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 付慧宇 王泽来
摘 要 2019年全国启动了高职院校百万扩招工作,这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此次扩招工作中,天津市结合当前招生现状,在分析了潜在生源后,从组织领导、方案规划实施、考试组织形式、选拔时间选择、学习管理改革等方面多举措推动扩招工作。未来,还需从办学教学、学生培养与管理、对接就业需求、严格招生监管等方面促进职业教育协同发展。
关键词 高职扩招;生源;扩招方式;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09-0021-05
经历近40年的发展历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高等职业教育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重要保障,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撑。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1],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无论是从招生人数上还是人才培养上,这都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但当前高职院校也面临招生难、人才培养与社会衔接度不高等问题。天津市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新高地”,多项经验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研究天津市高职院校扩招规模与扩招方式,总结其扩招成果经验,分析面临的挑战,对于研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大规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扩招原因分析
(一)补充我国技能型人才缺口
近年来,很多企业提出存在用人荒、优秀人才匮乏问题,特别是技能型人才紧缺。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黑龙江召开部分省份稳就业工作会中特别提到,中国的技能型人才缺口高达2000万[2]。各地为竞相引进技能型人才,采取了多项举措。以天津市为例,2018年制定出台“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其中特别提出对高技能型人才的引进及培养,放开落户条件[3]。当今社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源头就在职业院校,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高职院校扩招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我国技能型人才的短缺的问题。
(二)积极稳定我国就业形势
扩招与稳就业相辅相成。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凸显,新的影响因素还在增加[4]。据测算,到2030年之前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仍将一直保持在8亿人以上,我国的就业总量仍将处于一种持续中高压状态[5]。解决就业问题,特别是要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而退役军人、农民工、下岗职工等群体学历基础往往不高,通过高职扩招可以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与适应性人群、区域经济紧密结合的特性,更大规模培养培训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等教育的比重,较好解决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加快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
(三)推动高职现有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招生规模的扩大,给高职院校发展带来了机遇。对于很多高职院校来说,有了生源,一切就有了保障,学校规模扩大了,经费增加了,办学条件上去了,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也得到了提高。但是,扩招也意味着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这对于目前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以及现有的教学生活条件,都提出了一个复杂的课题和严峻的挑战。在此次高职扩招的背景下,院校如何立足现实,依靠政府资源,充分挖掘自身能力,调动企业积极性,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人才培养体系势在必行,占有先机的院校就会迎来优先飞跃发展的机会。
二、天津市高职院校招生情况分析
天津市近年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市属高职院校进行建设,使得市属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师资配备、实训基地和设施得到长足发展,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天津创建了首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荣获了全国第一项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打造了中国第一个海外“鲁班工坊”[6]。同时,当地高职院校也为社会培养造就了一批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形势较好。2017年,天津市启动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特别提出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明确要求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在考试内容、评价方式和时间安排上要与普通高等学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完成现代化的高职教育体系构建,并要求到2020年分类考试招生成为高职院校招生录取的主渠道。可以说,天津市高职院校招生发展也是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一个地区缩影。
(一)天津市高职招生历史沿革
2000年以来,为适应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天津市一直在进行着探索。2002年开始,天津市开始中高职衔接招生,以三二分段制招生和五年一贯制招生模式为主,中职学校的学生可直接进入高职院校接受教育,缩短了学生的培养周期,满足了当时天津市经济发展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要。2003年,天津开始面向中职毕业生进行春季招生,以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进行评价选拔,加大了对于中职毕业生的文化课考察,同时进一步扩大了招生规模。2005年,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市级、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天津市教委下发《关于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市级技能竞赛获奖学生免试升入高职院校学习的意见》,高职院校开始免试招生,该类招生群体专业技能较强,院校普遍反馈其毕业就业前景良好。2007年开始,天津部分示范性高职院校试点单独自主招生,2009年天津市教委下发《部分高职院校进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的实施办法》后,自主招生方式不断完善。同样也是在2007年,为引导适合高职院校学习的高中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天津市在春季招生中开始招收高中毕业生,分类招生的模型逐步成熟。2013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建立了以高考为基础,将普通高中生源和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统筹考虑的考试招生办法[7]。至此,普通高中、三校生(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三二分段和五年一贯制学生正式成为天津市高职院校主要生源,其中天津市本地生源占主要比重。2017年,天津市启动深化考试招生改革后,天津市属高职院校逐渐把在津招生计划主要安排在春季高考,春季高考招生成为天津市市属高职院校在津招生的主要渠道,并逐渐形成了教育行政部門统筹管理、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多元录取、社会有效监督的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8]。
(二)当前招生现状与挑战
目前,天津市属高职院校共有26所,地理布局较为合理,海河教育园区内建设了多所高职院校,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高职院校聚集圈。天津市属高职院校共设置近560余个专业,涵盖19个专业大类,近几年每年招生规模约为2.9万人左右。从近几年招生数据统计情况看,春季高考招生占比逐年增加,普通高考招生占比逐渐下降,而中高职贯通、免试考生、自主招生占比虽有一定浮动,但整体处于平稳状态[9]。从春季高考各院校计划安排上可以看出,各高职院校的招生计划情况差异较大,有的院校招生计划多达2000余个,而有的院校招生计划则不足百人。近3年天津市高职院校招生计划总量与最终录取人数一直保持稳步上升态势,这主要由于天津市高职院校前期合理布局,发展基础良好均衡,专业类别设置全面,招生办学体例适中,高职院校投入逐年加大等原因起到良好成效,整体符合天津市高职院校的发展情况。
但天津市整体生源数量相比其他省份来说体量依然较小,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逐年增高,本科招生规模也在扩大,对当前高职院校招生带来挑战。此外,当前各大本科院校也加大了学生应用技术的培养,高职院校的传统优势也受到了冲击[10]。各高职院校还受到考生报到率不高、师资力量不足、住宿空间有限等条件限制。
(三)扩招生源群体分析
此次百万扩招,给各高职院校带来的首要难题就是“生源从哪里来”,少数院校在扩招前就已面临“招生难”,招生往往达不到计划数。此次天津市的扩招计划约为1.2万人,是经过统筹规划,各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本市生源情况、办学条件、经济支撑等因素,确定了本次高职扩招在津招生计划。通过近几年的招生情况可以看出,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含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即“一主人员”在本市生源部分挖掘潜力非常有限,而且外省市由于也有高职扩招的专项工作计划,所以“一主人员”扩招范围从生源地来说有所限制。那么新增的退役军人和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四辅人员”群体就成为潜在的生源群体。
天津市在2019年5月份开展的第一次扩招专项工作中,确定生源面向群体为:具有天津市常住户口、蓝印户口或居住证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含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以及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具有本市普通高中、中职(含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学校正式学籍的应届毕业生;在传统生源基础上增加了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类型。第一次专项扩招录取考生4000余人,效果并未达到预期。为进一步扩大生源群体,对于部分类型考生的户籍要求放宽了限制,在2019年10月份开展的第二次扩招专项工作中,允许在本市居住工作的“四辅”人员纳入报名范围,增加了具有本市常住户口、蓝印户口或居住证的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包含幼儿园从业人员)、乡村管理干部,由天津应征入伍或在津服役的退役军人。生源群体更为丰富多样,也更好满足了生源群体再深造的意愿,提高其报考积极性。最终天津市在2019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中,第二次专项扩招拟录取1.6万余人,共计约2万余人,超天津市专项扩招计划规模。
三、天津市高职院校扩招方式分析
在拓宽生源的同时,天津市在扩招方式上也打破常规,采取了多项举措。
(一)思想认识与组织领导更为强化
2019年高职扩招工作启动以来,天津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市属高职院校均高度重视,积极落实重要决策与指示精神,强化认识,将高职扩招作为当年重点工作与绩效考核工作来执行。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协调扩招各项工作,建立高职百万扩招工作联动机制,由市教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八部门组成工作小组,对扩招组织实施情况进行事中督查,将落实情况作为各学校主办方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的重要內容。各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大学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为扩招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11]。注重扩量与保质并重,充分释放扩招政策效应。
(二)方案统筹规划更为科学有效
以目标为导向,确立了立足于本市学情,积极扩大生源,多方支持保障,以有利于解决国家需求、有利于提高院校人才培养水平、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高职扩招工作理念。对整体扩招工作方案进行统筹规划,考区负责本地生源发动与组织,各高职院校制定招生简章,确定生源计划,改革招生办法与培养方式,教育行政部门深入调研,统筹协调,科学研判,强化监督,积极推动各项工作进展,保障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天津市教育行政部门对可能存在的生源进行了摸底测算,制定了《天津市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对第一次扩招的实际生源结果分析后,结合市情进一步深入调研,开放政策,精准施测,采取了面向幼儿园从业人员学历提升行动、面向企业在岗职工开展高职学历教育、提升退役军人技术技能素质、实施乡村管理干部学历提升计划、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力度等措施,同时征求了有关院校的意见后,放宽了对于考生身份认可的部分限制,对于热门招生专业鼓励院校增加计划,为第二次扩招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三)考试形式提倡更加多元
以往天津市属高职院校在津招生主要依据春季高考以及普通高考,均为全市统一组织,毕业生通过春季高考报考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而此次高职扩招,在报名工作中免除参加本次考试考生的报名费用和考试费用,考试组织原则上以高职院校单独考试为主,鼓励高职院校进行联合考试或成绩互认。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含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方式,文化素质成绩使用各校组织的文化考试成绩,职业技能成绩使用各校组织的职业适应性测试成绩或职业技能测试成绩。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免予文化素质考试,由各招生院校根据本校基本培养要求,组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职业适应性测试或职业技能测试,依据测试成绩择优录取。具体考试科目、考试方式、考试内容和要求由招生院校自主确定。在考试形式上更加全面,增加了院校的自主选择权。同时也严肃了招生工作纪律,严格多样化人才选拔标准,不因扩招工作而降低规范管理要求。
(四)选拔时间选择更为灵活
天津市春季高考考试与录取时间为每年的3~4月,普通高考的考试与录取时间为每年6~8月,而此次高职扩招工作第一次在5月份开展,第二次在10月份开展,特别是10月份开展的扩招,生源效果好。这主要源于部队每年安排军人退役时间基本在8~9月,从时间上实现对退役士兵群体的有效衔接。此外,对于在3月份春季高考和6月份普通高考没有录取的考生,10月份的选拔也让其再次有了选拔与录取机会。
(五)学习管理给予更多空间
高职院校以往通过春季高考以及普通高考招收的学生,均为全日制学生,对于学生在校时间有着严格要求,而在本次扩招工作中,天津市教育管理部门放开政策,对于报考考生放开了学习时间与形式要求,部分院校的专业可以允许考生以走读形式入学,给予“四辅人员”更多空间,在人员管理上也从校内延伸至校外;学籍管理上从固定延伸至弹性;教学上从全日制延伸至半日制、周日制、晚间制等,充分考虑到各类群体的需求,同时也缓解了扩招带来的院校住宿条件紧张问题。让每一位想上学,想提升自己的人员,都有机会享受这次政策红利。
(六)宣传方式上拓宽更多途径
天津市相关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和培训指导,制定专门的宣传培训工作方案,利用官方网站,以及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新媒体发布高职扩招专项考试招生工作方案和相关政策解读信息;在天津市各平面媒体发布高职扩招专项考试招生相关政策信息;政府相关工作负责人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参加直播活动,宣传介绍高职扩招专项考试招生基本情况,解读相关政策内容;多部门在各自官方平台大力宣传高职扩招专项考试招生工作;各高职院校利用本校招生网站及其他媒介进行高职扩招专项考试招生宣传及报考指导,同时深入企事业等生源单位,积极发动,及时回应考生咨询。
四、扩招后高职院校的发展建议
招生只是人才培养的前期环节,扩招后,无论是从硬件还是软件,对于高职院校都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此次扩招并非权宜之计,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历史任务,势必掀起职业教育改革的浪潮。学习人数的激增,是否给所有院校都带来了发展空间?院校是否有能力进行承载?非应届生生源所占比例将增大,是否做好了不同于传统针对单一性应届生的教学模式而要进行大规模改变的教学模式的准备?教学管理模式是否与时俱进得到提升?能否应对复杂的生源群体?学生就业是否做到了有效衔接?培养出的人才是否真正符合国家人才需求?后期高职院校招生如何实现有效监管,以形成持续有效招考机制?这些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都是迫在眉睫、不可回避的挑战。
(一)明确自身办学特色,注重教学实力建设
大规模扩招,对学校办学质量提出更高要求,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把握扩招带来的契机,进一步明确自身办学特色,大力建设与发展优势学科,做到专而精。专业建设要与社会生产实际接轨,比如学前教育、物流管理、轨道技术等领域。打造一批高质量的课程,注重实践课程和线上课程相结合,以适应不同的生源群体与培养模式。加快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教师可以聘请社会企业专业人才来担任。提高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加大教室、宿舍等配套硬件设施建设,形成良性发展机制。
(二)灵活学生培养模式,推进学分银行建设
学分银行不是一个新词,但推行“学分银行”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培养模式,要进一步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个人学习账号,实现学习成果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利用本校师资力量开设尽可能多的选修课,也可以实现学校间部分课程互通,多个学校资源共享,还可以利用社会资源,丰富课程学分库,实施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教学形式也不必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此外,还可以考虑实施“校中厂、厂中校”培养模式,工学交替、半工半读,以及“社区学堂”等模式,就近实施集中教学的同时又能满足不同学生素质提升的需求。
(三)构建分级管理体系,提升综合管理能力
大规模扩招也对学校的教学管理体系提出更高的标准,高职生源群体自律能力相对较弱,生源群体的复杂性需要充分考虑,辅导员队伍需要充实,能力也需要提高。不同生源群体融合在一起,不同年龄段的群体融合在一起,不同成长背景、从业经历与发展愿景的考生融合在一起,统一集中管理是否适应扩招后的管理模式,高职院校需要认真解决这些问题,根据不同生源可以采取分级管理。例如,退役军人可以采取部队管理思维,农民工可以采取工头管理思维等,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开展生源及学情分析,大力提高学校管理信息化、制度化水平。
(四)做好社会有效衔接,培养国家所需人才
需要对生源最终的培养与社会接轨做好有效衔接。院校要主动适应技术技能人才多样化培养需要,面向市场和社会,分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分类精准教学,改革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方式方法,突出技能考核评价,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使学生技能得到真正提升,解决国家关键岗位技能人才需求,特别是针对“四辅人员”,将其学业知识迅速与社会实践进行转化融合,实现技能专业化,学术化,创新化,真正做到培养社会所需。
(五)加強后续招生监管,确保阳光透明公开
高职扩招,从当前形势来分析,将会持续一个阶段,各院校生源数增加的同时,报名中存在的风险隐患也在增加。部分中介机构利用这次高职扩招过程中,部分考生信息渠道不畅的情况,收取高价服务费与承诺费。在前期高职院校汇总的报名数据中,通过公安部门审核复查,筛除掉部分不符合报名条件或者报名条件造假的考生,这都需要招生院校提高警惕。对于各招生院校采取单独招生政策,需要加大监管力度,进行约束,教育部门可以联合各高职院校组成专家指导组,现场监督招生工作各环节,制定规范标准的考试大纲、严格考试流程,使考核更科学、更阳光,录取名单要透明化、公开化,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形成良性招生录取机制。
参 考 文 献
[1]李克强.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9-03-05)[2020-02-1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lh/2019-03/05/c_1124194454.htm.
[2]徐路易.技能型人才缺口高达2000万,总理强调技工院校要发挥作用[N].澎湃新闻,2019-08-20(5).
[3]天津市委,天津市政府. 天津市海河英才行动计划[Z].津党发[2018]17号,2018-05-30.
[4]教育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介绍高职扩招专项工作情况和《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主要内容[EB/OL].(2019-05-14)[2020-02-10].http://www.moe.gov.cn/fbh/live/2019/50620/.
[5]2019年,就业形势面临四大挑战[EB/OL].(2018-12-15)[2020-02-10].http://www.china development.com.cn/news/zj/2018/12/1427667.shtml.
[6]陈建强,刘茜.天津职教为何受人才市场青睐[N].光明日报,2019-11-19(4).
[7]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EB/OL].(2013-05-08)[2020-02-10].http://www. moe.gov.cn/srcsite/A15/moe_776/s3258/201305/t20130508_152732.html.
[8]天津市教委.天津市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实施办法[Z].津教委[2017]42号,2017-09-13.
[9]张璇.天津市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探析[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8(5):63-68.
[10]罗立祝.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改革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3(20):47-50.
[11]天津市教委等八部门.关于2019年落实高职百万扩招任务的九项举措[Z].津教政[2019]17号,2019-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