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有菊
摘 要:语文是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其中阅读作为重要的教学模块之一,一直以来都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如何积极打造新时期的有效阅读课堂,在语文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作者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理论学习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初中生 语文 有效教学 阅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1.009
有效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师追求的目标,有效教学能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中实现最大程度的发展。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语文教师必须利用好课程教学这一教育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去研究有效教学方法,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阅读能力。接下来,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在教学情境中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其最为明显的特征是有意注意时间较为短暂,要想最大程度集中他们的课堂注意力,教师必须要让自己的课堂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此时,我们就要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了。信息技术功能多样、特色鲜明,不仅便利了教师的课堂教学,也为学生打造了一个不一样的课堂学习体验,在兴趣的驱动下他们会积极主动参与到阅读课堂的学习之中。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春》,是一篇文笔细腻、意境优美的散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自然、美丽、温馨又充满希望的春天。在新课导入环节,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幻灯片,以图片的形式为学生们展示春天的美丽,如微风吹拂中摇曳的柳枝、暖暖阳光照耀下河水泛起的鳞波,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春日里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的叫声,利用多媒体丰富的信息表现形式营造出一个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带领学生们走进温馨、美好的春季,去探寻那个美丽的季节。在如此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之中,学生们燃起了对课文一探究竟的冲动,看看朱自清笔下的春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让那么多的读者难以忘怀。在声情并茂的朗读和多媒体优美画面的感染下,学生会自然而然总结出五幅春之美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如此教学,在完成知识目标的基础上契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长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阅读的兴趣,更全面地去认识本课学习主题。
二、在探究式阅读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习离不开思考,在阅读过程中也是这样。为了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们必须养成一边阅读一边思考的习惯,教师根据所学内容去设计一些思考问题,鼓励学生们自主阅读,采取“勾画圈抹”的方式找到答案,梳理自己的思路,提高阅读的效率。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秋天》,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是让学生们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由于诗歌的语言比较抽象、情绪表达内敛,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为了让学生们理解语言背后的情感,我首先提问学生们:“作者用情味深长的语言描写了农家的生活,可以说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你看到了几幅?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吗?”
学生们通过阅读、分析,在与学生、文本的互动中,看到了三幅秋天图画,“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由此组成了一个别样的秋。在互动中,教师们在大屏幕上记录学生们的答案,一边播放宁静优美的音乐渲染气氛,诱导学生们闭上眼睛,想象着三个场景分别是怎样的图画,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并用喜欢的语言去描绘自己喜欢的一幅图画。通过教师的循循诱导,特别是信息技术营造出的浓郁氛围,这些都有利于学生们自己代入文本之中,基于课文的具体语境去再次体会秋景背后的情感。在如此探究式的语文课堂中,学生们都发动了自己的脑筋,发散了自己的思维,加强了对思维素养的训练。
如此探究式的阅读优势还在于,问题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们去盲目地阅读,读完之后什么也记不住的情况。而带着问题去阅读,学生们也能够快速抓住文章的内容及写作思路,很好地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
三、在读写结合训练中完成知识的迁移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提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强调多读书有益于写作,閱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读写结合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应与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水乳交融。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分析,教师采取有效的方法,就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学生的有效阅读犹如蜜蜂采花,而写作可以让他们完成花酿蜜的质的飞越。学生在阅读中掌握写作技巧,让他们的情思在笔尖下飞扬。
例如,完成《春》的教学后,学生们对于文章的内容、思想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同时,作为经典散文作品,《春》之中也有很多写作技巧的展现,如观察细致,描述生动真切;诗情画意相融合;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等,是学生们作文临摹的一个很好载体。那么,初中语文教师就要注重把握这一机会,适时设置相应的写作练习,如: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各有各的特点和美丽。请你模仿本课的写作手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季节,写一写自己心目中的四季美景吧!通过读写联动可以促进学生们知识的有效迁移,并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实现对初中生语言能力素养的一个培养。
四、在课外阅读中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我们必须在语文阅读课堂之中鼓励学生们去进行课外阅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进步。
学生的知识体系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中铸造的,它还离不开课外的自主学习。广泛的课外阅读,是最广泛、也是最有效的一种知识搜集和汲取的途径。例如,完成《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后,我们可以进行延伸阅读《桃花心木》、《感激一杯温开水》。一方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勾画关键词句、写批注、交流”等方法去自主阅读文本的内容,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利用延伸阅读引导学生去体会叙事作品中篇末点题的作用,并能够在阅读中有所启迪,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比较跳跃,课堂上的知识如果不是很具体的、抽象的内容,他们容易理解,但只是一时性的理解,可能并无能力完全将其消化,内化成为自己的。此时,我们进行延伸阅读,鼓励学生们基于这两篇文章去进行交流和分享,说一说你明白了生活中的哪些道理,你是从文中哪里体会到的。久而久之,有助于他们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会到他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渠道中去,从而完成知识的有效迁移,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结构。
课外阅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俗语说道:“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真是一点也不过分,鼓励学生们在课下的时候多读一些国学经典、现代名著、国外优秀作品,这能够增加很多为人处世的智慧,特别是其中很多的人物,如军人、科学家、老师、英雄人物等,他们的身上彰显着很多优秀的品质,正是学生们学习的好榜样。当学生读其中的故事、读其中的话语,就能够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榜样进行对比,自觉向他们看齐,无形中就提高了其道德素质。
总之,新时期必须探索阅读的有效教学,实现新时期阅读课堂的改进。语文学科教师要积极发挥自己的职责,培养初中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高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胜全《开展有效教学 发展创新思维——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37期。
[2] 曾志小《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3] 金梅芳《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研究》,《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