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言传颂小学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2020-06-03 03:15钟筱红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57期
关键词:吟诵

钟筱红

【摘要】大多教师教古诗文的步骤,一般都按揭示课题,介绍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解释课题,范读诗文,解释字词,分析诗句,体会诗文蕴含的思想感情,想象意境,挖掘作者想表达的情感,最后布置背诵默写。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学得费力低效。从2017年开始,笔者一改沿用了几十年的教学方法,采用以声音为主要手段、以诉诸感性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法——吟诵教学法,使学生通过声音深入理解并切身感受古诗文涵义,而且学得轻松,喜学乐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吟诵几乎断代近百年,了解吟诵的毕竟少数,加之一些古诗文被赋予“积极、向上”的“与时俱进”的含义,而吟诵教学致力于恢复古诗文原本的意思,争取还原作者本来要表达的情感,因此,会与主流教学产生“打架”现象,致使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产生一些无法解决的困惑。下面笔者即以“什么是吟诵?什么是吟诵教学”“吟诵教学的实践”“吟诵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吟诵教学成效与展望”四个板块谈谈自己在古诗文吟诵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吟诵;吟诵教学;吟诵课堂

一、什么是吟诵?什么是吟诵教学?

吟诵的概念历来不甚统一,没有固定的指称,有吟唱、吟咏、吟哦等多种说法。根据有关文献考证,得出如下结论:吟诵是吟和诵的合称。在古代人的概念里,吟,即吟咏;诵,即诵读。吟咏的对象多是诗词,诵读的对象多是文赋。吟咏一般有音阶曲调,诵读很多没有音阶曲调。简单点说,吟诵,就是中国古代传统的读书方法,是有节奏、有旋律或有节奏没旋律地读出诗词文赋的声音。吟诵是有规则的,徐建顺先生总结出“一本九法”:声韵涵义为本,入短韵长、虚实重长、平长仄短、平低仄高、依字行腔、依义行调、模进对称、腔音唱法、文读语音为法。那么,什么是吟诵教学呢?学术界和教育界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我姑且把教师在课堂依照吟诵规则教授古诗文的教学称之为吟诵教学。目前吟诵界大都沿着“听吟诵——学吟诵——品吟诵——用吟诵——做吟诵”的教学模式。

二、吟诵教学的实践

笔者从2016年开始接触吟诵,其后较为系统地学习吟诵,曾在线上完整学习过徐建顺先生和李昌集教授的吟诵课程,还在线下课堂追随张卫东先生、朱立侠博士和胡谭珠女士学习传统经典吟诵。从2017年开始,尝试在自己所教班级用吟诵方法教学生学习古诗文,受到绝大多数学生喜爱,也引来外班学生好奇而羡慕的目光,尤其于2017年带着本班学生在惠州电视台经典频道展示学习吟诵课堂后,更是受到学生们的追捧,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学校不仅成立了吟诵社团,每周用一节课时间专门教学生吟诵古诗文,而且每天设立一节吟诵经典课,把吟诵经典正式纳入学校校本课程。

被动“听吟诵”激发主动“学吟诵”。笔者从心底里喜欢这种用声音传达诗词含义,表达古诗文韵律美的读书方式,自从较为系统地学习吟诵课程,了解吟诵的规则,懂得吟诵是传承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手段,更是深深爱上这种读书方法。因此,笔者平时只要不妨碍工作,就不断练习,总是口不离诗,时常在琢磨、哼吟。一些细心的学生注意到后,窃窃私语,进而有意留心老师在哼唧什么。一天下课后,笔者没有马上离开教室,尝试着吟诵接下来学生要学习的古诗《题西林壁》,几个学生立刻凑近来,问:“老师,您在唱歌吗?您唱的是课本的古诗吗?”笔者告诉他们,在练习吟诵。“吟诵是什么?”“吟诵是古代人的读书方式呀。想听吗?”“老师,给我们听听呗!”笔者稍微大声地吟起来,教室里变得安静,学生们停止了嬉闹,静静地看着,待笔者吟完热烈地鼓起掌来。笔者趁机问学生:“好听吗?”“好听——”“想不想学?”“想!”“那下一节课我们来学好不好?”“好——”

上课铃响起,学生们快速坐在座位上,齐刷刷地望着笔者。笔者首先请一位学生朗读这首诗,学生是按这样的节奏读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位学生声音响亮,吐字清晰,但每句节奏不变,每个字的时值基本相同。笔者没有像平时那样引导学生鼓掌表扬他,而是以自己掌握的吟诵规则诵读一遍这诗,把“看、峰、低、同、山、缘、中”拖长,其中的“峰、同、中”最长,把“侧、各、不、识、目”读得非常短促,还把“看”读成第一声,并且辅以动作和表情把“高、山”声调上扬,把“低”声调降下。全班学生都饶有兴趣地看着笔者,有的甚至跟着摇晃起身体小声读起来。笔者声音一停,教室里立刻响起掌声。“同学们,喜欢哪种读法呢?”“第二种!”“老师读的!”学生们纷纷回答,教室里气氛瞬时高涨。“为什么喜欢第二种读法?这两种读法有什么不同吗?”笔者示意学生举手发言。“听老师读的,我好像看到很多山,而且这些山是高高低低,不是一样的。”“我还明白人看不清庐山的样子是因为站在山中。”“同学们真聪明。这就是古人的读书方式吟诵中的诵读。如果把刚才诵读的节奏再加上一些音阶构成旋律,就是吟咏。刚才没上课时老师给你们听的那种。”“老师,您教我们吟咏哦!”就这样,笔者在班里开始了用吟诵方法教学古诗词的步伐。

课堂以吟诵品诗意,悟诗情。以往教古诗词,笔者大都采用如下步骤:了解创作背景——理解字词诗意——体会想象诗情——背诵默写。由于古诗词语言精炼,常常用典,作者创作年代久远,所以,学生理解诗意和诗中蕴含的情感比较困难,只能一遍遍地机械背诵、抄写,往往花费大量时间还是不能准确地默写诗句,理解诗情生搬硬套甚至张冠李戴。自从笔者采用吟诵教学法学习古诗词后,学生们大大缩短了记忆时间,理解起诗意诗情也变得轻松了。如,在学习杜甫的《登高》时,笔者在简单介绍杜甫生平后就诵读一遍,学生听后就说“听出秋天的树叶纷纷扬扬往下落”“仿佛看见长江水源源不断地滚滚而来”。首先表扬学生感受能力强,指出“急、白、落、木、不、作、客、百、独、浊”是入声字必须读得急促,接着吟咏一遍,此时学生说“听出了当时的风很大,水很急”“听出了猿猴的叫声非常悲伤”,笔者肯定学生的领悟力后进行第二遍吟咏,这回学生说“听出了当时的杜甫很落魄,非常凄凉”“听出了当时的杜甫病很重,心情很低落,很消沉”“听出杜甫当时很孤单,很无助”。这样学生只听老师诵读一遍,吟咏两遍就基本明白诗中描写的景物,初步体会诗人的情感了。笔者又对诗中的个别词语讲解后就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练习诵读或吟咏,然后进行吟诵展示环节,由学生上讲台吟诵,其他学生依据自己听到的声音印象点评,提出吟诵者没有较好表达诗意诗情的地方。这时,笔者请点评者重新吟诵,或者自己再示范吟诵。通过这样反复吟诵,学生就能较容易悟出这首诗传达诗人“老病孤愁”的境遇和憂国伤民的情怀了。而且,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大都可以背出这首诗了。

課外利用一切可用时间练习、展示吟诵。课程表里的“吟诵经典”课,笔者一定不折不扣地组织学生吟诵古诗文。笔者还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带领学生吟诵,如,每天早读课前、预备铃响后,我们班都会响起吟诵古诗文的声音,尤其早操排队上下楼,由于学校人数较多,有一段不短的等候时间,大家都为这样浪费了不少时间而可惜,笔者就提示学生可以边等边吟诵,学生们的吟诵声也让其他班因较长时间等候引起的烦躁平静下来呢。而且,笔者尽量给学生展示学习吟诵的成果,如,学校的文艺汇演,社会实践结束前的晚会,我们班都是以吟诵展示风采。

吟诵社团有序、有纲开课。笔者在所任班级用吟诵方法教古诗词,是为了让学生更快记住诗词内容,更容易领悟诗词含义及蕴含的情感,并不是教授“吟诵”  这门课,所以,没有专门教授吟诵知识,而且吟诵教学也是不定期的,只在教古诗词时才用。笔者在给吟诵社团上每周一节吟诵课前,首先订好计划,根据徐建顺先生的“一本九法”,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平长仄短、平低仄高、入短韵长、依字行腔、依义行调”五条规则,然后依据计划从什么是吟诵开始,依次教学生判断字的平声、仄声,如何找入声字和韵字,然后按“近体诗(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古体诗——词——文”的顺序学习。

三、吟诵教学实践中的困惑

吟诵是古代文人的读书声,吟诵致力于恢复古诗文的读法,力争还原作者要表达的原貌。而经过千百年的历史,一些字的读音已经消失,一些诗词被赋予新的含义,从而与原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或情感大相径庭,这就使吟诵教学与教科书、教参产生“打架”现象。小学中最为典型的是《登鹳雀楼》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有教科书、教参中的解释都是“要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应当再登上一层楼。”“表达了只有积极向上才能高瞻远瞩”“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而徐建顺先生的吟诵教程却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人生苦短”。再如《清明》这首诗所有的教材插图画的都是蒙蒙细雨,教参写的也是“细雨纷纷飘洒着”,而按吟诵规则“长是延展,高是强调”解读“雨纷纷”就是雨下得很大了。

还有古诗词个别读音按现代汉语普通话读会破坏平仄押韵,如,“远上寒山石径斜”“入竹万竿斜”的“斜”,“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回”;有的按普通话读法还会完全改变古诗原意,如,“初闻涕泪满衣裳”的“裳”,这些字在字典里都只有一个读音,如果学生按吟诵读音给这些诗句注音成“xiá、huái、cháng”,评卷老师就会判为错误,这样学生就会感觉无所适从,笔者被学生问到“到底该怎么办”时,也只能弱弱回答“吟诵时按笔者教的读,做题时还是按普通话注音”了。

四、吟诵教学成效与展望

笔者从最初在自己班尝试吟诵教学获得学生喜爱,到负责学校吟诵社团的教学,几年下来,取得些许成绩:吟诵课堂《登高》《古朗月行》《不辞长作岭南人》分别在惠州电视台《经典诵读》第278期、第283期和0725期陆续播出,吟诵作品《最美读书声》在“祖国好 惠州颂”惠州市首届高校、中小学师生吟诵活动被评为“汇展作品奖”,并在惠州市文广局、教育局和惠州吟诵协会联合举办的2020年“古韵金声”元旦吟诵大会上展演,受到家长和学生的好评,得到惠州市吟诵协会的肯定。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吟诵,越来越多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士了解吟诵,并加入吟诵行列,吟诵这种最美读书声将回归校园,重回社会。

[本文系惠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小学生国学经典童蒙养正教育的探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9hzkt376)]

参考文献:

[1]徐建顺.亲近母语 普通话吟诵教程[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吟诵[DB/OL]. 百度百科.https://baike.so.com/doc/5343130-5578573.html.

猜你喜欢
吟诵
让古诗在孩子们心中变得有声有色
让吟诵回归课堂
在高校开设文言诗词吟诵与创作课程的探论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靖江吟诵的采录以及初步研究
吟诵,拥抱经典
如何进行古诗词吟诵教学
八年级古诗文诵读教学对学生情操的培养策略探析
小学高段语文语感教学之我见
韵兮境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