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圆
摘 要: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曾反复强调要坚定理想信念,他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曾强调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研究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载体也至关重要。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康复治疗学;理想信念教育;教育载体
基金项目: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载体研究,项目编号:YKD2018XSGZ010。
一、引言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发生了改变,对康复人才的需求也逐步增多,康复治疗学专业也随之登上医药卫生人才的教育舞台。内蒙古医科大学成立康复治疗学专业以来已经培养了五届学生,随着学校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的逐步增多,社会对康复人才的需求逐步扩大,对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的教育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理想信念教育,更是人才培养的内核,这对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康复事业的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二、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
(一)理想信念及教育内涵
理想信念是文化发展的动力之源,只有建立长效有力的教育体系,才能激发大学生的文化潜力。有了理想信念,才能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追求。随着时代的推移,思想环境的改变,人类发展的变化,理想信念的内容和形式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故而理想信念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随之推出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常态化。
(二)康复治疗学专业(四年制)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
1.康复治疗学专业的特殊性。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较于康复医学五年制学生在培养上有所不同。四年制的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生培养方向偏向应用技术方面,较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也有本质上的区别,该专业为医疗技术专业,不可考执业医师资格证,也没有处方权,更不可上手术台做手术,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有根本性的区别。相较于药学、公共事业管理等四年制专业学生,康复治疗學专业学生也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虽不同于临床医学专业,但又需要掌握内科学、外科学等基础学科,对医学知识的掌握也有一定程度的要求,可以说是个体特色较强且掌握学科较为繁杂的学生群体。这一专业学生大多依靠对专业的浅显认识而选报志愿,缺乏更深入的专业认识。针对这一类群体,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需要充分考虑个体的特殊性。
2.康复治疗学理学学士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涵。康复治疗学专业四年制培养方式的学生群体在医学院校的特殊性,决定对其进行的理想信念教育独具特殊性。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以下所指全部为四年制培养方式的学生)作为未来康复治疗师队伍以及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健全的重要力量,除应具备专业综合素质外,还应具备一名康复治疗师应具备的职业价值观。人文关怀不仅是康复过程中的一种工具,好的技术与理念更是康复存在的基础,治愈性理念的形成除了社会责任感的编织,更需要理想信念教育的护航。
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应包含以下三个层次:一是作为当代青年对祖国和社会的深爱意识;二是作为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对康复事业的人文精神和献身精神;三是作为康复治疗师对祖国和社会的使命及担当的责任感,对人民的服务和奉献精神。
三、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及对其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一)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本研究主要针对内蒙古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240名学生进行调研,包括两届毕业生以及四届在校生。在校生年级覆盖一年级到四年级,毕业生为近两年毕业的学生。男生85人,女生155人,少数民族61人,党员16人。
(二)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
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普遍认为树立理想信念很有必要,尤其是对本专业的学生,在对专业尚存模糊认识的情况下,选择踏入康复之门又无法坚定勤学之心时,对未来迷茫时,理想信念将会成为灯塔,带来坚定的信心和希望,为成为优秀的康复治疗师保驾护航。
学生认为目前的理想信念教育形式单一,内容不易于理解与接受,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他们普遍存在理解教条片面的现象,虽能说出基本知识,但并未能从中理解其意义,更不能运用于实际,融入自我的理想信念构建中,也不能融入自我的人生观价值观构筑里。
(三)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问题及原因
根据收集资料及现状分析,总结出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1.大部分学生思想大方向正确,但缺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对其意义的理解也十分浅显;2.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是十分认同的,但缺乏自我思考,也没有明确坚定的信仰;3.功利主义占据学生心理,重视个人发展和待遇,服务意识淡漠;4.理想信念教育无法深入学生内心,学生接受度低。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社会多种思想冲击;2.教学安排变化对学生思想的影响;3.新兴专业带来的模糊认知;4.特殊时间节点带来的思想冲击。
(四)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载体
1.加强课堂教育载体作用。提升专任教师理想信念教育意识。当前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大多在辅导员身上,一些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师缺乏对学生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仅一味地完成课本教学,第一课堂时间占据了大部分高校大学生教育的时间,若将专任教师理想信念教育意识加强,寓理想信念教育于课堂教学中,结合课堂内容,将学科历史文化等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以故事为开端,以专业知识为骨肉,以文化沿革为血脉,以精神品质为升华,让学生懂得本堂课程的重要意义,不仅是知识的承接,也是文化的传承。
2.创新日常思想教育载体形式。辅导员、班主任是学生最直接的接触者,被调查的康复治疗学专业在学校属于小专业,一届培养的学生四十余人,该学院人数较少,在开展较为深入的教育管理工作时,辅导员班主任可做到对每名学生进行深入了解,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开展教育工作就更具优势。
3.尝试医生导师教育模式。结合研究群体的特点:一个年级仅设一个班,学生整体人数较少,培养单位为学校附属医院,可对接专业负责人将科室康复治疗师分配给各学生,每位医生负责几名学生,加强医生与学生的日常交流,医生导师除为学生树立专业意识、培养其科研能力外,更要将专业思想同医德医风教育结合。医生导师的优势在于有丰富的康复经验,可为学生树立专业自信心,将理想信念教育寓于专业氛围营造中,为学生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创造人文环境。
四、结语
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有其特殊性,故而对其进行的理想信念教育要有针对性,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学生特点的结合,二是与专业特色的结合,三是与学校文化的结合。利用四个场景:课堂、校园、社会实践地、医院,通过课堂专任教师、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医生导师进行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关于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效载体的研究仍然在探索,望我们能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载体,让学生对自己树立的理想深信不疑,对自己坚定着的信念挚爱不渝,为祖国发展和人类进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睿,许蓓蕾,黄芳.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10(4):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