个数位上是几减几;④用20以内减法口算逐步计算。其中①②④三步较为简单,经过简单练习即可达成目标,而③是整个竖式计算过程中的难点,不可能一蹴而就,可进行如下的专项训练:
2.易忘内容穿插练。根据遗忘规律,信息输入大脑后,遗忘也随之开始了。遗忘随着时间的流逝先快后慢,特别是在刚刚识记的短时间里,遗忘得最快。日常教学中,新学一种数的运算后,老师们都能及时地进行巩固练习,直至形成相应的技能。但数学教学内容都是按单元编排的,也许前一单元是数的运算的相关内容,后面却是图形的认识相关知识的学习。这时,根本用不到前面所学的计算,时间一长,对相应的计算就会陌生了。因此,教学中,学新不能忘记练旧,对于长时间没有涉及的计算内容,一定要经常性地回顾与练习,提高计算的熟练度和记忆牢固度。
3.混淆内容对比练。就数学计算而言,运算符号不同,方法不同;数字大小变化,方法也存在一些差异。这些相似内容混合在一起时,对于小学生而言,常常会互相干扰。如:20×30與20+30,算20×30时,先算2×3=6,再添两个0。算20+30时也是先算2+3=5,后面只要再添一个0。这两题数据相同,符号不同,计算方法和结果也截然不同。这样的问题我们在明确算理的基础上,将相似的题目混合起来对比练习。通过练习使学生了解它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进一步掌握各自的计算方法。
三、丰富练习形式
从某种程度上说,练习是枯燥的,计算的练习更加乏味。因此,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变换练习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1.听算,视算轮换练习。口算练习过程中,可采用视算与听算相结合的方式。视算是通过眼睛看、头脑算、嘴巴直接说得数;而听算则要通过耳朵听、头脑记和算,最后口头说出得数。听算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他们的听知觉兴奋,使大脑始终处于高度集中和兴奋状态中。在听算训练中,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培养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的良好学习习惯。
2.包装习题竞争练习。学生的天性就是喜欢争强好胜,在计算练习中引入竞争机制可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开展全班计算评比活动,对照又对、又好、又快的标准评选出“口算小能手”“计算小达人”,对优胜的同学奖励小奖品,在班级群里公开表扬等,让学生练习更有动力。同时,对于后进学生,加强个别指导,除了与同学们的横向比较,更注重与自己的纵向比较。只要是有进步的,也大加表扬,增强练习的自信心。
3.寓教于乐趣味练习。改变习题呈现的形式,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计算练习中,在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得到训练,不仅不觉得枯燥无味,还练得乐此不疲。比如,学完乘法口诀后,可以安排“打牌练口诀”的游戏活动,两人分别拿同样张数的1~9的扑克牌,一人出一张,比谁先说出口诀,先说的同学获胜,牌归他所有,最后比谁的牌多即获胜。又如,学习多位数加、减法后,“减倒叙数”的练习学生练得十分有趣:任意写一个三位数,再写出倒叙数,求出两个数的差。接着写出差的倒叙数,再求出这两个数的差。以此类推,最后求出结果是0。学生纷纷表示不可能所有的题都行,于是都迫不及待地拿起笔继续举例尝试。这样的练习既巩固了所学的计算知识,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数学有趣的一面展现在学生眼前,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