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浩文
(拉萨广升医院,西藏 拉萨 850000)
高原地区,人体因高原反应出现的内科急症称为高原内科急症,主要是由于机体从低海拔地区进入高海拔地区,在短时间内承受不住气候差距产生一系列缺氧反应,从而引发各类内科疾病,在应对高原反应时,目前临床医学仍没有较好的方法完全预防。因此,为了更好地治疗我国高原地区内科急症,本文主要对中西医结合内科急症的效果进行了详细分析,现报告如下[1]。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8年3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内科急性高原病患者共40例,并随即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均在21~55岁之间,病程为3~7天。研究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均在18~60岁之间,病程在5~10天。
纳入标准:40例患者均为甘肃、四川省人口,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患者病情符合内科急症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排除患有合并性支气管哮喘等其它肺部疾病,排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
40例患者的发病时间都相对较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例如高原西氏胶囊,其主要成分有卡托普利、硝苯吡啶、西洋参和地塞米松等,对防治急性高原反应有较好的临床效果。高原西式胶囊治疗急性低氧油酸肺损伤,能显著改善患者低氧血症,减轻肺水肿,减少炎性细胞。服用方法:每次2粒,3次/d,连续服用一周。配合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氨茶碱注射液0.25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静脉点滴,治疗急性高原反应,3天为一疗程。
研究组:在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的方法上,给予中药治疗手段,具体如下:
(1)对高原缺氧反应较轻的患者给予藿香正气水(青海中药制药厂、20 mL),3次/d;有恶心、呕吐症状的,医护人员用食指交替按摩方式,按压患者内关、风池以及合谷穴部位15~20分钟;按压无效者配合静脉滴注葡萄糖、维生素B6治疗。若上述方法服药或有水入即吐情况,给予患者注射爱茂尔2 mL,等到呕吐症状消失后继续服药。
(2)对于高原肺水肿患者给予川穹嗪中药(规格:2 mL:40 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9447)治疗。川穹嗪有着活血化瘀的治疗作用,目前普遍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者治疗中,通过结合川穹嗪重要治疗急性高原病,能活血行气,并有效增加机体冠心脉流量,从而降低阻力,阻止动脉血栓形成,从而起到改善患者肺部微血循环障碍作用[ ]。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情况。痊愈:48小时内,患者基本机体症状消失;显效:48小时内,患者机体大部分症状消失,96小时后,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有效:96小时后,患者自我感觉临床症状减轻,经过检查依然存在;治疗96小时后,主要症状未得到缓解,甚至加重者为无效。
本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以%表示计数资料,以“±s”为计量资料,以P<0.05表示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措施,在治疗后,其临床症状效果为:痊愈7例,显效4例,有效4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5/20(75.0%);研究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高原病,效果为:痊愈9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18/20(96.0%)。在对照组5例无效中,有两例内科急症发展为肺水肿,研究组均无病情加重情况。上述数据表明,给予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高原内科急症,治疗效果显著,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现代医学认为,急性高原病患者临床症状表现有一定的差异性,再加上内科急症有着个体差异大、病理复杂多样的特点,一般情况下机体表现为头晕、恶心、缺氧、胸闷气短等情况,严重的还可引发高原昏迷和肺水肿,极大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在高原内科急症中,肺水肿作为相对严重且典型的内科急症,其病理是因为机体缺氧、低氧,导致肺血管强烈收缩,从而使大量水分快速渗入机体组织间隙和肺泡中。这种情况下,患者血液中血栓素、去甲肾上腺素的活性物质增加,进一步加强了患者肺动脉及肺血管收缩中高压,患者出现肺部水肿现象。
本次研究表明:中西医联合治疗高原内科急症,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75.0%,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这与张国珍等[2]学者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临床医学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原地区内科急症,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还能有效改善患者肺部功能,临床应积极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