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光
摘 要 高职扩招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有利于解决人才培养供需结构性矛盾,缓解当前总体就业的压力,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对吉林省来讲,高职扩招为吉林省教育改革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尽管吉林省人均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比较丰富,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短板,高职扩招面临生源短缺等诸多困境。为全力做好高职扩招工作,政府层面采取了加强党的领导、做好统筹规划,开展充分调研、厘清工作思路,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扩招重点,深化招生改革、实行灵活考试,创新培养模式、推动三教改革,强化经费保障、营造良好氛围等做法,有效推进了高职扩招工作,完成了高职扩招任务,并带动了全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形成以长春汽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代表的高职扩招典型。
关键词 高职扩招;吉林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09-0015-06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提出“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使城乡新增劳动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1]。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2]。4月4日,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李克强对会议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结合完成今年扩招100万人的任务,进一步改革完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持续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人力人才资源保障[3]。孙春兰副总理在会议讲话中进一步强调,“扎实做好高职扩招100万工作,针对不同群体制定切合实际的招生办法和培养途径,保证培养质量,充分释放扩招的政策效应[4]”。4月30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实施方案,强调加快培养各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扩大就业[5]。可以看出,高职扩招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对于应对经济下行、稳定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
为贯彻落实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高职大规模扩招100万人的有关要求,2019年5月8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对高职扩招工作做出精细部署,标志着高职扩招序幕正式拉开,高职扩招进入了实施阶段。《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出台后,各省市积极行动,陆续出台了地方性政策,制定了招生细则。在理解和把握好高职扩招精神基础上,落实高职扩招工作。本研究基于吉林省落实和开展高职扩招的现实背景,阐述吉林省高职扩招的形势和基础,总结其主要做法和取得成效,介绍高职扩招中涌现的典型案例。
一、我国高职扩招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解决人才培养供需结构性矛盾
当今世界,发展和变革风起云涌,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日新月异,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尤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蓄势待发的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作为未来能否占据一席之地的杀手锏。对于我国来说,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于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变革、增长动力转换的攻关期,能否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队伍变得十分关键。自1999年开始实施高校扩招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对于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已趋于饱和,由于高校教学变化较慢,院校学生所学落后产业实际等原因,高校毕业生不能满足快速变化的人才市场需求。相反,高校招生抢占了原本属于高职院校的生源,使我国产业升级过程中缺少相应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供应,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变得越来越突出。在此背景下,实施高职扩招,以开放的姿态打开院校之门,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优化人才结构,扩大人才有效供给,对于解决目前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供需结构性矛盾的意义不言而喻。
(二)有利于缓解当前总体就业压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尽管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保持平稳,但国内外风险挑战增多,稳就业压力加大。2019年12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更大力度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在积极扩内需、稳外贸带动就业扩大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的举措。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将稳就业作为“六稳之首”,“稳就业”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目标。12月12日至13日,全国失业保险工作座谈会指出,2020年失业保险工作要继续围绕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目标任务,着力稳定就业岗位。12月13日,全国农民工工作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采取措施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努力把农民工稳定在就业岗位上。12月13日至14日,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要求,切实办好民生实事,千方百计稳定就业。12月18日至19日,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指出,做好2020年就业工作要供需发力、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由此印证,高职扩招更多是从国家宏观大局出发,从稳定就业角度出发提出的,通过高職扩招吸纳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就读高职,可以缓解当前社会就业压力。
(三)有利于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而实施高职扩招是加快我国教育结构优化和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的重要举措。经过多年发展,职业教育已到了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次高职扩招,正是促进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催化剂,也将成为高等教育进入毛入学率50%这个普及化阶段的“临门一脚”,更是以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推动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的重要之举。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正在推进职业教育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而实施高职扩招恰是贯彻落实国家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战略部署的突破口和有力抓手。通过高职扩招,倒逼改革招生制度、办学体制、教学模式、管理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工资制度、评价机制等,对实现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吉林省高职扩招的工作基础
(一)人均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比较丰富
吉林省是人均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具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和良好基础,尤其是吉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省和职业教育强省的目标,统领了吉林省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也是职业教育的高端和龙头,在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的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省高职院校共培养合格毕业生30万人,每年面向社会和企业提供职业培训20多万人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72%的毕业生选择在省内就业。2019年抽样调查表明,全省高职毕业生中有58%左右进入了当地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就业,高职毕业生中有3.9%选择自主创业。
(二)为教育改革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这次高职扩招主要面向和吸纳普通高中和中职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群体,有利于稳定吉林省就业形势、增强民众就业竞争力,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吉林省人力资本指数并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动力。高职扩招有利于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教育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也有利于加快高等教育普及化、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通过这次高职扩招,可以加快改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提升人才培养承载水平,增强服务转型发展的支撑能力;可以加快打通中职和高职贯通的制度通道,实施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改变职业教育是“断头教育”的状况;可以加快建立面向全体人群的教育机制和体制,实行人人、处处、时时可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可以加快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短板
吉林省正处于加快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时期,实现厚植振兴发展新优势、培育壮大新动能、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开拓经济发展新路径、绘就产业融合发展新画卷、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提升人民福祉新水平等重大战略目标,迫切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转型升级所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但是,与发达省份相比,与新时代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吉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还存在较大的不适应,是整个教育发展的一块短板:一是人才培养规模过小,全省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6万人,占全省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27%,与全国平均值相差15个百分点;二是办学机制和模式不活,行业企业参与高职办学动力不足,办学模式单一,面对市场的竞争力不强;三是发展质量和水平差异大,一些地区投入保障能力不足,一些学校办学特色不突出,地区间、学校间教育质量差异较大。
(四)高职扩招面临的困境
按照国家要求,吉林省高职今年要在去年招生6.2万人的基础上扩招1.4万人,即实现招生7.6万人,从吉林省已有客观条件上来看,开展和完成高职扩招还存在一定困难:一是生源严重不足。受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外流严重等影响,吉林全省可升入高职的适龄人口已大幅度减少,近几年高职招生皆未完成计划,以2019年为例,未完成计划的总量达到1.3万人,生源已严重不足。二是一些地方高职院校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基础条件比较薄弱,人才培养水平不高,师资队伍数量不足,教学管理水平不高,就业率不高,导致对学习者的吸引力不足。三是社会群体报考意愿不强烈。由于工作、生活、经济等条件限制,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群体中很多人,选择全日制高职教育的意愿不十分强烈。
三、吉林省高职扩招政府层面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党的领导,做好统筹规划
吉林省各级党委和政府把高职扩招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自始至终把高职扩招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精心组织实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扩招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根据中央工作部署和区域实际,吉林省对全省高职扩招工作进行了统筹规划。建立了统筹协调机制,对全省高职扩招工作做了总体规划,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和任务分工,加强监督检查。吉林省制定了高职扩招实施方案,成立了高职扩招领导小组,确保高职扩招工作有序推进。吉林省教育厅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职业院校建立联动机制,推动高职扩招任务落实。各市(州)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组织有关方面开展高职扩招政策解读、扩招宣传和生源推荐工作。
(二)开展充分调研,厘清工作思路
扩招工作开展前期,吉林省组织成立了专家组,对高职扩招进行充分调研。一是对高职扩招的背景和政策内容进行认真研究,准确领会和把握国家对高职扩招的要求;二是对吉林省高职发展现状和现有基础进行摸底,掌握吉林省完成高职扩招任务的优势条件和存在的困难,找准吉林省开展高职扩招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点。在充分調研基础上,吉林省高职扩招以中央部署为总遵循,根据国家关于高职扩招的基本要求,制定了开展高职扩招的基本思路,即坚持招得到进得来,坚持留得住学得成,坚持先改先行先试,坚持重服务促振兴。
(三)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扩招重点
依据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结合高职扩招工作实际,吉林省制定了《关于做好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吉教联[2019]21 号),明确了高职扩招的主要任务和举措,对高职扩招的考试与录取工作做了详细规定,同时提出开展高职扩招的具体保障措施,为吉林省高职扩招有条不紊地推进夯实了政策基础。同时,根据国家要求和吉林省生源分布,明确高职扩招的重点:高职扩招的院校重点为优质高职院校,专业主要为经济建设急需、社会民生领域紧缺和就业率高的专业,对象主要为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高职扩招强化面向社会人员招生,强化推行中高职衔接和贯通,强化扩大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以提高生源数量和质量。
(四)深化招生改革,实行灵活考试
为扩大生源,让符合报名条件的生源都能抓住高职扩招的机遇,吉林省对招生考试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革。对于以普通高中毕业生或中职毕业生身份报考的考生,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方式。对于以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身份报考的考生,可免予文化素质考试,由各招生院校组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测试。对于符合免试条件的技能拔尖人才,由高职院校予以免试录取。对取得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生,报考相关专业可免予职业技能测试。高职院校可通过联合考试或成绩互认等方式,减轻考生考试负担。
(五)创新培养模式,推动三教改革
根据生源特点,吉林省制定了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在创新培养模式方面,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全日制授课,学制3年;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在职人员、残疾人等群体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管理。高职院校鼓励学生积极取得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实行“1+X”证书制度。在推动三教改革上,通过院校间资源整合、校企合作、专项培训、专项招聘等多种方式,加快补充急需的专业教师;开发适用于不同生源类型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教材,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整合专业教学资源,加快优质资源共建共享;针对不同生源分类施教、因材施教,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导向教学,广泛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促进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6]。
(六)强化经费保障,营造良好氛围
在经费保障上,吉林省充分利用中央财政设立的高职扩招专项资金,按照国家规定做了省级配套;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实行财政性经费与办学绩效、教育质量等因素挂钩的拨款方式;加强公办高职院校办学条件薄弱环节的改造力度,积极探索和推行政府购买高职教育服务的保障模式;完善和落实相关奖助学金、学费减免等资助政策。在氛围营造上,吉林省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宣传高职扩招的重大意义和政策红利,展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风采,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组织开展宣传动员工作,推动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对在校应届学生、往届毕业学生进行了宣传动员,鼓励引导学生报考。组织职业院校深入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动员,争取更多的企业员工作为高职扩招的生源储备。
四、吉林省高职扩招典型学校的主要做法①
(一)全面系统开展学情分析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考虑不同生源在成长背景、从业经历、学习基础、年龄阶段、认知特点、发展愿景等方面的差异性,按照“一生一案”的最高标准,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情调研和分析,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帮助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规划。吉林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对生源的党员结构、民族结构、年龄结构以及婚姻状况进行统计,总结出“水利行业学生较多”“有一定实践经验,但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有工作、学习、生活的多重压力”“学生年龄跨度大,认知能力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录取前,专门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广泛调查。录取后,按专业分类共建立50个微信群,各院系主任及专业负责人负责解答学生咨询,同时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问询,及时了解生源情况和需求,为设计培养方案和安排学习方式提供参考。
(二)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根据生源情况和差异化学习需求设计了三类培养方式,即现代学徒制模式培养、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混合式培养、全程在校单独编班方式培养,以供不同的生源学生采用。按照汽车研发与试制、汽车生产与制造、汽车营销与服务的汽车产业链的三大重点领域,面向企业员工开展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的原则,分A、B、C三类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A类采用全日制教学模式,B类和C类采用弹性学制,针对企业学员倒班工作设计“小课程体系”,针对企业学员已经有一定的工作经历经验,充分研究了证书、职业经历学分转换办法。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原则,依据学情分析报告,针对生源多样化特点,制定了具有“突出医专学科特长”“实行弹性学制”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执行“一专业一方案”。
(三)明确扩招重点和目标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根据学校行业特点和专业优势,在充分研究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基础上,选定行业通用专业作为实施扩招的专业,建立企业学区为在职员工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建立异地组织教学点为学生就近学习创造便利条件。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结合学校和生源实际,坚持因材施教、按需施教,把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工作目标。吉林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清晰的扩招目标,重点针对村两委委员、河湖长、河湖管理人员和水利系统职工学历与能力提升的迫切需求,开展高职扩招工作。学校实际扩招维护水生态水环境的河湖管理人员445人,水利系统职工555人,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根据技术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分别设计了面向管理发展通道的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相关课程和面向技术技能发展通道的专业技术技能课程,根据工作企业不同特点开设专业拓展课程,针对已获得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经历落实课程免修与学分认定。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按生源属地市县设5个学区,专门负责扩招生源中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和乡村培训人员这类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制定动态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实施灵活多元的教学模式,为实现“一生一案”的个性化培养创造了条件。学校还设立教学点,针对招收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公司的766名员工,分4个专业设立7个教学点,根据铁路企业生产规律,专门制定教学计划和聘请企业师傅,实施“旺工淡学”的错峰教学和“一生一案”的个性化培养。吉林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针对水利工作季节性、时效性强,春夏抗旱、7~9月防汛等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开展教学工作,采取相对分散的教学方式,灵活组织教学时间。实行“一员双师”制度,为每位学生配备一位辅导员、一位理论导师和一位实践师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实行“三结合”教学模式,即集中教学与分散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除全日制形式外,对非全日制形式,根据旺工淡学的要求,开设两学期班和三学期班,“5+2”班和“白加黑”班。
(五)注重思想政治建设和精神文化培育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以党(团)建工作为引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重视意识形态教育,每学年安排1~2次水利光荣传统、新时代水利精神等意识形态专项教育讲座。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注重工匠精神培育,通过建设“匠心传世馆”“精益生产模拟工厂”“汽车生产四大工艺体验馆”,与一汽红旗、一汽轿车、一汽解放等人才培养合作企业共同搭建“校企实时交流互动平台”,让学生在互动和体验中感受工匠精神、领悟工匠精神、涵养工匠精神。
(六)强化技能提升和多元考核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立足解决企业生产实际技术问题的技术攻关项目,基于这些真实项目组建技术攻关团队,将扩招学生纳入校企技术攻关团队中,合力支持转岗员工技术技能提升,破解产业升级与一线工人能力发展滞后间的矛盾。为适应技术技能人才多样化培养需要,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针对扩招学生生源区别大、学习时间分散化、学习方式多元化的特点,改革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方式方法,实行多元评价。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实行多元评价,结合课程特点,公共课采取提交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论文、调研报告或远程网络考试完成;体育课程学生根据个人身體素质和体育特长,选择专项进行测试;专业核心课程分理论笔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岗位实践操作课程可由其所在的企业进行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