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标准化病人对提高重症护理方向学生人文素质的效果分析

2020-06-05 12:58廖慧晶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护患危重症关怀

许 莹,廖慧晶,毕 煜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450)

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医护人员不仅仅关心病人的病情变化,还要关心病人的心理、社会关系、精神等各因素的变化。因此,护理人员除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技能外,还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符合“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要求。相对于普通病人,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病人由于病情严重、身体虚弱、治疗限制等因素无法正常表达自己的需求,更需要医护人员的关怀,这对从事重症监护工作护士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在传统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人文素质教育只在抽象枯燥的专业基础课理论教学中有所涉及,而专业课实验教学中多使用没有情感和反应的模拟人,无法进行沟通交流,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又称模拟病人,是指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具有模拟病人、评估者和指导者三重功能[1]。本研究通过把标准化病人应用到重症护理方向危重症疾病监护课程教学中,探讨其对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重症护理方向是我院设置的护理专业方向班,旨在为未来从事重症监护工作的学生奠定专业基础,而危重症疾病监护是重症护理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在二年级第二学期开设。本课题选取我院2016级重症护理方向60名学生为实验组,2015级重症护理方向66名学生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均为全国统一招生,经比较年龄、性别、入学成绩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课堂理论教学+实训课教学(学生使用模拟人进行操作练习)。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实训课教学中应用标准化病人,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2.1 设计课程标准案例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向临床重症医学科相关专家进行咨询,研究组成员讨论设计出本课程的16个标准临床护理情景案例。设计好的标准案例提交给临床重症医学科相关专家进行审核,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及完善。

1.2.2 组建标准化病人团队 本课题选择在校学生扮演真实病人进行教学,即学生标准化病人(Student Standardized Patient,SSP)。经过学生报名、考核及筛选,最终选择我院2016级8名学生作为SSP参与教学,形成标准化病人团队。制定标准化病人培训大纲,对SSP实施为期2个月的培训,内容包括安排SSP前往ICU观摩危重症病人的体征、情绪、表情、动作等细节,以真实准确地表现危重症病人的行为状态;进行评价反馈培训,要求SSP能在情景演示后针对学生的表现,从病人的角度评价学生的操作,给出有效的反馈意见。在正式进行课程教学前,由临床重症医学科专家和研究组成员统一对SSP进行考核,以及时发现演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考核结束后加强训练。

1.2.3 实训教学中应用SSP在本课程前段,学生已通过课堂理论教学掌握了常用的危重症病人监护理论知识及护理技能,并在课上、课后使用模拟人进行相关操作练习。在本课程后段,研究组安排了3次共12学时实训课教学,应用标准化病人。首先教师在课上发布临床标准案例,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判断案例中病人所存在的问题、护理要点。小组讨论结束后,SSP根据标准案例脚本再现情景,考查学生的应对方法、操作技术、沟通交流等综合能力。情景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ICU病人入院:SSP在“家属”的陪同下以平车或轮椅运送方式送至ICU,由学生来演示如何对SSP进行ICU入院护理,包括如何评估及观察病情、进行紧急对症处理、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等。第二阶段是ICU病人出现突发状况:当学生演示如何对病人实施ICU入院护理后,SSP根据案例脚本呈现危重症病人的各种突发状况,如不愿配合治疗、要求与家人见面、痛苦呻吟、突发呼吸困难或心前区剧烈疼痛、陷入昏迷、心搏骤停等,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处理。每组学生情景演示结束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总结:首先由每个小组的成员评价本小组代表在演示中的表现及存在的问题,然后由SSP以病人身份表达自身感受,对学生在情景演示中的沟通交流、人文关怀等表现给予反馈和评价,最后由教师对各组学生的演示进行点评、总结,必要时可与SSP合作再次演示情景,使学生领悟、理解并反思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3 效果评价

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法评价标准化病人的应用对提高重症护理方向学生人文素质的效果。

调查工具:(1)护患沟通能力量表[2]:包括基本语言沟通、基本非语言沟通、运用沟通技巧、协调沟通网络能力4个维度21个测试题。题目类型包括自测试题、临床模拟情景选择题和开放式问答题。

自测试题采用5级评分法,包括“经常”“有时”“偶尔”“很少”“几乎没有”或“完全符合”“符合”“不确定”“不符合”“完全不符合”5个等级。记分方法:正向陈述的项目5个选项的对应分值为5分、4分、3分、2分、1分,反向陈述的项目反向计分。临床情景选择题设置A、B、C、D 4个选项,每个题目均有一项最佳答案,选择正确计2分,错误计0分。开放式问答题各题目分值不等,按照学生回答情况与最佳答案符合程度进行计分。量表总得分范围在13~87分,分值越高表示学生护患沟通能力越强。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1。

(2)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量表:采用刘于晶等[3]编制的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量表,包括人文关怀理念(7个条目)、人文关怀感知(8个条目)、人文关怀知识(7个条目)、人文关怀能力(7个条目)4个维度29个条目,每个条目从不赞同到赞同分为5级,分别赋分1~5分。量表总得分范围在29~145分,得分越高提示人文关怀品质越好。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54。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以平均值及标准差来表示,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护患沟通能力量表得分比较

调查显示,实验组护患沟通能力量表中的基本语言沟通、基本非语言沟通、运用沟通技巧3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1)。

表1 两组护患沟通能力量表得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患沟通能力量表得分比较(±s,分)

组别 运用沟通技巧10.15±1.19 9.48±1.22 3.02 0.002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基本语言沟通21.20±1.68 20.05±1.17 4.27 0.001基本非语言沟通11.97±1.15 11.02±1.43 3.81 0.001协调沟通网络能力11.87±1.08 11.42±1.15 1.73 0.052总分55.10±2.19 51.97±2.27 10.28 0.001

2.2 两组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量表得分比较

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护患沟通能力量表4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两组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量表得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量表得分比较(±s,分)

实验组对照组t值P组别 人文关怀知识29.83±1.97 27.91±1.30 7.32<0.001人文关怀理念29.70±1.82 28.14±1.23 5.24<0.001人文关怀感知33.08±2.03 31.32±1.74 6.11<0.001人文关怀能力27.82±1.31 26.41±1.62 4.31<0.001总分120.43±4.52 113.77±3.41 13.24<0.001

3 讨论

3.1 应用标准化病人可提高重症护理方向学生护患沟通能力

现代护理的内涵不仅是疾病的护理,而是“人”的护理,护患沟通也不能局限于一般的交谈或事实的陈述,而需要更高层次的情感交流[2]。这对护患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有效与患者沟通,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ICU病人可能由于离开家人、担心疾病预后或病情突然恶化等因素出现孤独、悲观、恐惧等情绪,也可能由于病情严重、身体衰弱或使用呼吸机治疗等情况而暂时失去表达能力,同时病人家属由于与病人隔离,无法及时了解病人状况而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因此对于ICU护士而言,对病人及其家属正确使用语言沟通及非语言沟通方法,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尤为重要。在重症护理方向危重症疾病监护课程教学中应用SSP,可真实呈现病人及其家属在转入ICU病房以及住院过程中的各种情绪表达及突发状况,让学生体验并锻炼遇到这些状况时,应如何使用语言沟通技巧去安慰或劝说病人及其家属,表达理解与关心;如何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从病人的面部表情、体态、眼神、手势等非语言表达方式中理解其情感活动与需要,以及时、准确地实施各项护理措施;通过非语言性行为表示对病人的支持,如通过眼神表示倾听病人的叙述,通过同情的面部表情、适时的抚摸达到共情的效果,使病人感到安全与欣慰等。而SSP在演示后的反馈评价也有利于学生反思自己在与病人沟通交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护患沟通能力。

3.2 应用标准化病人可培养重症护理方向学生的人文关怀品质

ICU是危重症病人集中治疗单元,多数病人病情严重或变化迅速,需要实行24小时持续监护与治疗,随时都有可能实施紧张的抢救,加之病房存在大量监护仪、人工呼吸机、血透机等监护治疗仪器及设备,并且大多数病房采取封闭式管理制度,可能使ICU病人产生各种程度的生理和心理应激。有研究显示,由于ICU特殊的环境,病人大多数存有生理、心理、社会支持等方面的人文关怀需求[4]。因此,培养ICU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对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满足ICU病人的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着重要作用。护理人文关怀品质是护理人员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士经过特定文化教育形成的带有稳定性倾向,能够通过人文关怀护理体现出来的内在专业禀性或特征,应从在校学习期间开始培养。

在重症护理方向危重症疾病监护课程教学中,SSP通过演示各种临床情景,表现出ICU病人遭受疼痛、紧张焦虑、想念家人等各种关怀需求,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的人文及专业知识去解决病人的问题,从而提高人文关怀能力。另外,在演示过程中,学生往往只关注操作流程和步骤是否正确而忽视病人的感受,未注意操作过程中做好病人及时保暖、保护隐私或安置床栏等安全保护性行为。但是演示结束后SSP的反馈评价以及小组成员和教师的点评,能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人文关怀行为方面存在的缺陷与问题,从而提高人文关怀能力,逐步培养人文关怀品质。

4 结语

ICU病房的复杂性和病人需求的多样性,对ICU护士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对重症护理方向学生培养,不应局限于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讲授,还应包括人文素质等综合能力培养。通过在教学中应用标准化病人,可提高学生护患沟通能力,培养人文关怀品质,为未来从事重症监护工作奠定良好人文基础。

猜你喜欢
护患危重症关怀
护患沟通:妇科护理工作中具体应用探讨
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标准化护理实施效果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现代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及对策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全程护理在112例ICU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
护患沟通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