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默然
摘 要:就实际情况看,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就此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核心素养 逻辑思维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6.067
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即是历史教学活动,借助历史教学,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正确的评价。
一、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概念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包括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唯物史观、正确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理念,能够多元理解历史发展,保持科学认知历史价值。学生需要有效树立正确、积极的唯物史观,即历史创造者是人民,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生产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逻辑,有效树立历史发展脉络。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多样性的特点,针对历史发展,保持多元认识,引导学生保持理性的学习观念。在对历史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引导学生树立多元时空观念。重大历史事件从联系性、局限性看,都存在着深刻关系。此外,学生还需要理性看待历史文化,不断探索、学习古代历史,避免对历史价值一概而论以及历史虚无主义。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途径
1.应用历史时间链对学生时空观念培养
对于历史时空观念,主要是一个人联系、分析特定空间、时间内发生的事物与事件。初中生对历史知识学习,能够明确不同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将地点、时间与事件相联系,從而对学生历史时空观念有效培养。同时,借助历史时间链,也能够对学生的史料实证强化。史料实证对历史认真、严格的态度更加尊重,对于不具权威性的历史资源不随意相信,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将史料与实践考察相结合,进行有效佐证,从而明确历史事件的可信度、真实性。为了提升学生史料实证意识、历史时空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历史朝代更替顺序,形成时间链条,从而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存在的知识盲点。在明确知识盲点基础上,补充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时空观念培养。在形成准确时间链后,即需要结合不同时代重大事件,对时间段事件有效整合,并印证不同历史事件,从而对学生史料实证能力有效培养。
2.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历史教学
现阶段,受到应试教育影响,很多初中历史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多是为了对教学目标实现,对传统教学方式应用较多,因此导致学生不能对历史知识更深入了解,从而导致历史教学高效性欠缺。历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相对较少,多是统一问答,不能够保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为了改变上述情况,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特点以及具体情况,转变历史课堂教学目标为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满足,促进高效课堂构建,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有效突出。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促进学生以更大的自主性投入到学习之中。
3.应用信息技术教学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能够借助信息技术,转化直接讲授为图片、视频等,转变历史知识更加形象化,引导学生感受历史知识的魅力。将信息技术教学法应用到历史教学之中,能够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效培养,对教学效率有效提升。同时,借助多媒体设备,还能够增加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以更大的兴趣和主动性投入到知识学习之中,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理解相关历史知识。同时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推动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理念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基础上,采取有效教学措施,促进学生不同方面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淑华《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学周刊》2020年第13期。
[2] 赵晓萌《初中历史主题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研究》,《才智》2020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