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月
摘 要:新一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作为学科核心素养,以政治认同为首位要素,为此应发挥高中政治教师的人格力,引领学生政治信仰,同时建构有理有据的生活化课堂,让学生的政治认同落地生根。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2-030-001
為了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进行了新一轮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改革,将“政治认同”作为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且放在首位。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是政治学科最根本的任务,也为其他素养的培养提供方向指引。政治认同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理性认同和真挚情感,从而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和政治自信,成为教育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项任务。
一、发挥教师人格力,引领政治信仰
人格力是指在人格影响下的一种非强制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作为高中政治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其人格应当是优秀的,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行为的楷模。
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讲信仰者自己要有信仰。一个优秀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有着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然而现实中,有些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口无遮拦,“呲必中国”,自身的政治认同素养尚不完善且将学生认知推入矛盾之中;有些政治教师全然将自己定义为一名传授教材知识、训练解题方法、提高学生成绩的文化课教师,忽视了思政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忽视了思政课的实践性以至于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教学活动无法有效实施。政治教师其终身所做的,就是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服务,并且将之内化,成为自身坚定不移的信仰。高中思政课教师没有理想信念,没有坚定的政治认同,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教育教学生活中高中政治教师应自觉做为人为学的表率,只有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把目光投向时代和社会,才能不断从实践和人民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才能为学生树立有信仰、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的榜样。
教育者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用自己的行动为信仰助力。高中政治教师在拥有高尚人格、成为饱学之士的基础上,教育活动中应该摒弃冷酷呆板的教学面孔和毫无生气的课堂氛围,抛却索然无味的灌输说教,应散发热情,融入真情。有些老师上课就是按照书本知识点讲解,认为提几个问题互动就可以了,甚至老师掌握的案例信息还不如学生丰富,这样再让学生相信教师就很困难了。现实逼迫老师们走出课本,储备更多的基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的见识。比如参加教育扶贫工程,参与社会调研,既能够夯实高中政治教师人生阅历,又能有接地气的方式讲述与学生联系并不是非常密切的知识。例如说到民主决策的知识点,我就利用亲身参与无锡市地铁票价听证会的事件,说与学生听,与会人员都有哪些人员、提出哪些方案、这些方案又存在哪些问题、最终如何确定方案,最终确定的方案能不能经得住实践的检验等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教师的亲身经历感受我国民主决策能够充分反映民意体现民智,激发学生也想参与其中的热情,坚定政治认同,增加政治自信。
二、建构有理有据的生活化课堂,让政治认同落地生根
以事实为载体,筑牢政治认同厚度。认同的前提是认知。想要学生获得政治认同,前提是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让事实说话,重实事,弱说教,才能让人心服口服。例如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一“伟大的改革开放”这一内容,笔者新课导入时,先让学生说说等他们大学开学时会带哪三大件去新学校,并猜一猜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大学生开学会带哪三大件。其中差别最大的是80年代,引导学生分析出现差别的原因是得益于改革开放。通过观看视频“图鉴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拉贾分享他眼中的改革开放前与后的对比,让学生通过图片与记录直观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可喜变化,从而坚定不移地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鼓励学生分小组从经济、文化、科技、交通、教育等方面讨论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我国取得的成就,从成就中帮助学生理解国家政策的优越性,在教材中的理论与生活实际结合中,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认同国家的道路和制度。
以实践为基础,拓展政治认同深度。现代社会,公共参与已经成为公民越来越普遍性的活动,而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除了网络参与外,公共参与的途径不多,所以必须通过教师拓展生活课堂,引领学生将课堂所学用于更多生活场景中。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意识,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既是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又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政治认同。如《我国的权力机关》一课讲完以后,学生们明白了我国公民是通过人大代表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的,人大代表的职责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所以我立即动员学生写出你认为学校最该改进的方面,作为学生最关心的校园话题等等交给课代表汇总,形成班级意见和建议,由班长交给本校当选区人大代表的老师,看我们学生所反映的问题是否带有普遍意义,从而为人大代表议案的形成提供参考。又如在基层民主自治讲完后的周末作业就是每个学生去自己所在社区参与一天工作,体会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这些实践活动都能生动再现课堂知识,加深学生对我国民主政治的理解,并创新对问题的解决方式。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在鲜活的生活中真切地感受到: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而深刻的实践,群众积极参与才能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教学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学生政治认同在实践中拓展了深度,转识成能、转识成行,促进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化与践行。
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启示了我们教育之根本,思想政治课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打造有深度有厚度的课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生才能具有坚定的政治认同,找到人生正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郑月娥.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创新[J]《基础教育论坛》(中旬刊),2019(3)
[2]郑训迪孙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