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杨, 程林, 柯齐斌, 陈春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麻醉科, 湖北 宜昌 443003)
麻醉学是一门为围术期患者保驾护航及促进康复的多元化交叉学科, 而麻醉科工作与重症监测治疗、 急诊心肺脑复苏等临床科室密切相关, 其中气道处理是临床急救重症治疗和临床麻醉中重要的措施之一[1]。 困难气道是麻醉科等科室在建立气道时遇到的一项挑战[2], 非麻醉专业住培学员在麻醉科学习遇到困难气道时, 往往因为缺乏模拟演练表现出信心不足、 惊慌失措、 处理不当等问题[3]。 因此, 通过困难气道处理模拟演练提高气道急救能力是非麻醉专业住培学员在麻醉科轮转学习期间的必修课[4]。
选取2018-01/2018-12期间在麻醉科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非麻醉专业住培学员30名, 入科前未接受过困难气道处理培训。 采用计算机生成随机序列抽取15名学员进入困难气道处理模拟演练组(S组,n=15), 余下15名学员进入传统授课培训组(T组,n=15)。
选择困难气道的处理作为培训考核的主要内容。 所有学员由同一带教老师统一进行相关理论授课, 包括使用PPT介绍困难气道的识别、 困难气道处理流程及要点、 困难气道工具的使用, 并观看困难气道处理视频。 带教老师的演示后, T组的学员在仿真模拟人上直接进行困难气道的评估及处理。 S组则在带教老师的演示后进入困难气道模拟训练场景中, 根据仿真模拟人情况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判断及处理[5]。
1.3.1 理论考核 理论考核在全部培训完毕1周后由带教老师对2组学员进行统一理论闭卷考试, 考试内容包括困难气道的评估和准备、 困难气道处理流程、 困难气道工具的使用和管理、 困难气道处理病例分析(总分100分), 并记录理论考试成绩。
1.3.2 技术性技能及非技术性技能考核 在全部培训完毕1周后由带教老师根据每位学员处理困难气道时技术性技能和非技术性技能现场打分。 技术性技能包括面罩通气、 口咽通气道放置、 经口气管插管、 喉罩置入、 环甲膜穿刺(每项10分, 总分50分); 非技术技能包括识别困难气道类型、 规划困难气道处理方案、 个人领导决策能力、 团队协作沟通能力、 危机预测和评估能力(每项10分, 总分50分)现场打分[6]。
1.3.3 调查问卷 全部考核结束后, 带教老师发放问卷调查2组学员的困难气道处理能力提升度、 困难气道处理知识掌握度、 困难气道模拟教学满意度。
两组学员一般资料、 理论考试成绩、 技术性技能考核成绩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T组学员比较, S组学员处理困难气道的非技术技能表现更好(P<0.05, 表1)。
组别性别/(男/女)年龄/岁学历/(本科/硕士)理论考试/分技术性技能考核/分非技术技能考核/分S组9/624.5±1.310/593.3±2.741.3±3.943.5±3.1aT组8/723.9±1.611/492.2±3.540.8±4.136.6±3.8a
aP<0.05vsS组.
S组学员的困难气道处理能力提升度、 困难气道处理知识掌握度、 困难气道模拟教学满意度均高于T组(P<0.05, 表2)。
表2 两组学员培训后调查问卷结果的比较 [n=15, n(%)]
aP<0.05vsS组.
困难气道是指在建立气道过程中出现了困难面罩通气、 困难喉镜显露、 困难气管插管、 困难声门上通气工具置入与通气、 困难有创气道建立其中的一项或多项, 处理好困难气道是麻醉科等科室临床工作中一项重要任务[7]。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终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为住院医师打下良好基础和医学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 这是医师培养的有效方式和途径[8]。 国外许多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以临床病例为基础, 通过模拟困难气道, 再现真实场景, 在无风险的前提下为住培学员提供了训练临床急救思维和困难气道处理的机会, 不仅有利于改善急救效果, 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困难气道的处理能力[9]。 本研究结果显示, 2组学员在完成培训后进行困难气道处理理论和技术性技能考核, 结果并无差异, 这说明2组学员培训后困难气道处理理论基础及技术性技能无明显差异。 而以困难气道临床病例为基础, 搭建真实困难气道场景进行模拟培训的S组学员非技术技能表现更好, 这说明困难气道处理模拟演练有助于非麻醉专业住培学员提高非技术技能, 在困难气道处理培训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住培学员轮转学习是医学院校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环节, 麻醉科具有独立性、 实践性强等特点, 在重症监测、 气道控制、 心肺脑复苏培训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是轮转科室的重要组成之一[10]。 非麻醉专业住培学员在麻醉科学习各种操作技能和麻醉管理的同时, 还应掌握应对困难气道的能力。 而传统的困难气道处理培训存在一些问题: ①非麻醉专业住培学员因忙于处理非预期的困难气道, 而不能有效的积累处理困难气道的经验; ②困难气道处理首先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性技能, 但由于病例的随机性, 大多数困难气道处理培训只能通过理论课讲授——看视频强化理解——带教老师操作演示的方式, 这影响了非麻醉专业住培学员技术性技能的提升[11]; ③传统困难气道处理培训忽视了非技术技能的提升。 如无人扮演主导角色, 学员们缺乏交流协作, 处理困难气道时慌乱无序, 这些问题可能会降低困难气道处理的培训效果[12]。 本研究中, 使用传统授课法对T组学员培训, 发现该组学员操作考核中的非技术技能评分较S组低, 同时调查问卷结果显示, 该组困难气道处理能力提升度、 困难气道处理知识掌握度、 困难气道模拟教学满意度均低于S组。 这说明在同样的培训时间内, 采用场景模拟演练教学的S组学员对困难气道处理知识和相关技能掌握更好, 同时也提示传统培训教学可能会降低学员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增加带教老师的教学压力和教学工作量, 影响培训效果。
近年来, 各种麻醉危机资源管理模拟演练逐渐在国内各级医院推广, 其中就包括困难气道的处理[13]。 但由于各方面的限制, 大部分的困难气道模拟培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培训模式。 本研究将困难气道处理模拟演练应用于非麻醉专业住培学员规范化培训, 发现这种培训方式能让学员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全面掌握困难气道处理的各项操作技能, 同时也提高了学员的团队协作能力等非技术技能, 这改变了传统困难气道处理培训教学模式[14]。 本研究中, 在S组学员模拟演练之前, 搭建一个由日间手术室、 仿真模拟人、 SimMan生命体征模拟软件投影组成的困难气道模拟场景, 将S组学员置身其中, 由带教老师调控“困难气道患者”的状态, 学员做出判断和处理, 真实还原了困难气道处理的全过程。 结果显示, S组学员在应对困难气道能力以及知识的获取、 对教学的满意度等方面都要优于T组学员。 非麻醉专业住培学员通过该方式对一个病例反复演练, 在熟练掌握技能的同时还能培养自身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面对困难气道时, 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佳反应的效果。 同时, 在模拟演练结束后, 由学员分析自己的表现和问题, 带教老师和参与学员一起总结讨论, 既提高了学员的学习效率, 带教老师又可以在下次模拟演练中调整教学流程和教学要点, 做到了教学相长[15]。
目前, 我们每个月以临床病例为基础定期开展困难气道处理模拟演练, 发现非麻醉专业住培学员在出科考核时气道处理能力明显提高。 说明通过模拟真实的困难气道场景, 给学员提供了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空间, 锻炼了他们的现场应对能力, 提高了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 同时也培养了科室师资队伍。 但是本研究受时间、 条件限制, 有些方面还有待改进, 如需完善学员个体化学习曲线, 建立规范化的老师学员互评体系, 采用更全面的麻醉医师ANTS 评分系统来验证教学效果等, 这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完善。 总之, 困难气道处理模拟演练应用于非麻醉专业住培学员规范化培训教学效果好, 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