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卉
(扬中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 镇江 212200)
心脏介入治疗时目前比较新颖的诊断和治疗方式,其不用进行开胸,直接通过影像学的引导,将体表血管进行穿刺,再通过其他器材的辅助,将导管送至病变位置,是非常先进的治疗技术,在近几年中获得良好的发展[1]。本次研究在本院接治的所有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中选择出86例患者,研究护理安全管理在心脏介入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现将成果总结如下。
在本院接治的所有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中选择出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间诊治的86例患者。使用计算机随机方案对86例患者进行分组,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3例。实验组女性患者包含19例,男性患者包含24例,患者的年龄介于48-85岁之间,平均年龄(62.8±4.3)岁,对照组女性患者包含22例,男性患者包含21例,患者的年龄介于45-86岁之间,平均年龄(66.2±4.8)岁。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严重慢性疾病和精神异常,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对比后发现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其内容包括:术前对患者进行身体的评估,做好相应的检查工作,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护理安全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1)在整个介入手术前、中、后都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且需要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能够熟练操作各类护理技能,同时需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在手术中做好协助工作,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2)对手术需要的设施的环境进行严格管理,建立质量监督小组,定期对手术室的设施、环境和各类仪器、温湿度进行检查,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介入室的药物和设施需要有专门的地方存放,并安排专人保管和检查,观察药物是否存放正确、药物的时间和数量等情况,及时对其进行补充,让药物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保障。
(3)心导管室主要负责患者心脏介入治疗和检测,所以对其的管理要求交到,需要严格遵守管理制度,按照正确流程进行操作,并提高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提高工作效率。
(4)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根据本科室制定的心内科介入健康教育清单做好健康知识的宣教工作,告知患者手术需要注意的事宜,手术的过程,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进行同伴教育,多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协助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和检查,对其不良情绪进行缓解,加强家庭支持,提高治疗信心[2]。
(5)手术完成后及时告知家属手术结果,并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因为在术后可能出现食欲不振、呕吐等情况,所以需要注意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出现误吸的情况,告知患者保持饮食清淡,刚开始给予流食和半流食,同时需要增加饮水量。
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记录和对比,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进行分析处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以率(%)表示,一般资料中的年龄信息应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实验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心脏介入手术治疗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且使用价值也在持续增高,但由于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所以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方式[3]。
护理安全管理主要是通过加强对护理场所、手术场所、设施、药物等多方面的管理工作,同时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较高,不仅要做好细心、耐心,还得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沟通技巧,可以熟练操作各项护理技能,才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4]。
将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心脏介入围术期患者的护理中,可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保证所有环节有序的进行,将每个人的工作职责明确,并严格监督和执行,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将安全隐患消除。
综上所述,在心脏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患者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可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促进其尽快恢复,同时有助于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