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识与回归

2020-06-01 21:59周鹏飞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0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核心素养

周鹏飞

摘 要:为贯彻新时代立德树人任务,将学生素质教育视为教改目标,就要在教书育人进程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创造力、社会责任感、“四个自信”等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热爱生活好习惯,在劳动中收获快乐与自信,将劳动教育渗透在教书育人活动中,使素质教育更具综合性、全面性。本文通过探析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方略,以期引领学生重新认识劳动并积极劳动,继而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 劳动教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0.063

勞动教育主要是指教师在立德树人理念指引下,以引领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发挥中国特色教育改革优势,助力学生端正劳动态度,树立正确劳动观,养成劳动习惯,改变学生精神面貌,提升学生劳动技能的教育模式。通过适当参加劳动使学生能学会配合、学会感恩、学会创新实践。基于此,为提高小学教育质量,探析劳动教育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必要性

1.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从劳动本身来讲,学生参与劳动能锻炼身体,提升身体素质,强化手眼脑协调能力,继而将体育与劳育融合在一起。从学生开展劳动活动的过程来讲,学生需了解劳动规则、知识并学习劳动技能,在劳动中观察思考,找到劳动着力点,期间有效培育自身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使劳动教育价值随之提高。

2.强化劳动教育师资力量。劳动教育需学生回归生活,为颠覆学生对劳动的固有观念,能接纳劳动、乐于劳动、参与劳动,教师需充分运用劳动教育资源,结合实况妥善运用新方法、新思想、新载体,将校内、校外及线上、线下育人资源网罗到一起,弥补以往小学劳动教育缺陷,同时教师在探索教书育人新出路的过程中还能积累劳动教育经验,转变陈旧育人理念,提升自身劳动教育组织策划能力,助力教师发展,凸显劳动教育必要性。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关键

1.乐趣。多数学生认为劳动枯燥无味,一想到劳动就提不起兴趣,降低学生劳动积极性。教师虽然可硬性要求学生参加劳动,但会激化学生负面情绪,使之对劳动更加厌烦、排斥,在劳动中徒增压力。这就需要教师将“乐趣”视为劳动教育关键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劳动活动,使学生对劳动能充满期待。例如,教师可以班级为单位规划“采摘园”,组织学生春播种、秋收获,给学生命名种植园的机会,让学生成为种植园的主人,使学生能通过劳动收获硕果,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同时在劳动过程中学习农业技术,如施肥、播种、嫁接等。“采摘园”不仅能美化校园环境,还能培育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等核心素养。

2.知识。劳动并非单纯的流汗,在劳动中蕴含诸多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劳动知识渗透,在学生开展劳动活动过程中加以讲解,使学生能懂劳动、会劳动,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创新实践提供有力条件。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保护“采摘园”中的果蔬幼苗时可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动手做“稻草人”,期间渗透果蔬养护知识、运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生态环境保护等知识,使学生在劳动中探寻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继而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3.创新。创新是新时代立德树人背景下学生通过劳动教育提升核心素养重要渠道,这就需要教师在明晰劳动教育内涵前提下大胆尝试。例如,教师可创编校本化劳动教材,有计划、有目的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为保障教材生动且具有感染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教育资源,用视频、音频、图片取代纸质内容,为学生了解更多劳动知识及技能给予支持。教师还需将劳动教育与德育、美育、智育等教育关联在一起,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可借助网络为学生播放解放军战士在西沙群岛种出蔬菜的新闻,鼓励学生围绕“西沙群岛种出蔬菜的意义”、“西沙群岛为什么种蔬菜困难”等问题自由探讨,突出学生劳动教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旨在通过问题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助力学生学习解放军战士优秀品格,明晰劳动重要性,塑造健全人格,继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2]。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方略

1.完善劳动教育体系。第一,建立校园劳动教育体系。教师组织学生分设劳动小组负责保护校内及班级环境卫生,同时还需监督学生,助力学生改掉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乱丢纸屑、践踏及采摘花草习惯,营建严肃认真劳动教育氛围,使学生能重视劳动并积极参与其中。第二,建立“家校联动”劳动教育体系。教师需鼓励学生开展家庭劳动,引领家长相信学生并给学生劳动机会,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扫地、叠衣服、洗毛巾等,使学生明晰劳动的辛苦,对家长的照顾能心怀感恩之心,有效培育学生道德修养。第三,建立社会实践型劳动教育体系。陶行知教育理论指出“社会即学校”,教师需在保障学生安全前提下引领学生走进社会,扩展劳动领域,增强劳动体验,肩负社会责任。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来到敬老院、孤儿院开展“一日义工”活动,协助工作人员完成劳动任务,在劳动过程中给他人送去温暖,使劳动教育更有意义。

2.丰富劳动教育模式。教师需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探寻有利于开展劳动教育的育人模式,旨在提高劳动教育质量。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在“采摘园”播种时可运用STEAM教育模式,启发学生思考快速播种的方法,运用数学、科技等领域知识解决该问题。为有效启发学生,教师可播放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中郭麒麟种地的片段,引领学生分析其所使用设备的原理及构造,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并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材料动手制作,期间教师需给予帮助及鼓励,确保学生能开动脑筋、敢于尝试、不怕失败,在实践中培育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知识灵活运用等能力,同时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在自由的环境中全面成长,继而提高劳动教育综合质量。学校还可与所在区域农舍、种植园等有利于学生了解农业知识及技术并参与劳动的场所建立合作育人关系,弥补本校劳动教育资源不足客观缺陷,扩展学生实践领域,同时农舍及种植园专业工作人员能教授学生更多知识,实现劳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目标。基于学生劳动能力、观念、兴趣各异,为此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劳动教育模式,根据学情以3-4人为标准划分劳动小组,各组学生在相互配合、互助、讨论、督促过程中完成教师安排的劳动任务,如将树苗主干扶正任务、浇水任务、除草等任务,在劳动中学会配合、倾听、尊重、交流互动,同时能在发现、解决劳动问题过程中共同成长,使劳动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3.做好劳动教育研究工作。首先,教师需积极自省反思,鼓励其他教师、家长及合作育人对象提出宝贵建议,多渠道探寻劳动教育薄弱环节,明晰劳动教育存在的缺陷;其次,教师需深入分析学情,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学习愿景,立足实际制定教研主题;最后,教师需在教研基础上转化研究成果,及时弥补劳动教育缺陷。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垦“责任田”种植瓜果蔬菜时,发现在现场劳作过程中教师指导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学生劳动效率降低,有些工作甚至由教师全部自行完成,不利于学生掌握劳动知识及技能。为解决上述育人问题教师将“提高学生自主劳动效率”视为教研主题,在此基础上调整教学方案,在学生开展劳动前讲解基础知识,确保学生会使用劳动器具,了解劳动原理,熟悉劳动环境,能配合教师高效完成劳动任务,使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劳动中,继而通过劳动教育研究贯彻落实育人目标。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造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提升劳动素养的重要教育理念,为使学生能在劳动中有更多收获,教师需深入解读立德树人内涵,在该思想引领下完善劳动教育体系,将学校、家庭、社会均纳入劳动教育范畴,旨在优化整合劳动教育资源,扩展劳动教育领域,同时教师需丰富劳动教育模式并做好教研工作,在此过程中积累教育经验,得到更多经得住实践检验的劳动教育方法,使小学劳动教育能与时俱进,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俞燕《小学劳动教育核心素养教学策略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20年第5期。

[2] 吴艳瑾《深耕细作重习得——浅谈劳动教育中的核心素养》,《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9年第12期。

[3] 卜菊芳《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初探》,《文存阅刊》2019年第23期。

[4] 胡永刚《农村小学劳动教育主题场馆的建设与运用》,《新课程研究(中旬-双)》2019年第6期。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小学核心素养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