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教材经过调整,大幅度增加了经典文章、诗词作品,均是古今中外文质俱佳的范文,它们融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思想美于一身。让学生通过诵读,理解、领悟,感受真、善、美,促进学生的审美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生活之中的美好、诗文中蕴涵的高尚的情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阅读教学中,利用朗读,使学生鉴赏美、感受美,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关键词:阅读 感受美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0.001
一、在读中感悟,使情境再现,感受意境美
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他们在诗的意境中遨游,真正感悟诗的意境,加深对诗意的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注重学生在阅读中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因此,采取让学生表演诗词中的情景,是启发学生感受和体验内容的好方法。比如:表演《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一作品时,同学手拿羽扇,缓步向前,在朋友间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选入教材的古诗,都是语言精练的经典之作,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创造了无穷的想象空间。古诗词蕴藏着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用心读,仔细品,每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我们要充分发展作品的外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进行“诗配画”,这样的做法尤其适合于田园诗、写景诗的教学。例如学习《悯农》时,学生把农民头顶烈日、手握锄头汗流浃背的情景展现出来,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原因。这样学生把自己在诵读中理解到的、感受到的、领悟到的画下来,在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具体形象的图画的过程中,便可身临其境,情不自禁诵读起来。一些意境优美但不易理解的文章,采用真实情景再现,创设情境,让学生耳闻、目睹,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徜徉于美景中。如阅读一年级下册第13课《荷叶圆圆》,我把孩子们领到党河风情线的荷花池边,带领孩子们欣赏荷花。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能体会到美的意境,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二、以读代讲,感受语言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我们要减少繁琐的分析,主要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朗读,感悟、理解文章中的美的意境,进而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美的感受能力,学习作者恰到好处的遣词造句。例如在《五彩池》第二自然段中,“有些水池的水还不止一种颜色,上层是咖啡色的,下层却成了柠檬黄;左半边是天蓝色的,右半边的却成了橄榄绿。可是把水舀起来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个样,什么颜色也没有。”先让学生自由阅读,接着谈谈感受,然后抓住“不止一种颜色”,引导学生细细体会五彩池五彩斑斓的静态之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丰富的形象美,领悟语言的内涵与作者用词的独出心裁,从中得到美的享受。《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语言形象生动,很有代表性。作者从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描绘了火烧云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把景美和文美有机地融为一体,使我们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在教学本课时,教师不要过多地分析讲解,要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让学生充分诵读,以读代讲,教师和学生一起沉浸在文章形象、优美的文字中,师生共同走进那灿烂绚丽的美景中。教学前,我把精心搜集的火烧云图片用大屏幕展示给学生,让孩子们欣赏图片,感受火烧云的神奇美丽,提高孩子们学习的兴趣。然后带领学生初读课文,边读边正音,扫清字词的障碍,达到通读课文的目的。然后,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教师在课前反复练习),在教师的范读感染下,学生初步感受到文章的美,成功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此时,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练习朗读。继而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让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悟,感受文中作者遣词造句的美妙之处。鼓励孩子们放开自己的声音去朗读,从读中自己去寻找、去发现火烧云的美。在老师的鼓励中,学生放声朗读,寻找火烧云的美丽。整节课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让学生感受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的特点,在读中实现了对语言文字的赏析、品味、感悟。
三、在诵读中感悟,感受美文之美
在指导阅读的实践中,引导孩子不要 “读死书”,要把读书和思考、感悟紧密结合起来,边读边想,边读边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阅读《五彩池》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文章,以读促思,在读书中感悟。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为什么这么多的水池,这么多的颜色合在一起,不仅颜色多,而且颜色很艳丽。“把它舀出来,却什么都没有”,体验五彩池的神奇,从中感受五彩池的颜色之美。請学生进行思考,怎样读才能把池水的美丽神奇读出来?让学生投入到朗读之中,从实际中寻找答案。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分小组讨论:“五彩池的神奇体现在哪里?作者用哪些句子来描写的?”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进行朗读。这样,孩子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读书习惯和思维方式来读书、思考和感悟。改变过去一刀切、一个标准、一个要求的读书模式,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适合的朗读方式,从而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增强孩子们的主动进取之心。这种在读中进行思考、感悟的训练,充分调动了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尤其是在分组讨论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路清晰,逐渐形成正确的情感观。进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四、把自己融入文章情景中,感受情感美
文章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它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外在反映,我们只有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才能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文章的感情是读出来的。”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倡导“把作者的情操在读中表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部分语句优美,情感丰富。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我们要深入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深入体验课文的情感内涵,让孩子们在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五彩池》第四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对五彩池的具体印象,我播放了一段介绍五彩池的视频,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大屏幕观看视频,感受池水的颜色成因,再让学生围绕“池水为什么显现出各种不同颜色?”的问题,分组进行交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交流讨论的积极性,进而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经过学生充分的交流、探究培养,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在这段课文中,作者抓住了水池的数量多、大小不一、深浅不同、形状各异的特点,交代池水显示出不同颜色的原因,形象具体地描述出了五彩池的神奇美丽,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的热爱。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是提高学生朗读兴趣,激发想像能力的好文章。再如阅读《再见了,亲人》最后三个自然段时,结合前面三个自然段的朗读训练,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情感基础。教师以真挚、依恋的感情进行范读,指导重音、停顿、语速等朗读技巧后,让学生进入志愿军的角色,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赛读、集体读等一系列朗读训练,表达出志愿军对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的眷恋之情,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升华情感。
我国有着众多优美的文学作品,学生通过诵读这些经典作品,能有效地扩大自己的视野,他们可以从中感受、想象各种美的意境。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孩子在充分朗读中,积极思考,用心感受,享受文章中的美。用文章中的美来丰富孩子的情感世界,滋润、浇灌孩子们的心田。
(杨金芳,甘肃省敦煌市第五小学,男,1974年7月生,甘肃敦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中小学一级教师,小学语文教学课题立项号:GS[2018]GHB2433。课题名称:以经典诵读促学生审美发展实践研究。审批单位: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