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2020-06-03 03:31郭凯
天津教育·下 2020年2期
关键词:培养路径内涵初中语文

【摘  要】自20世纪语文学科建立以来,中国语文教学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语文教学应该教什么、怎么教?一直都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当前语文教学应新时代发展需要,尤其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详细分析了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并提出了培养路径,希望为初中语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培养路径

应素质时代发展要求,初中语文教育为了更好地匹配国际教育发展的时代趋势,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推动语文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2012~2013年,我国正式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分别确定了各个学段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体系。据相关领域专家研究说明,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核心,语文学科核心内涵可以分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核心素养。简单来讲,人文底蕴是指学生在进行人文知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人文情怀、知识沉淀和审美能力等;科学精神是指学生在学习、利用科学知识和技能时所形成的理想思维、批判精神等;学会学习是指学生乐学善学、善于反思等学习表现;健康生活是指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协调身心发展方面的表现;责任担当是指学生社会责任感、国家认同感等方面处理社会、国家关系方面的行为方式;实践创新是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二、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现状

(一)教师综合素质偏弱

根据普遍案例可知,多数初中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因此难以发挥初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培育功能。现代初中语文教师综合素质不高的表现有两点,分别为教育观念传统化、缺乏自我完善意识,下文将对各项表现进行分析。

1.教育观念传统化。现代很多初中语文教师自己所接受的教育为传统教育,因此其在耳濡目染之下会吸收传统教育观念,而传统教育观念在现代视角下是比较浅薄的,即传统教育观念主要强调“知识的传递”,教师只要将理论知识讲述给学生,并定期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测验即可,这一表现在现代提倡的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中就显得比较浅薄。例如某初中语文教师任职时间已有5年,自他任职以来一直都是以课本内容为主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通过面对面访谈发现,该教师在教育观念上认为“初中语文就是为了让学生的文字应用能力提升而设立的学科”,可见该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初中语文的核心素养培育能力,造成了学科教育成果存在缺陷的问题。

2.缺乏自我完善意识。缺乏自我完善意识是现代很多初中语文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即此类教师并不认为自己存在教学能力上的缺陷,认为自己没有必要去实现自我强化,继续依照当前教学方法进行语文教学就能够满足现代语文育人要求,但事实上因为语文核心素养培育功能的薄弱或丧失,初中语文教育成功存在缺陷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作为主导者,教师必然存在教学能力上的缺陷,其应当具有良好的自我完善意识,这样才能推动语文教育高质量地发展,而以上提到的语文教师在自我完善意识上的缺陷,就成了导致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育功能始终无法发挥的主要因素。

(二)培养方向模糊

培养方向模糊的现象同样普遍,其主要特征在于教师不了解核心素养,说明教师的核心素养概念比较模糊,因此在语文教育工作中难以找准培养方向。即现代有很多教师对先进教育理念有所了解,知道初中语文教育应当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育,且对此抱有较高的重视程度,但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此类教师并不知道什么是核心素养,导致其教学活动没有方向,因此只能继续依照传统方法进行教学,这种表现就是核心素养概念模糊的特征。例如某初中语文教师为了响应新课改号召,开始积极探索初中语文的核心素养培育功能,但因为自身观念有限、认知不足,所以探索进度十分缓慢,而在这个过程中,该教师也只能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

(三)培养路径单一化

单一的培养路径会给学生核心素养培育造成两个方面的阻碍,分别为学生认知视野受限、学生学习成果不明显,下文将对两个阻碍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

1.学生认知视野受限。单一的培养路径会导致学生只能从语文角度理解语文知识,而如果将学生放在其他专业学科上,学生就很难对语文知识进行理解或应用,说明学生的认知视野被局限在了语文角度上。但语文作为一门实用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具有在其他专业领域中发挥功效的作用,而以上表现代表学生无法在其他专业领域中使用语文知识,由此证实单一的培养路径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2.学生学习成果不明显。受单一的培养路徑影响,学生在生活中如果接触到其他专业领域,就很难在该领域中自如地运用语文知识,无法体现自身核心素养,而这种现象一旦形成,会导致学生无法体会语文的作用,随之产生“学习语文有什么用”“学习语文会对自己有什么影响”,面对此类问题,在大多数时候学生单靠自己是无法思考出结果的,因此会自行将语文规划为“无用”学科,这时学生的语文学习行为只是机械化行为,并不能对语文知识产生深刻影响,说明其学习成果不明显。

三、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

(一)提升初中语文学科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作为学科教学引入路,语文教师首先需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互联网信息发达的今天,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拓展视野,增长见识,丰富教学内容。其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教师还要广泛地阅读书籍,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教师阅读的书籍可以分为励志类和专业类两种,阅读励志类书籍有助于借助文字启迪教师智慧,慰藉他们的心灵,进而逐步提高其个人思想道德修养;阅读语文知识专业类书籍,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另外,教师也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语文教学内容涉猎广泛,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有丰富的见识,教师积极参与这些活动,有助于加强教师自身对语文学科的理解,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

(二)在课题教学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素质教育新形势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以语文课堂为主要阵地进行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第一,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我表达,对不擅长表达自己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积极地表达自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还需要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初中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力,可以将教学活动从教室搬到操场、图书馆、植物园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第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品读经典书籍、经典诗词,开办演讲比赛、征文活动、故事会等,帮助他们开拓视野,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第三,教师应该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初中生正处于敏感、多思的青春期,心理问题复杂,语文教师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第四,增强学生的担当意识,责任教育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时刻关注初中生的日常行为,对其进行针对性培养,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能力。

(三)跨学科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型学科,可以同很多门学科融合,融合各个学科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丰富他们的知识,比如将语文学科和美术学科相结合,将画图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一课时,因为学生没有接触过专业的建筑学知识,单纯地文字描述并不能让学生想象出赵州桥与卢沟桥的实际构造情况,教师一方面可以利用多媒体形式,通过网络图片、视频展示两座桥的实景,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画图手段进行详细勾画,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张华.论学科核心素养——兼论信息时代的学科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1).

[2]陈淑端.“启·悟”教学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价值论[J].教育评论,2018(11).

作者简介:郭凯(1982.7-),男,河南孟津人,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培养路径内涵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木木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