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梅
摘 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从高速到中高速的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面对如此复杂的内外部经济环境,如何使用好财政资金,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则更加重要,执行内部控制度既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又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是行政事业单位治理的基石。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存在问题;优化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控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防范腐败风险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法定的或被授予的公共权力,使之掌握了大量的社会公共资源,对国有资产承担着管理和使用的职责。由于监管不力,在资源和资金的保管和使用过程中存在挪用、贪污、资产损失浪费等现象,同时资产配置不合理、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也比较突出。为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让交易在阳光下进行,杜绝低价、违规处置,加强监管力度使之形成制度化刻不容缓。
(二)有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运行质量
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质量是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直接考验。内控管理主要负责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的控制与管理,以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有效性为重点,促使其发挥公共服务职能的属性,进而维护内部稳定性。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质量体现在内部人员的责任感和专业性,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与岗位职责是保证内部管理秩序稳定的前提,是各种业务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实现更加明确、清晰的管理目标,提高管理高效性的重要举措。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单位不够重视内控建设
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总 则》第六条的要求,单位应当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内部控制牵头部门。据调查本地区内部控制机构基本由财务部门牵头组织实施,无单独设置内控机构。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人员配备普遍不足,部分单位财务部门只有一名会计和一名出纳。业务部门外出任务重,造成此项工作浮在表面,走流程,流于形式。单位风险控制点比较集中,负责人及领导疲于流程应付。
(二)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内控管理人员要求具有审计、法律、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熟悉内审、内控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爱岗,能独立开展工作。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没有配备专职内控人员,内控队伍整体水平较低,致使内控工作开展难度大,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有些地方行政事业单位只是修改一下自己的单位名称,照搬或者照抄了上级主管部门的机关内控管理制度,没有根据本单位的外部环境、风险等的具体情况和实际来进行分析和研究,制定本单位的内控管理制度。这样的内控管理制度不能很好地满足内部控制健康发展的实际需求,不能很好地解决本单位可能会出现的内部很难控制的问题。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具体对策
(一)转变服务观念,提高内控意识
如今,行政事业单位职能面临转型,单位负责人要转变服务观念,提高对内控管理重要性认识。一是加强内控制度的学习,提高内控管理水平。要在内部开展内控管理学习,增强单位员工内控理念,树立内控风险意识。二是健全内控制度。根据单位职能和业务实际,优化内控制度,设计规范的内控流程,促进业务有序运行。同时,要根据业务发展变化及时做好内控制度更新,使之适合时代步伐。三是将内控制度形成书面文件,确保执行有据可依。要将内控制度按相关程序制定,形成书面文件,并组织实施,这样让每一位岗位职工能够清晰地知道各自的管理职责,便于对照进行,也有利于内部相互监督,从而将内控制度落实到位,有利于内控制度的发挥积极作用。
(二)发挥全员参与优势,找出风险控制点,细化完善内控制度。
单位负责人要转变观念,增强单位全体员工内控理念,树立全员内控风险意识。一是加强内控制度的学习,提高内控管理水平。要在内部开展内控管理学习,让每一位岗位职工能够清晰地知道各自的管理职责,便于对照进行,也有利于内部相互监督,二是针对风险控制点,健全内控制度及流程。根据单位职能和业务实际,设计规范的内控流程,促进业务有序运行。
(三)坚持以预算为导向,发挥预算约束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要实现内控管理目标,应重视以预算为导向,提升内控有效性。单位预算管理需坚持“以预算为主线,资金控制为基础”的原则,通过预算,单位可以根据上级下达的预算目标,做好事前计划,同时对事中执行进行管控,事后对于预算执行中不足的地方及时反馈,可以保证单位预算执行效果,同时也能为下季度预算编制提供参考依据。单位在预算编制时,应遵循“全面性、全员性、全过程”的基本原则,将单位的全面收支情况如实反映在预算细则中,单位预算编制应重视采用零基预算法,以确保预算的科学性。
(四)健全内控监管职能,加强内控执行监督
一是行政事业单位要重视内控监督。业务复杂、业务量大的单位要组建专门的内审机构,加强对内控执行情況的监督,保障业务规范执行。业务少的单位,可组建专班,由单位负责人牵头、相关部门责任人负责,对内控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照制度抓好落实情况,防范内控执行风险。二是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评价体系,组织对单位内控活动的监督评价。单位负责人要定期对各个职能部门执行内控制度的情况开展检查评估,将考评结果纳入年度考核,完善内控评价体系。三是加强业务时限监督,要对内外业务确定办理时间表,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保证完结,做好时限管理,提高工作的时效性。同时,加强对办理活动的监督,检查办理质量,并防止拖拉现象出现,提高办理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强化内控环境建设,持续改善业务流程,加强内外部监督约束,才能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建设服务型政府。
参考文献:
[1]程寒洁.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落实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J].会计师,2019(02).
[2]施莹.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内部控制探究[J].财会学习,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