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古诗之“境”,品古诗之“韵”

2020-06-05 12:59徐敏美
小学时代·上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徐敏美

【摘  要】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以其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成为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文化角色和教学载体。读诗、品诗、赏诗,不断创新方法,展现古诗的意境和内涵,触古诗之“境”,以熠熠光辉润泽孩童的成长;品古诗之“韵”,以悠悠诗韵扣启孩童的心灵。

【关键词】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教学策略

叶嘉莹先生说:“在我看来,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用处,也就正在其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富于联想、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然而,纵观当前一些小学诗歌教学,教师解读大部分停留在读读背背的浅层次上,诗境难入、诗味难寻、诗情难悟、诗意难品的现象比比皆是。为此,做好古诗教学工作,教师要不断拓宽视野,巧妙切入,引导学生品味诗词之韵,走进诗词之境,领悟诗词之情,真正实现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邂逅。

一、联类诗句,感知情趣之美

不少语文教师在执教古诗时,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一般先介绍作者生平,补充写作背景,接着逐字逐句翻译诗句,最后分析诗歌中所包含的作者思想感情。整个流程枯燥乏味,学生缺乏自主体验,无法真正走进诗歌情境之中,无法亲近作者的心灵。因此,小学古诗教学“入境”是前提,教师要善于营造氛围,搭建平台,引领学生体会诗的情趣,获得审美的愉悦。

例如《山行》一诗的教学,教师注重导入环节,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兴趣。教师首先提示,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诗人胸中的素材,春夏秋冬四季不同,在诗人笔下更是变幻莫测。然后请同学们交流自己积累的描写四季景色的诗句。学生自由交流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些诗句,请同学读一读,猜一猜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猜读”是个很有趣的过程,孩子们投入诗的境界之中,品四季、品风景。教师顺势引导:“在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眼中,秋天楓叶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要旺盛,晚秋景色同样生机勃勃。诗人在一次乘着马车行走在山间时,被美景所吸引,他触景生情,挥毫写下了《山行》。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首诗……”孩子们的注意力瞬间被拉进了课堂,拉进了深秋的行走之中。

诗歌的学习,应该以流淌进孩子的心间为目的。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以诗引诗,给学生呈现古诗的氛围。在纷纷扬扬洒落课堂的古诗中,孩子寻找诗的意境,构建诗的语言,领悟诗的情怀,自然而然地走进诗的境界,这样的导入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有的放矢,效果斐然。

二、趣味吟诵,倾听韵律之美

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千法万法,读是学法,语文的根本大法。”诵读十分有助于学生品味古诗的韵味,领悟古诗的语言。因此,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读”,转换多种形式,把握不同时机,引导学生感知古诗之韵,感受古典语言文字的魅力。

例如《咏柳》一诗的学习, 教师设置了四读——初读感知,播放了《春天在哪里》的歌曲之后,趁孩子们沉浸在春的美好中,教师引导孩子初读,读春之美好,稍后提问:从诗中你读到了春天在哪里?孩子们沉入热烈的交流中,有的读到了春天在高高的柳树里,有的读到了春天在二月春风里,有的读到了春天在飞翔的燕子里,孩子们的思路被打开,诗已然走进心中;再读体验,教师引导:这样的春天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赞美,喜爱。孩子们再一次打开喉咙,齐读感受邂逅春天的欣喜;三读质疑,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咏柳》有了一定的认识,老师让学生再读课文,梳理出哪些地方读不懂?伴随着“碧玉”“绿丝绦”相关问题的提出,教师相机引导,孩子们收获自主解读的自豪感;课堂结束之际,教师再一次呼吁孩子们,用声音演绎春天的景象,触摸春天的质地,描摹春天的颜色,孩子们诵读声音洪亮,春的涟漪划过课堂。

朱小曼说:“情感可能是生命最内核的东西,它是最率真、最个性的品性,是极不易伪装的。”而情是古诗文的魂,渗透在字里行间之间,反复诵读,认真体味,从节奏韵律到情感脉动,学生才能窥见诗人内心,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三、反复涵咏,品味语言之美

一首诗成为千古佳作,和它的凝练而丰富的语言是分不开的。纵观古典诗歌,精炼优美的语言,生动而形象的用法,常常让人感叹汉语之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深入品读赏析,品味语言之美,进而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例如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瀑布?”孩子们紧扣“飞流直下”进行理解,从“飞流”可见瀑布之迅猛,“直下”又可见瀑布之快。而透过“三千尺”这一夸张的写法,李白又尽显了山之高,瀑布之长,雄伟和壮观屹立眼前。顺着这样的品析继续前行,师生被“疑是银河落九天”震撼了。师:李白站在这庐山瀑布下什么感受?“感觉自己陶醉了。”“也许觉得自己到了仙境。”“被这壮美瀑布迷住了,分不清人间还是天上。”孩子们精妙绝伦的回答点燃了课堂。教师顺势引导:“老师感受到了你们思维的火花,那你从哪个字体会到李白的心境呢?”“疑。”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教师郑重其事地把“疑”字板书。“那我们要怎样读出这种虚幻缥缈呢?”教师追问,孩子们瞬间被点燃了,陶醉地演绎着这诗句,同李白般。

朱熹说:“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首先抓住关键词,让学生感悟诗句的非凡之处后,再让学生从“疑”字入手,让学生真正融进古诗,融进意境之中,体会诗人的如痴如醉,更能让学生从侧面感受到瀑布的形态美,感受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

四、生发想象,领略意境之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古诗语言精湛,内涵深刻,意境高远,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更是实施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为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想象空间。

例如《绝句·迟日江山丽》一诗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形象地体会诗中所描绘的丰富而美妙的画面,开课伊始播放了班得瑞的《春水》,在潺潺的音乐声中,教室里荡满春意。学生思绪万千,教师相机引导:“此刻,你仿佛站在美丽如画的浣花溪畔,请低一低头,你看到了什么?”孩子们发挥想象,“我看到了青青的小草、五颜六色的小花和美丽的蝴蝶。”“我看到了山坡上一片片树林,嫩绿的叶子在微风下闪着迷人的光泽,小鸟、燕子快乐地飞来飞去。”老师心中充满了喜悦,顺势引导:“再往高处看一看,你又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金色的阳光普照大地。”“听,我听到了小溪哗啦哗啦的声音,听到了小虫叽叽喳喳的声音,听到了树叶摇摆沙沙的声音。”孩子们的想象简直妙不可言,是音乐敲开了他们想象的大门,是想象揭开诗境的面纱,美丽如画的风景在孩子们的头脑中荡漾,绵延不绝。

古人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诗魅力在于作者将物象有机组合,构成明丽、和谐的画面。上述案例,教师引导学生读诗,以音乐为辅助手段,借助优美的乐曲将抽象、凝练的诗句与具体、形象的实物联系在一起,古诗的“意境”便真的“复现”于学生眼前,最终实现古诗的理解、迁移和积累。

总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方法的引领,让学生真正地沉醉于诗的意境,感知诗的韵味,体会古诗中独具的情趣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和文学修养。

【参考文献】

[1]罗晓娟.巧借古诗,奏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旋律[J].内蒙古教育,2019(08):92-93.

[2]罗丰萍.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9(19):57-58.

[3]彭素瑜.“诗”光读百遍,其“义”未必现——小学语文高段古诗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上),2019(05):63.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