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审美的小学语文课堂文化重构

2020-06-03 04:08倪思春
阅读(教学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音韵造型情感

倪思春

【摘要】从语文的审美性重构语文课堂文化,能够让学生在朗读声里感受汉语的音韵之美,在字形里触摸汉字的造型之美,在意境里感悟语言的情感之美。朗读、书写、感悟,用声音、文字来彰显语文的审美文化。

【关键词】文化重构   音韵   造型   情感

语文具有美的特质。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抓住语文的“三美”:声美——朗朗书声萦绕耳畔,形美——隽秀书写眼前一亮,意美——美妙意境动人心弦。小学语文是语文的奠基阶段,朗读、书写、理解、表达是根本任务,扣住这个重点,体现语文课堂的文化特质,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分析、审美鉴赏,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一、朗读声里感受汉语的音韵之美

小学语文课堂上要有朗朗的读书声,因为朗读是学好语言的重要方式。优美的朗读能够有效吸引学生学习语文。语文课堂上的朗读包括教师示范朗读和学生自主朗读。

教师范读是一种朗读指导,而且是最现实、最直接的指导。教师的示范朗读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是示范作用,学生学习语言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的范读就是给学生模仿的范例;其次是展现语言的魅力,语言本身具有音韵美,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课堂中,教师要范读,给学生做榜样,让学生模仿。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经常在课堂上给学生范读,教师范读的时候,让学生观察教师的表情,注意听教师的语调,从教师的朗读中感受朗读的方法、表情的运用、加入个人的情感等。课堂上教师要教学生读,教师的声音要优美、动听,音量、音调、节奏可以自己控制,可以通过技巧练习来实现。

教师的示范朗读要选择好时机,一般不宜在学生还没有读课文前范读,这样可能会先入为主,容易束缚学生,不利于学生自主发展。教师最好选择当学生读得不好时,再进行范读。教師优美地读出来一篇文章,能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使语文教学富有生气。

语言的学习和掌握需要通过朗读进行内化。阅读文章,最佳的办法就是高声朗读,在高声朗读中,内容也就容易懂了。

于永正老师课堂上的朗读教学很有特色:有和学生比赛读、学生展示读、学生之间相互比较读等。如他执教《望月》一课时,先请一位读得好的学生邀请他的两位同学一起读课文,于老师为他们做了分工,四人一起把全文从头至尾读了一遍,在个别读得不好的地方进行了纠正,有些句子于老师还领读了一下。然后于老师示范朗读,这是于老师课堂上经常用到的方法,他要求学生注意哪些地方读得好,还有哪些地方读得不太好。于老师读课文读得声情并茂,通过朗读的形式把学生带进了如诗如画的境界。最关键的是,于老师告诉学生,他在备课的时候,就已经把课文读了五六遍,但是自己仍然觉得读得不好,有的地方读得不连贯。最后让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语文课堂立足于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达到“保底工程”。书面语言是通过朗读学来的,语感也是通过反复的朗读培养的。语文课堂上,在朗读上花时间是值得的。在初读中,更不能放过任何一点错误,达到正确、流利的目标。

近几年不少教师尝试古诗吟诵,通过吟诵我们更能够体会诗文的情感。叶圣陶说过:“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吟诵也是展示语文“有声”的一种方式。

二、端庄字形里触摸汉字的造型之美

汉字是方块文字,汉字本身就具有艺术美。小学语文课堂有一个最基本的任务是学习汉字。小学语文课堂应该贯彻“提笔即练字”,把汉字的艺术美嵌入学生的心灵。新课标要求,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1.教师的示范书写

于永正老师的语文课堂都是从书写课题开始的,目的是让学生仔细观察,教育学生要认真写好字。于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老师的字不是最好看的,但是老师写的是最认真的。”汉字的书写包含了汉字的书法艺术,教师把工整的楷书写在黑板上,就是很好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领略汉字的艺术美。

语文课上,应该提倡教师亲自示范书写。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本身必须具有一定的书写水平。

2.学生的写字训练

写字是一项十分精细的活动,学生在观察、揣摩字的笔画、结构时需要眼、手、脑并用,充分调动多感官进行活动;书写时必须全神贯注、凝神静气,培养学生持久的注意力。长期坚持下去,能让学生养成沉着、耐心、专注的良好习惯。写字是每个小学生天天要做的事情,教师应该经常性地实施写字教学,要落实好写字的环节与时间安排,把写字训练当成重要的任务,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

低年段语文课堂的教师书写和学生书写以工整、美观为重点,让学生学会规范书写,奠定语文功底。中高年段则可以从书法的角度引导学生注意笔锋、笔力等,融书法教育于语文课堂。古人说“字如其人”,其实是把汉字端庄的形体、劲道的笔画以及写字时认真的态度联系起来的,一手好字,也是一个人内在的文化素养的体现。

3.书法的学习训练

国家要求小学开设书法课,指导学生练习书法,这是继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写字是汉字学习的基础,其基本要求是写正确、端正、美观。书法是汉字艺术,要在美观的基础上具有艺术性。引导学生练习书法,通过汉字的笔法、结构、章法等感受其内在的艺术之美,受到艺术的熏陶。

三、美妙意境里感悟语言的情感之美

语文课堂,应该是语言丰富的课堂,不同于数学课堂讲究语言简明。语文课堂要学习表达的技巧、说话的艺术,比如委婉、过渡等。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都应渗透表达、交际的规范。

首先是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情趣、诗意,能感染学生,展示语言艺术的魅力。比如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泊船瓜洲》一课时的诗意语言:“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学生自然而然地跟着教师走进了语文的情境。

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也是学生学习的资源,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所以语文教师应该练好自己的教学语言、规范语言、诗意语言,切不可简单枯燥、毫无生气,教师的语文功底不足,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是交流的语言要能够彰显语言的交互性,也就是彼此的理解、沟通、共鸣。薛法根老师的教学语言是丰富多彩、富有激情的,他在执教《匆匆》一文时,用富有哲理的语言启迪学生思考:“时间是个很奇怪的东西,看得见吗?摸得着吗?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是很难写的。但是朱自清却把时间写得有模有样,让你感觉得到时间的匆匆脚步。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他是怎么写时间的?八千多日是如何匆匆而过的?”

学生在教师语言的启迪下认真阅读文章,深刻理解文章,在进行交流的时候语言也是丰富的,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深度理解。这样的互动交流,才能触发学生的情感,触动学生的心灵,展现语言的艺术魅力。

最后是习作的语言要能够表意、达情,要准确。能说会写,笔下的语言要能够呈现出美妙的意境。学生的习作要能够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想表达的事情,以及描述出自己心中的想象。语言表达具有艺术性,通过艺术的表达能让读者感受文字里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描写出自己内心的那个美妙世界,通过生动的语言呈现给读者。

朗读、书写、理解,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文化要素,也是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所在,我们要警惕把语文课上成“干巴巴”的训练课,那样的教法会让语文没有了美感,失去了趣味。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双语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音韵造型情感
情感
台上
论汉字三美
从声调演变史看方言中调值变化现象
美术审美特征论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教师的语言如何主宰课堂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