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颖敏
(西安石油大学 外国语学院,西安 710065)
口译是一项特殊的语言交际活动,是译员将原来语言的信息用译入语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译员主要是以交替传译或同声传译的形式进行的。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口译是一个系统的、策略性的话语信息处理过程,要经历理解、转换、表达三个过程。口译具有即席压力大、独立性强、信息覆盖面广的特点。
由于口译信息的发布具有瞬时性和一次性特点,决定了译员不但要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不断理解原语信息,且要在准备不充分的条件下,立刻进入两种语言的切换,进行口译活动。在口译实践中,译员是单一的个体操作,口译需要当场、即时完成,这就决定了译员要在没有任何外界辅助手段的条件下,一次性听取原语信息,完成原语信息听辨、意义理解、信息暂时储存、译语组织与计划、译语信息表达与监控等一系列加工任务。因此,在信息的贮存和加工过程中,记忆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构成了整个记忆系统。瞬时记忆持续时间很短,它主要将原语信息感知和记录。研究表明,信息只能保持在0.25到2秒之间,之后会迅速消失。在这个阶段,人们从外部获取信息,对于进一步处理信息的瞬时记忆是必要的,因为瞬时记忆允许将信息保留到存储的下一个阶段,它是所有信息进入大脑的第一通道[1]。
与瞬时记忆相比,短时记忆的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认为保持时间在几秒钟之内,最长的是一分钟。短时记忆捕获的瞬态信息对临时存储至关重要。在这个阶段,译员可以快速捕捉各种瞬时信息,为高强度的口译活动做准备。但短时记忆的特点是容量小、时间短,因此,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应该尽快使用,否则会很容易遗忘。
长时记忆的特点是信息存储量大、时间长。通过复杂的信息处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从长时记忆中被检索的信息是由一个人所储存的知识量决定的。由于长时记忆中存储的是人们已经听到、看到和经历过的信息或事物,它对信息的使用有很大影响。口译记忆包括识别、理解和存储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长时记忆的参与。在识别和理解阶段,长时记忆为译员提供了必要的语音和语法知识,使其能够识别特定的单词和句子。长时记忆的特点也决定了它与语言学习者丰富的知识积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记忆系统中,“感觉记忆”是口译的前提,“短时记忆”是口译的关键,“长时记忆”是口译的基础。长时记忆存储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它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然而,自十九世纪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次系统研究记忆系统以来,专家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是短时记忆,对长时记忆鲜有研究。因此,研究探讨如何提高长时记忆,对口译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语言学家Lado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对自己的母语有很大依赖性。母语的句法结构、意义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会被迁移到二语习得过程中[2]。对比分析假说观点认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主要障碍是受其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种种差异会导致学习者的学习困难,这种学习困难和两种语言间的差异是成正比的,也就是差异越大学习难度就会越大。根据对比分析学家的观点,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差异是通过比较分析两种语言发现的,这种差异有助于预测学习中的难点和可能出现的错误,以及这种错误会在某个学习阶段出现。
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一种语言的意义表征体系会对另外一种语言的意义表征体系起主导支配作用,这种起主导支配作用的往往是先入为主的语言意义表征体系,也就是说,译员的口译实践活动经常会受到长期以来其大脑中形成的母语句法规则和思维习惯的影响。我们注意到一些英语学习者往往将其母语的语言表达模式直接迁移在英语的表达形式中,比如口译活动中的中式英语便是其中的一类,体现在词汇上也就是把汉语搭配直接迁移转换为英语搭配。例如:将“接触社会”译为“to touch the society”, “把握时间”译为“grasp time firmly”,“黄色书籍”译为“yellow book”。另一种显著影响是将汉语的句式直接迁移转换到英语的句式中。因为英语和汉语的语法有许多不同之处,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汉语则是意合,没有主语或主语往往隐藏在句中,这就决定了两种语言在描述同一种事物时存在不同的思维角度。语言输出中出现的中式英语就是受到汉语理解表达的影响,是母语负迁移的产物。
语块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结构,它兼具词汇与语法特征以及特定的话语功能,通常由多个词构成[3]。Nattinger和DeCarrico按照英语形式结构把语块分成四类:(1)多元词语块(Polywords):形式固定而充当一个词组来使用的短语,如“by no means, for the most part” 等;(2)习俗语语块(Institutionalized expressions),包括谚语、社交套语等,如“like father, like son, we deeply appreciate your coming to……”等;(3)短语架构语块(Phrasal constraints)其内部结构可以有变动,允许词的横向和纵向替代或插入,具有很强的语言生成性,如as far as I (know,am concerned)等;(4)句子构建语块(Sentence builders),如“It is well known that……”等。
著名语言学家Lewis根据结构和功能把语块分成四类:(1)短语和复合词(polywords and complex words);(2)搭配(collocation);(3)惯用话语(institutionalized utterances);(4)句子框架和引语(Sentence frames and heads)[4]。
由此可见,不管如何分类Institutionalized expressions、collocation,它们都是普遍存在的语块形式。
基于语料库的研究表明,90%的自然话语是由那些介于词和半固定结构之间的语块构成的。贝克尔曾说,我们从这些预制语块中表达出我们的想法,经过一个小处理,他们就可以组合成句子。这意味着语言存储单元和输出单元不是单一的词,而是那些固定和半固定模式的“语块”。有研究结果表明,在人类大脑的记忆中有语块的存在,这种语块数量会取决于人们是否对记忆材料熟悉。对记忆材料越熟悉,语块的增加数量就会越多,大脑中可以存储和回忆的信息就会更多[5]。Lewis指出,语言中包含大量语块,在句子中只有一小部分是不使用语块创造性产出的。研究还发现,培养语言学习者的“语块”意识是提高口译能力的重要手段。
口译实际上是将语言进行转换的过程,主要包括理解(comprehension)和表达(representation)两个阶段。根据口译研究学者Gile认知的负荷模型I=L+P+M+C(L=listening+analysis, P=production, M=Memory,C=Coordination),在口译过程中都存在一个理解问题,要出色完成口译输出,需要对原文的快速理解力、记忆力、大脑长时记忆对存储语块的激活提取,以及系统的笔记将这些要素以最优化的比例协调在一起。在这一信息加工过程中,译者处在巨大压力下,存储大量语块对减轻译者语言解码压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语料库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语块在语言中的普遍存在和重要性。由于语块结构相对固定、便于整体记忆以及易于提取,对于译员而言,大脑中储存大量语块,包括短语和句子框架等可以缩短口译过程中词语重组的过程,帮助译员克服母语负迁移影响,减轻口译时的语言解码压力,从而提高口译效率,并使译语更加准确、地道和流利[6]。口译的记忆效果能否从整体上真正得以改善与译员出众的长时记忆密不可分,这就决定了译员要在每次口译任务前有针对性地做好译前准备工作,并在任务结束后及时进行译后总结,坚持语料的日常积累,使词汇保持活跃状态。
下面选取了一段政治文献的原文和翻译,以及在社交场合中经常使用的欢迎致谢套语作为示例文本,分析语块在口译实践中的作用。
示例1:这次机构改革的目标是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公务员制度,建立高素质和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改革的重点是调整和撤销那些直接管理经济的专业部门,加强宏观调控和执法监管部门。我们要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调整部门的权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完善行政运行机制。
Interpreter: The goal of this institutional reform is to transform government func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developing a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simplification, unity and efficiency.We will shift government functions and separate them from enterprises to establish an efficient, well-coordinated, and standardized administrative system to improve the civil service system and establish a contingent of high-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administrators. The focus of the reform is to adjust and eliminate those specialized departments that directly manage the economy and to strengthen macro-control, law enforcement and supervision department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integrating powers with responsibilities, we need to readjust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departments and divide the division of duties among departments to improve the administrative operation mechanism.
从以上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多元词语块、句子建构语块、短语架构语块和固定搭配等。其中许多重要的提法口译成英语并非易事,这就要求口译员坚持不懈的语块积累,因为大量的语块积累能使译语输出更加地道,可以极大减轻译员语言的解码压力。
示例2:欢迎和致谢套语
(1)我谨代表……,欢迎大家来到……
On behalf of ……, I am delighted to welcome all of you to……
(2)我代表……,非常荣幸地欢迎大家的到来,尤其是来自……的贵宾们。
On behalf of…… It's a great honor to welcome you all, especially from……The distinguished guests.
(3)我非常高兴地欢迎各位出席……
It is my great pleasure to welcome you to……
It gives me great pleasure to welcome all of you to……
(4)我想向……表达深切的谢意
I’d like to express my deepest gratitude to ……
(5)衷心感谢……
I would like to offer my heartfelt thanks to ……
My sincere thanks must go to……
(6)尤其要感谢……
We are particularly grateful to……
由以上可以看出,这些欢迎和致谢套语具有非常明显的语块特点,这些套语在会议口译实践中的重复性极高。因此,在长时记忆中储存大量的语块,使这些词汇在大脑中处于被激活的状态是顺利完成口译活动的重要条件。
为了进一步论证语块在提高译者长时记忆方面对口译输出准确性及流利程度的促进作用,特进行以下实验。
结合学生口译输出的准确度和流利度,选取了水平相当的某大学计算机专业二年级4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这些学生每分钟的词语产出数量大致相当,都在120-150个之间;流利程度也相当,停顿数量在3-4个之内,并且有个别口语化词汇出现。将这些学生随机分为控制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名,提前三周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语块训练(这些语块将在之后的口译测试语篇中出现),控制组的学生不能提前得到测试语篇中的语块。三周之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试,所使用的材料时长1分30秒,包含语块25个。对学生的译文进行录音,记录下翻译正确的语块数量,口译过程中的停顿间隔、非必要停顿次数、重复次数、非必要连词and的使用次数及非必要冠词the的使用次数(见表1)。
表1 口译输出准确性与流利度
根据表1中的数据能够看出,实验组学生对语块使用的正确率明显高于控制组学生,从30.2%提高到63.9%。实验结果表明,正确使用语块可以提高学生口译输出的准确性。
通过对比实验数据还发现,两组学生经过语块学习之后,实验组学生每分钟译文单词产出数量要多于控制组学生,同时,实验组学生在其它方面,如重复次数、非必要连词和冠词的使用次数方面也占有显著优势。这些都说明了记忆语块对译文产出的流利程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口译不仅是一种将原语用译入语表达出来的即席双语传言活动,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从原语输出到译语输出,要经历一个“deverbalization”阶段。在对不同的信息概念进行转换时,译员不只是机械地记忆所接收的信息,还需要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相关的语言和背景知识,对信息进行理解后才能将其意义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然而长时记忆的改善需要长期艰辛的付出,因为译员的口译内容可以涉及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具有繁杂性,这就决定了译员需具备百科全书般的知识。因此,有意识加强语块的学习记忆,可以增加长时记忆中信息的储存量。
语块也有利于译员预测篇章内容和理解输入信息。首先,在原文的听辨阶段,语块意识及组块能力的提高可以降低译者的理解难度,从而完成更大的翻译单位译文产出。其次,语块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一定生成性。从后期对实验组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得知,在听辨过程中,通过对语块的整体提取,学生的反应速度提高了,语言输出更加流畅。将这些语块内化后,学生的口语水平也得以提升[7]。因此,译员在日常积累或口译前要有意识的对这些语块或固定搭配进行记忆。如果听到的词汇是平时非常熟悉的,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这些内容就很容易被激活,信息解码速度会加快,译文也更加流利。
在平时的口译学习和培训初始阶段,可以选择不同的文本让学习者翻译并且记忆语块和固定搭配,提高口译的准确率。通过设置不同的专题,将语块进行划分并且有针对性地记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会发现,平时注重语块积累的学生在口语测试中的表现明显比其他学生更胜一筹。缺乏语块意识的学生在测试中普遍精神高度紧张,这些都源于缺少对文本的背景知识、语法知识以及词语搭配的记忆。如果学生平时注重积累和记忆语块,在语言产出时就可以直接运用,提高语言产出效率[8]。
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由于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在语言输出过程中会出现中式英语,表现为词汇的错误搭配和语义表达偏差甚至歧义[9]。语块的使用能极大避免这种语用失误,因为语块是语境和语义的统一体,是频繁使用而约定俗成的形式。
鉴于以往的记忆研究更多地关注于短时记忆,本文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分析了人类的记忆结构,重点分析了长时记忆在口译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在探讨长时记忆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语块与长时记忆的关系,并运用口译实例论述了语块运用对减轻译员语言解码压力及提高翻译质量的重要性。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对口译认知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认知心理学和二语习得等相关领域关于记忆研究的推动下,如何提高长时记忆策略必将会有更进一步的研究,新的研究成果对促进口译教学的改革也必将带来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