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飞,刘阳贵,文传辉,高星
(鹤壁市人民医院,河南 鹤壁 458030)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当前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首选方案。但是,术中、术后出现的难题对手术效果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再灌注损伤、支架内血栓形成、术后无复流等是其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尤以术后无复流最为严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2]。临床对于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确切病因并不明确,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案,是当前临床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尼可地尔具有调节机体微血管循环的作用,有研究指出[3],尼可地尔可以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上对于尼可地尔应用于PCI术后无复流患者术后1 d和3 d血小板功能、心肌损伤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已有报道,但对于患者术后中远期效果报道较为少见[4]。本研究旨在观察尼可地尔应用于PCI术后无复流患者中的效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93 例PCI术后无复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 例和观察组47 例。对照组男30 例,女16 例,年龄(67.18±6.05) 岁;体质量指数(BMI)为(25.66±3.02) kg/m2;糖尿病26 例,高脂血症28 例,高血压25 例;球囊扩张时间(31.05±12.99) s;病变血管数:单支21 例,双支16 例,三支9 例;TIMI分级:Ⅰ级9 例,Ⅱ级37 例。观察组男32 例,女25 例,年龄(67.20±6.07) 岁;BMI(25.68±3.04) kg/m2;糖尿病27 例,高脂血症29 例,高血压27 例;球囊扩张时间(31.09±13.01) s;病变血管数:单支20 例,双支18 例,三支9 例;TIMI分级:Ⅰ级11 例,Ⅱ级36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超声心动图、血管内成像、冠脉造影等检查确诊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5],纳入患者均符合PCI手术指证且同意手术治疗;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术后造影血流≤Ⅱ级。排除标准:有手术、药物禁忌症;合并心房颤动或严重心律失常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双联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对于耐受性较好的患者增加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观察组患者术后增加尼可地尔(Nipro Pharma Corporation Kagamiishi Plant,批准文号:H20160540,规格为每片5 mg)口服,每次5 mg,每日3 次,连用30 d。
炎症因子: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氧化应激: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心肌微灌注:分别于患者术后7 d及术后3个月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系统进行心肌灌注显像,依据检查结果应用17节段积分法进行评价,4分为完全缺损,3分为重度稀疏,2分为中度稀疏,1分为轻度稀疏,0分为正常,分数越低提示患者心肌灌注越佳;心功能:采用心脏彩超于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检测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记录数据并进行对比;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不良事件发生率。
两组患者术前hs-CRP,MDA,SOD水平及心肌灌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hs-CRP和MDA水平及心肌灌注评分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hs-CRP(t分别为9.690 2和13.952 2,P<0.000 1),MDA(t分别为5.662 9和9.679 0,P<0.000 1)和心肌灌注评分(t分别为7.487 8和13.634 7,P<0.000 1)均降低,SOD(t分别为23.243 2和30.901 1,P<0.000 1)升高(见表1)。
两组患者术后WMSI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LVESVI,LVEF水平较术前显著提升(P<0.05);组间对比显示,观察组WMSI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LVESVI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肌灌注评分及MDA,hs-CRP,SOD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例(%)
无复流是指PCI术后患者闭塞冠状动脉已经开通,但由于微循环未完全恢复,缺血的心肌组织无有效再灌注,临床上表现为冠脉无血流[6]。目前,PCI术后出现无血流的确切原因并不明确,有研究指出,钙超载、细胞凋亡、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炎症反应、氧自由基生成等因素与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有着密切关联[7]。流行病学调查显示[8],PCI术后患者冠脉无复流发生率为10%~30%,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对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均造成严重影响。血脂代谢紊乱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使无复流发生;机体炎症状态与患者预后结局有着重要关联,炎症活动增加会增加无复流现象的发生;血小板水平异常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病因,直接参与无复流的发生、发展。临床对于无复流的治疗并无特效治疗方案,主要是对无复流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对症治疗,常规治疗主要是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硝酸甘油类药物等,通过调节机体血脂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及炎症反应,产生预防无复流发生及改善无复流患者症状体征的效用,但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9]。尼可地尔属于钾离子通道开放剂的一种,具有提升冠脉血流量的效果,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类型心绞痛,同时对于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有着较好的作用。尼可地尔通过促进钾离子通道开放,抑制机体氧化应激状态下发生的细胞凋亡,最大限度地降低细胞应激性死亡,同时还兼具硝酸甘油类药物的相似作用,通过降低ST段抬高幅度,调节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心脏射血分数,有效改善心功能,治疗过程中不受血压影响,不良反应少,口服后30~60 min血药浓度即可达峰值,生物利用度75%,机体耐受性好[10]。该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s-CRP,MDA,SOD,WMSI,LVESVI,LVEF水平及心肌灌注评分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尼可地尔,能够进一步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提升心肌微灌注效果,降低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临床分析认为,尼可地尔属于硝酸酯类化合物的一种,能够激活细胞质鸟苷酸环化酶,降低细胞内钙,增加细胞内环磷酸鸟苷水平[11],松弛血管平滑肌及促使细胞内钾离子流出,缩短动作电位,提升静息膜电位负值,产生钙通道阻断效用,降低三磷酸腺苷(ATP)消耗,抑制血管痉挛及心肌损伤[12]。杨颖等[13]学者研究表明,PCI术后无复流患者应用尼可地尔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长期预后,与该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尼可地尔通过舒张血管、抑制内皮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改善心肌微循环等,可有效改善心肌微灌注及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