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20-06-01 21:26杨峰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0期
关键词: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杨峰

摘 要:针对《西游记》中大量存在的佛道之争的情节,特别是佛代表正派,道代表歪门邪道的描述,以唯物史观理论为指导,通过重新构建吴承恩写作的时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吴承恩如此描写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借古讽今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0.052

一、教学原由

2019年3月莆田市开展“省级示范初中创建和书香校园建设成果汇报”活动。笔者以历史老师的身份在七年级开一节语文整本书阅读市级示范课。19世纪法国思想家丹纳在他的《艺术哲学》中写道:“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而唯物史观所认为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正是对这一种“艺术品最后的解释”最合适的理论支撑。恩格斯在《反杜林论》提到:“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每一部作品都是对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反映,因此脱离了时间和空间的阅读是非常荒诞的事情。正是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确定以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为切入点将语文的整本书阅读与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结合在一起。本节课的教学立意是在语文老师已指导学生初步阅读七年级语文必读书目《西游记》的基础之上,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引导学生更进一步深入解读《西游记》。笔者学校使用的是部编人教版教材,针对七年级学生上册已学习了佛道的相关知识,本学期也刚刚学习了玄奘西行相关内容这一学情,以及闽人好巫本地有众多的寺庙道观,法事兴盛这一地方习俗,笔者确定了本节的教学主题为“《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之佛道之争”。笔者以七年级比较感兴趣的佛道之争为切入口,以历史核心素养之“唯物史观”为指导原则,再通过“时空观念”,让学生以史料为线索,通过一个个问题用抽丝剥茧的方法共同探究《西游记》的写作时空背景,并基于此写作的时空背景进一步深入解读吴承恩写《西游记》的目的。

二、教学片段

【师导一】在完成了《西游记》车迟国和比丘国佛道相争的介绍后,老师抛出了问题: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佛道能和谐相处而《西游记》中却是相争的?学生回答五花八门。这时老师展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一唯物史观。这个理论关于什么是社会存在,什么是社会意识的定义对于七年级学生是有点太复杂,老师就不解释了。这里老师简单举例介绍一下。假如我们以手机指代社会存在,以对手机的描述指代社会意识,那么如果古人没有见过手机他能描述出手机吗?因此《西游记》能出现佛道之争的描述一定是当时存在佛道之争这一社会存在。

要解释佛道之争就要从《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生活的时间和空间说起。先从时间上看,吴承恩生活在嘉靖帝时期。接着我们就要从空间上分析嘉靖皇帝统治时期与佛道之争的关系。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材料,思考嘉靖皇帝对佛教是采用什么态度。

材料一:在处理正德时期存在宫中的佛骨等东西时嘉靖帝认为佛骨“听之者智曰邪秽,必不欲观,愚曰奇异,必欲尊奉”因此在通衢大街焚毁正德收在宫内的佛骨、佛牙和佛像等达1.3万斤,佛像169座。

——《明世宗实录》卷187,嘉靖十五年五月乙丑条

学生能通过材料得出嘉靖皇帝抑佛的结论。接着老师再展示嘉靖帝对道教态度的材料。

请同学阅读下面材料思考对于道教嘉靖皇帝是采用什么态度?

材料一:嘉靖五年(1526)“雨雪衍期”,邵元节祷雨雪“有验”。嘉靖帝多年无子,邵元节为皇帝建醮(jiào),祈子,自嘉靖十五年,“皇子叠生”。邵元节拜为礼部尚书,赐文官一品服。

——摘编自《明世宗实录》卷195,嘉靖十五年闰十二月

材料二:陶仲文擅長配制丹丸和扶乩(jī),拜为礼部尚书, 加三孤衔(少师、少傅、少保),授予伯爵,岁食禄米1200石。而且被宣召时,一至即赐坐,“与语之,称为师”。

——摘编自《明世宗实录》卷490,嘉靖三十九年十一月丙戌条

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得出嘉靖皇帝恩宠道教的结论。正是由于嘉靖皇帝对佛教和道教的不同态度让吴承恩笔下的《西游记》有了佛道之争。这时有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在《西游记》中很多妖怪都是以道士的身份做恶?是啊,佛道相争必然是有正有邪。这是文学创作中的情节冲突的正常要求,可是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更要引导学生从寻常中探索佛是正派,道是歪门邪道背后的真相。

【师导二】老师展示了下面几则材料,让学生阅读思考这些各反映了什么情况?

材料一:嘉靖帝为了炼制丹药广征奇珍异宝用于炼丹。嘉靖四十一年八月户部尚书高耀得龙涎香8两进献,获赏银760两,并加官太子少保。

——摘编自陈宝良《嘉靖皇帝与道教》

材料二:帝益求长生,日夜祷祠,简文武大臣及词臣入直西苑,供奉青词。一时词臣以青词得宠眷者甚众。(其中在青词的写作上最突出的严嵩)醮祀青词,非(严)嵩无当帝意者。

——摘编自彭华《嘉靖与道教关系述论》

材料三:权臣严嵩被抄家时得金三万二千余两,银二百余万两,另有珠玉宝玩数千件。但抄收上来的家产,不及十分之三。

——摘编自百度百科严嵩词条

材料四:嘉靖二十年(1541)因皇帝经年不视朝,日事斋醮,监察御史杨爵进谏,嘉靖帝大怒将他下狱。周天佐因论杨爵事被杖死。

——摘编自彭华《嘉靖与道教关系述论》

同学们从材料一看出了嘉靖皇帝好道导致财政浪费,国库亏空。从材料二、三看出了吏治败坏,奸臣当道,贪污盛行。从材料四看出了忠言逆耳,忠臣受屈。从以上四则材料我们可以发现嘉靖帝好道并不只是皇帝的个人爱好,给整个国家和社会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正是由于嘉靖帝的好道导致官场腐败,民不聊生。因此身处那个时代的吴承恩必然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什么办?是直接写文章指名道姓地批评吗?很明显连职责是指出皇帝不足的监察御史杨爵都因进谏批评皇帝好道被直接杖死,那么如吴承恩这样的小人物更是死无葬身之地。

那么同学们现在知道为什么吳承恩要借贞观初年玄奘去天竺取经这一历史事件来构思《西游记》,特别是孙悟空一路上打妖除怪基本上是扫除歪门邪道吗?同学们在老师的提醒下,基本都清楚吴承恩的写作目的是想借贞观初年玄奘去天竺取经路上的佛道之争,去批评明朝嘉靖时期好道的情况。这个在语文中称为哪一种描写手法?这就是的借古讽今。

三、备课反思

该教学设计最初只是以纯历史的角度去设计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被语文老师批评了。毕竟这是一节需要融合语文阅读和历史教学理念的阅读课。为此笔者在与语文老师交流后,以语文的借古讽今这一写作理念为终极目标,结合历史唯物史观、时空观念,以问题为导向,以详实的史料为基石重新设计了。在设计过程中笔者深刻感受到了文史不分家,语文教学可以与历史教学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第一,可以用史学理论解决语文问题。分析吴承恩写《西游记》的目的,语文老师可能会从故事内容或创作背景分析,但是一般是孤立地分析故事内容或创作背景。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也能很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与创作背景的关系,从孤立地只见树木到用联系的方法见到了整片森林,更有兴趣去阅读整本书。

第二,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在实际应用中一般会使用大事年表、时间轴等。这些教学手段虽然有直观的优点,但是只侧重于时间,对于空间关注不足,而时间与空间是紧密联系的。通过历史教学,让学生明白历史活动为什么在这样的时间、空间发生。初中七年级学生在时空观念能力的培养上如果只是用大事年表、时间轴,对于抽象思维正在形成中的他们来说还是有点枯燥。如果能增加一些故事性的材料,不但可以解决空间的问题,还能调动学生听课的兴趣。因此在本节课上,笔者不是侧重对史料的单纯分析而是侧重于用史料去重构历史时空,再用这一历史时空去服务于语文的整本书阅读。

第三,问题意识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因为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辩证思维能力,如果单纯用故事来分析问题,就犹如喝一些低档的茶叶,刚入口觉得不错,可是却不能回甘。学生当时听的时候是很开心,可是由于没有在学生的心灵产生触动,这导致学生在课后什么也不记得。如果老师能用问题特别是能够让学生产生思维冲突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不但能让学生整堂课紧跟老师的步伐,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得出答案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舒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书籍更能让他们克服对如《西游记》这样大部头书籍整本书阅读的心理压力。

(本文为莆田市普通中小学“书香校园智慧阅读”专项课题“核心素养指向下的跨学科智慧阅读领航——初中整本书阅读指导探究”(课题编号ZHYD2018008)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岳麓版
论概念教学对历史“时空观念”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镜头中的组诗
浅议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实践策略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
唯物史观历史进步动力学建构的基础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辛亥革命
唯物史观与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