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乐在人类生活中是极富情感和艺术感染力的,小学生正处于最佳的情感培育时期,在音乐课中渗透美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观,还能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感思维。在时代发展潮流中,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在音乐课中渗透美育教学,对孩子的道德基础教学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美育渗透教学;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7-0123-02
【本文著录格式】李红兵.浅谈小学音乐课的美育渗透教学[J].北方音乐,2020,04(07):123-124.
音乐作为人类发展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能够启发人民的情感共鸣。教育跟着时代在不断发展更新,教学模式呈现多样化,小学生的教育都开始面向综合素质全方位发展,初中课程不再以传统文化知识学习为主,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审美方面也进行培育。学音乐课程教学渗透美育,让学生的审美价值从小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学会欣赏美、创造美。小学生的心灵是最纯净的阶段,音乐美育能启发学生心灵净化,通过音乐的强大感染力,对生活保持积极热情,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能够通过音乐的美育得到进一步提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一、音乐美育教学的价值
音乐作为一种有着强烈感染力的艺术,自古就被人民群众所认可,并在时代发展中被注入了新的灵魂,加以传承发展。古代的诗词歌赋创作,以诗词为主,歌赋伴随着诗词而生,从古时候开始就是用来表达情感的藝术。音乐能够通过旋律,给人带来情感共鸣和震撼,让人的心境得到指引和洗涤。小学音乐课加入美育教学,可以奠定小学生的审美价值,让学生通过音乐的魅力,启发情感思维,得到共鸣,在社会人际交往中能够学会把握分寸。
音乐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在国际化的动荡局势中,音乐能够穿透很多人的心灵,传达感情。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经济水平和综合实力得到稳固提升,但综合国力竞争不仅体现在国家经济上,各种文化软实力的输出也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一种。小学的思维培育期,是最能接受各种思想道德感染的阶段,通过音乐教学渗透美育,将民族精神有效输出,也是对国家发展的一种支持。在目前中国的社会发展中,音乐课程融入美育教学,学生能够从小对民族精神有深刻的理解,过社会局势和音乐核心素养的加入,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理解地音乐的重要意义,重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坚决维护中国领土主权问题,为学生的爱国情感思维奠定基础。爱国主义情怀得到进一步培育。音乐中渗透美育还能传承民族特色,发扬中华优秀文化,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二、目前音乐课的教学现状
(一)教育行业对音乐课不重视
在目前的教育行业,都是以文化课程为主,音乐课就是象征性的课外兴趣课程,没有任何的考核标准。学校教育都是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小学音乐课跟体育课差不多,基本一周就只有一节,很多时候还会被其他科的老师占用,学生短暂的放松时间都没有。在小学音乐课中,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就只是简单地跟着旋律歌唱,对音乐的常识更是一窍不通。老师教学的时候,因为缺乏专业性,基本上都是带着学生唱一遍,掌握歌曲的旋律就完成任务了,没有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小学生的思维个情感都是出于重要的培育奠定阶段,教育行业要对音乐课程多关注,将美育教学渗透到音乐中,积极鼓励学生理解音乐,学会聆听声音带来的美,提高艺术审美观。
(二)音乐课的相关配套设施不健全
虽然义务教育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不断普及,但是也仅限于文化课程,音乐美术等特长科目都是处于附属课程,配套设施方面也没有落实。音乐课不仅仅是带着学生学会唱歌就行,基本的乐器认识也是音乐课的基础。目前很多学校都没有配备乐器,学生都只能在课本中看到中国传统的二胡、萧,或者西方的钢琴、吉他等乐器。音乐的感染力不仅仅在于音乐旋律,乐器的演奏也占据很大一部分。音乐是通过乐器,歌声旋律,和人的歌唱方式来展现独特的魅力的,通过乐器演奏的音乐,能够让学生视觉得到冲击,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音乐传达的美,没有乐器的音乐课,就少了灵魂。音乐课就只是扯着嗓子干嚎,学生可能还不定喜欢那些歌曲风格,根本不理会老师教的是什么歌,就跟着滥竽充数在唱,美育教育根本没办法渗透。
三、小学生音乐课美育渗透策略
(一)结合学生特点针对性施教
在音乐的教学中,老师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唱方式来教学,要跟着学生的思维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加入生动活泼的教学故事指引,将美育渗透到音乐教学中国,引导学生的情感共鸣。歌曲都是带有创作和传承意义的,对学生从小的道德培育有着中啊哟作用,能够陶冶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价值观的形成。
小学生阶段容易被各种新鲜事物吸引,在开展音乐课程中,要渗透美育教学,就得让学生充分理解音乐表达的意义。在小学生的年龄阶段,玩性比较重,开展音乐教学的时候可以选择趣味性的歌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摘草莓》歌曲的时候,可以说说冬季最常见的草莓,问问学生喜不喜欢吃草莓,草莓的味道是怎么样的,让学生说出草莓的形状和颜色,打开音乐课堂的氛围,跟着欢快的旋律来学习歌曲。老师带着学生唱一遍歌曲,在“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的美景之中,小姑娘摘下一个个鲜艳美味的草莓,为什么舍不得吃,让学生去思考歌曲表达的意义。教学过程中提问一下学生面对“装满小竹篮,风中飘香味”的草莓,会不会很动心,如果是自己去摘草莓,会不会直接吃掉。后续歌词中有唱到小姑娘摘了草莓舍不得吃的原因,是要“送给军属老奶奶,尊敬老人心灵美”。简单欢快的一首歌曲,让学生能够通过食物诱惑的教学,学会从小尊敬老人,面对诱惑能够自觉克制。这样在日后社会生活中,会养成良好的尊老爱幼的道德素质,面对诱惑能够理性对待,充分渗透美育的核心价值观。
(二)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拓展视野
多媒体在教育行业基本普及,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在歌曲的表达中,能够让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的风光美景,通过最美声音传递祖国风情。小学生的生活基本以学校和家庭为主,在素质教育普及的时代中,很多小学生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对外面的世界都没有什么认知。音乐是结合了很多民族特色的艺术,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五六十多民族特色之花以不同的风情在绽放。
学习《草原赞歌》的时候,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做一些课程备案,做拓展延伸,問一下学生对祖国的哪些美景最向往,想去祖国广袤的大地中体会哪些民族特色,让学生的视野开阔,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引发情感共鸣。语文课中就曾经学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问一下学生知不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地方的风景,让学生谈谈对草原的看法。《草原赞歌》是以祖国的蒙古大草原风貌为主,整首歌的旋律大方豪迈,让学生能够通过大草原的歌曲,感受蒙古族豪迈的风俗特色,进一步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美景。《草原赞歌》是以一个游牧民族的影片发展而来的,老师可以用多媒体放映《草原英雄小姐妹》,让学生理解音乐背景,歌曲主要是以蒙古族的少年龙梅和玉荣姐妹俩为了保护羊群,小小的身躯与暴风雪搏斗的勇敢事迹,对大草原人民勇敢豁达的精神进行赞美,草原不仅仅风景美丽,游牧人民更加美。明白这首歌曲的学习意义除了欣赏和感受大草原的壮阔美景之外,还是对大草原人民的勇敢的见证,让学生通过音乐能够学会勇敢面对艰难,锻炼与困境做斗争的意志,充分落实美育教学。
(三)渗透中国的民族精神
小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中国历史发展的培育,小学音乐课程中具有很多有时代意义的的音乐,是歌唱中国民族精神的,让学生从小树立爱国理念,成为祖国的优秀接班人。在校园生活中,每周的升旗仪式都会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是小学必学的曲目。在没有进行歌曲学习的时候,学生对国歌的理解可能就是在升旗仪式中,反正升旗就要放这一首气势宏伟的歌曲,对国歌的意义并不理解。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将国歌的创作历史背景的深刻内涵科普给学生,国歌的前身叫《义勇军进行曲》,整首歌的歌词的振奋人心,歌唱的时候能够体现民族精神和巨大的力量是音乐课中渗透美育的最佳曲目。在欣赏国歌的时候,教学前可以提问提问一下学生对五星红旗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认识国旗中“五颗金星”的意义。除了在学校中会升国旗奏国歌之外,还有哪些场合会奏起庄严肃穆的国歌。
让学生通过慷慨激昂的歌曲对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心存感恩,激发爱国情怀,明白国歌在升旗仪式中的意义。开唱的第一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一句表达的炙热情感,听之者会热血沸腾。“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句话是对伟大的祖国成立面临的艰难困苦的见证,让学生能够珍惜当今盛世的美好生活,感恩革命先烈。“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民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在惨烈的战争炮火中,中华民族进行了多么激烈的反抗,才开启新中国的道路,让学生感受革命精神和斗志,明白作为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最后的“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表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大无畏精神,面对压迫团结起来进行全面反抗,不投降不屈服,将民族的傲骨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最后的歌曲教学,让学生知道国家能够强大发展不是靠着一个人的力量,而是全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才能打造新中国盛世,理解未来在社会生存发展离不开团结合作,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任何艰难险阻都能够克服。国歌的播放不仅在学校生活中,各种正式的场合,比如国际建交,会议庆典,奥运会获奖等,都会升起五星红旗,奏起国歌,表达中国的威严和力量。这样进行美育渗透之后,学生在升旗仪式上就会保持安静和严肃,不再嬉笑打闹,让学生通过国歌的感染力,保持精神振奋,用热情积极的态度去迎接每一天的挑战。
四、结语
音乐作为一种具有强大感染力艺术,在现代化教育中,要更加注重音乐的精神渗透,将美育充分融合在音乐中,让学生能够通过轻松欢快的音乐旋律启发情感,培养良好思想品德。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老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理解思维,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细胞,学会发现美、感受美,将美育的核心理念充分渗透,培养出优秀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雪蕾.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13):70-78.
[2]李秋君.以乐育人润物无声[J].新课程:小学,2013(9): 55-5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