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技术标准化的影响因素与能力测评研究

2020-05-31 04:52宋明顺王洪涛许书琴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标准化一带一路

宋明顺,汪 悦,王洪涛,许书琴

(中国计量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8)

引言

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指出:“要促进政策、规则、标准三位一体的联通,为互联互通提供机制保障。”[1]参会各方一致同意:把互联互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合作的重点领域,努力加强政策、规则、标准等方面的软联通,充分发挥互联互通对实体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2016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致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的贺信中指出,“标准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2]“国际标准是全球治理体系和经贸合作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2]习近平主席的这些重要讲话表明,标准是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落地、走深走实的重要工具。

能否充分发挥标准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中的“软联通”作用,不仅取决于我国的标准化工作水平和能力,也取决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标准化工作水平和能力。因此,有必要建立起测评“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标准化水平和能力的方法,摸清这些国家标准化工作水平和能力的现状,以便科学精准制定和实施标准,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决策服务。

一、有关技术标准化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从现有文献来看,与技术标准化有关的文献主要聚焦于标准的制定与行业的发展,有关技术标准化影响因素的文献较少,本文把文献搜索的范围扩大到标准化水平,从中观察标准的形成阶段对其产生影响的各个要素,据此归纳出技术标准的影响因素。

技术标准制定与推广的文献指导了本文的指标框架。曾德明、伍燕妩、吴文华在企业标准化研究中提出,在整个技术标准化过程中要考虑三个方面——技术类型、技术水平、技术来源,其次是选择制定方式。[3]曾德明等人的研究重视科技水平对标准化的促进作用,这对思考国家标准化水平带来了很好的启发。孙敬水通过发达国家技术标准化竞争过程提出了技术标准竞争过程模型,模型中研发投入、知识产权、发明、技术创新是形成样品、软件、规格等最终技术标准的重要推动力。[4]

标准化水平文献论证了技术标准的产生和最终实施效果,给本文提供了观测技术标准影响因素的新视角。薛晨认为,技术创新和标准化是相互促进的,因此在研究标准化的过程中,要加入技术创新指标,比如专利数等。[5]丁晓东等认为影响标准化经济效益的因素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实施标准化所需的投资,二是实现标准化后带来的节约,因此,应从制造和使用两方面分别求算标准化的经济效益。[6]任子平提出,标准水平是对标准(含标准系统)的适用性、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的综合评价。[7]一般来说,对标准化水平评价需要建立一个复杂的指标体系。产品标准是对产品质量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同时是产品性能用参数表达的一种形式。任子平认为,设计标准化水平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时需要考虑到标准本身情况(如数量、行业分布、修订情况等)、标准化投入情况(人力、物力和财力)、标准化效益、标准的适用性等方面,此外,还要考虑到标准或标准化水平与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密切相关。[7]侯俊军等提出,衡量一个国家的标准供给水平可以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选取指标,比如研发资金、研发人员、专利数量等。[8]

标准化战略为标准化工作的改进提供了有益的思考。钱进在标准化战略实施效果评价指标研究中提出,考量一个主体的标准化效果,要从标准化战略基础水平、标准化战略建设水平、标准化战略实施程度、标准化战略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考察,也就是说除了标准数量、标准化机构数量、标准化人员比例和人均经费等直接与标准制定相关的指标,还包括最后标准化的经济效益产出情况测量。[9]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而我国对国家层面的技术标准相关研究还停留在描述性分析的阶段。国内的研究大多关注各国标准化制定机构、标准数量、标准制定流程这三方面,很少就国家技术标准化发展水平和技术标准制定影响因素做研究。李景等在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文献并对经济指标进行比较研究过程中,列出了“一带一路”国家的标准存量和GDP水平,同时介绍了标准化机构的相关情况。[10]陈展展等在分析欧洲八国标准化现状时,介绍了各国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和国际标准组织的相关情况。[11]冯怀宇等对印度尼西亚国家标准化战略的研究也偏重于政策方面的介绍。[12]

二、影响技术标准化水平的机理研究

从现有文献看,国家标准以标准文件、实物标准等形式存在,确定了一个国家的产品所需要达到的最低要求。Speegle提出标准和技术要紧密结合,技术标准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在理论上已达成共识,技术标准化水平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13]然而技术标准的相关影响因素目前还没有清晰的论述,通过对之前的文献分析,发现影响技术标准的相关因素与技术创新、科技研发有较大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孙敬水提出的技术标准竞争过程这一模型,加上科学研究这一要素,构建了本文对技术标准影响因素的衡量指标。需要指出的是,孙敬水在其研究中并没有阐述研发强度、发明、知识产权之间相互的关系,参考布林德[14]、于欣丽[15]等人的研究,这里将其列为并列关系。

图1 技术标准化影响因素模型

(一)研发投入对技术标准化的影响

首先技术标准内生于技术,高技术含量的标准就是一种重要的高级生产要素。从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以得知,要想增加工业产值,生产者就要从技术、劳动力、资本三方面出发。而研发投入的增加使得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工业产值迅速增加,而且高技术标准生产出的产品具有更高的品质、更高的产业附加值,可以带来丰厚的回报。因此,高技术标准水平下的产品更具有竞争力,更容易获得竞争优势。技术标准化还提高了生产效率,技术标准化水平越高,产业分工越明确,生产的专业化水平也更高,从古代的手工制造到工业革命的机械制造,再到现代信息化和标准化的结合,生产效率的提高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物质需求,带给人们更高品质的生活,同时也大为改善了生产条件。

(二)发明对技术标准化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某一产业结构越完善、越成熟,该产业的技术标准化水平就越高,发明的难度就越大。随着科技的发展,高度的技术细节和日益增加的复杂性已经使标准在技术层面上成为一个几乎完全由工程师主导的领域[16]。技术标准化水平提高促进了生产效率提高,而生产效率提高又对发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相互促进最终可使企业提高本产业的技术壁垒,进而成为该行业的主导者。其他竞争者如果想进入该产业,可行的办法是扩大生产规模,在降低成本获取规模效益之后逐渐做出差异化,或者在产品更新换代的阶段弯道超车。但是技术标准化水平高的企业或行业生产效率高,更容易在自身处于优势时进行发明创造,占据标准必要专利,因此在战略上处于主动地位,阻碍对手进入。

(三)高校科学研究对技术标准化的影响

在过去的研究中,通常是以企业的视角审视标准制定流程,但是从国家的宏观角度来看,高校所进行的科学研究是企业技术的重要来源,高校培养的各类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企业从高校获取人才是提升自身科技水平的重要途径;高校积极参与技术转移,承接企业委托研究有助于各类科研成果的产出,与企业关系密切的高校在EI论文和申请专利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17],企业支持高校师生公开发表论文,因为论文有助于企业占领前沿技术高地[18],而标准化与技术进步密切相关。因此,在国家技术标准化视角下,研究者应该重视企业之外的科学研究,以完善对国家标准化水平影响因素的评估。

(四)知识产权对技术标准化的影响

知识产权和标准化都有利于规范市场结构和竞争秩序。知识产权是当今企业重要的资源投入和竞争手段,也是国际贸易领域形成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形式和政策工具,以专利为主的知识产权是构成标准的主要内容之一。因为标准协商一致的原则、标准的制定必然是考虑到行业整体的发展情况,考虑到各利益主体的需求,因此标准是对企业产品的最低要求。知识产权是知识价值的权力化、资本化,技术标准是技术成果的规范化、标准化。

(五)技术创新对技术标准化的影响

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更大的产值、更大的竞争优势而进行技术创新,技术上的创新要求标准的制定、执行要同时跟进,而标准又促进了生产的专业化。因此,某一产业技术创新会带动该企业甚至产业的标准化水平提高,进而促进国家的产业升级。随着技术标准化能力增强,技术标准的兼容性特征和编码化过程可将非相关性复杂技术以简化的形式呈现给消费者,降低生产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减少创新风险。[19]同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某些行业技术、某些环节更新升级速度较慢,某些行业技术、某些环节更新升级速度较快,技术发展速度较快的产业自然吸引了更多的技术要素加入,并且形成新的产业链条,从而推动国家产业的发展。技术标准化能力一方面能加强技术知识间的认知,避免非兼容性带来的创新无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协调和约束技术发展的任意性和无序性,防止创新过程中的失控和偏离。[20-21]

三、模型的建立

(一)变量的选取与说明

综合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结合对孙敬水提出的技术标准化竞争过程模型的改进,本文提出如下指标。

技术标准化水平: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原则和其他学者的研究,选取各国的历年国家标准存量作为标准化水平的衡量指标。各国标准管理体系各不相同,本文采用的俄罗斯的国家标准包括了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同样,采用的中国的国家标准包括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否则既不能全面地衡量该国标准数量,也会给后续处理带来误差。新西兰国家标准包括与澳大利亚共同制定的标准。虽然部分标准已经作废,但仍然计算进来以反映当年的标准化成果。

人均GDP水平:选取各国人均GDP(2010年不变价美元)作为一个控制变量,“一带一路”国家中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过低就很难进一步开展标准化工作,反之,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较高则可能加大对科技和标准化的投入。

创新指标:标准化和创新息息相关,国家重视创新产业向高层次发展,从而实现科技成果的工业化和标准化,因此应将研发强度作为标准化水平影响因素的指标。

知识产权指标:专利数量度量了一个国家的创新投入情况。企业先通过科技创新形成一种技术规格,再通过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进一步推广,而企业可获得独占性优势,从而获益。[4]

发明指标:选取每百万人研发人员数量(单位为人)作为衡量指标,研发人员数量和研发强度一起构成了衡量国家科技创新实力的要素,是衡量技术标准化中发明能力的有关指标。

高校科学研究:年发表科技期刊文章数量不但衡量了一个国家高校的科研水平,而且衡量了该国对知识的生产和创造能力,从中可看出高校对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根据李习保、王德青等人[22]的研究选取这一指标,完善国家标准化水平中技术来源的途径,该指标是影响国家技术标准化水平的重要因素。

(二)计量模型构建

为了考察影响国家技术标准化水平的相关因素,将收集到的各项指标构建出以下计量模型:

standards=α0+β1pergdpit+β2RDit+β3patentit+β4MRPit+β5article+εit

其中,standards代表各个国家每年标准存量,pergdp代表各个国家的人均GDP,RD代表研发强度,patent代表年申请专利数量,MRP(million R&D personnel)代表每百万人研发人员数,article代表年发表科技期刊文章数。各国每年标准存量收集自各国的标准化机构网站,中国每百万人研发人员数量来自《中国科技年鉴》,其他数据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

四、实证检验与分析

考虑到数据的可收集性、各国的科技创新实力以及地区代表性,选出了中国、韩国、新加坡、新西兰、土耳其、埃及、马来西亚、俄罗斯等26个国家做实证研究。由于多个指标的2003年数据缺失严重,选择从2004年开始,而“一带一路”倡议是在2013年提出的,截至年份需在2013年之后,研发强度、每百万人研发人员数量这两个指标截至2016年,所以用2004年至2016年的指标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选择从2004年开始,还因为“一带一路”倡议中所涉及到的资金融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政策沟通以及设施联通是建立在一定合作基础与经验之上的,需要考虑2013年倡议提出之前的各年数据。

(一)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运用stata15.0作为研究工具,对各变量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分析。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标准的平均值是19888.02,新加坡、新西兰、巴拿马等15个国家低于平均值,其中新加坡的标准数最少。从表2的变量系数矩阵表可以看出因变量和自变量的相关系数小于0.7,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表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2 变量系数相关矩阵

(二)对样本总体进行回归分析

在上述描述性分析中,相关系数结果显示,多重共线性问题不会对后续分析产生太大影响,可以进行回归分析。通过Hausman检验可知,应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估计。

表3 样本总体的估计结果

注:*,**,***分别表示统计量在10%、5%、1%水平上显著。

对表3的回归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人均GDP、专利数量和研发强度在1%水平上显著,发表科技期刊文章数在5%水平上显著。

人均GDP变量的系数为正,人均GDP较高的国家,年标准存量增加值较为稳定,表示该国的科技水平较高,各指标都在稳定增长。而人均GDP较低的国家发展潜力较大,随着人均GDP的增加科技创新水平也不断提高,标准化体系不断完善,因而标准会增加得更为迅速。

研发强度的系数为正,意味着研发强度和年标准存量呈正向关系,研发强度不仅会对企业创新和标准化产生影响,还会形成专利等企业独占以获得竞争优势的产品,但是标准化的推动力大于形成专利的能力,这意味着科技进步切实推动了技术标准化水平的提高。

年申请专利变量的系数为正,意味着专利数的增加会促进标准存量的增加,但也发现专利数与年标准存量的系数相差较大,这是因为专利是创新的成果,国家对专利的投入会使专利增加数维持在较高水平,而标准是产业化、工业化成熟的结果,成熟的产业新增的技术标准数量可能较少。这反映了企业为巩固自己的竞争优势,不愿意将专利公布并进行技术标准的转化,也可能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导致标准化的延迟。

发表在科技期刊文章系数为正,表示发表文章数与标准呈正相关,发表科技期刊的文章数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研发水平,其对产业现有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对标准数量的增加会起到正向效果。

(三)对各区域国家进行回归分析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越来越多,这些国家分布在各个大洲,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各个区域的国家发展情况差别很大,因此将这26个国家按区域进行分类。需要说明的是,中亚国家如亚美尼亚、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因为历史原因,标准化活动与俄罗斯进行了深入的合作,所以将其单独列出。

表4 分区域的估计结果

注:*,**,***分别表示统计量在10%、5%、1%水平上显著。

从表4可以看出,非洲国家的研发强度和年申请专利数量与技术标准化水平呈负相关,其标准化发展很不均衡,未能重视技术标准化对生产起到的促进作用,也未能将一些技术转化为标准;而代表科学研究指标的年发表科技期刊文章数与技术标准化呈正向关系,意味着科学研究有助于非洲国家将其转化成标准。

亚洲的研发强度、年申请专利数量、年发表科技期刊文章数、每百万人研发人员数量与技术标准化呈正向关系,因此亚洲的技术标准化水平处在一个良好发展的阶段,但是人均GDP与技术标准化水平呈负向关系,则意味着二者发展水平还不太均衡。

中亚和欧洲只有年发表科技期刊文章数与技术标准化呈正向关系,说明这些国家的技术标准化发展方式主要是吸收已有知识并进行创新。

(四)对收入水平不同的国家进行回归分析

因为即使相同区域的各个国家的发展情况也有较大差距,因此这里又将26个国家按世界银行组织2016年的划分分成了高收入国家、中高等收入国家、中等及以下收入国家进行研究,结果见表5:

表5 按收入水平进行划分的估计结果

注:*,**,***分别表示统计量在10%、5%、1%水平上显著。

中等及以下收入国家的技术标准化水平与年发表科技期刊文章数、研发强度呈反向关系,这可能是因为不发达地区将吸收的知识用于生产和形成专利,未能及时标准化。中高等收入国家的研发强度对技术标准化呈负相关,而年发表科技期刊文章数与技术标准化呈正相关,表明中高等收入国家的研发主要是为了形成新的产业或技术,并且能将吸收的知识转化成标准。高收入国家每百万人研发人员数量、年发表科技期刊文章数和研发强度与技术标准化呈正向关系,这说明其技术水平较高,产业发展较为完善,并且在现有的成熟产业上制定标准形成壁垒,而专利数量则限制了技术标准化的发展。

五、“一带一路”国家技术标准化能力的测评

本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更好推进标准联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决策依据,因此结合已搜集到的数据,对26个国家使用SPSS进行聚类分析,得出不同类别国家的技术标准化状况。本部分国家标准存量收集自各国标准化机构网站,数据截至2019年12月16日。中国的每百万人研发人员数量来自《中国科技年鉴》并经计算得出,其他数据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各国技术标准化相关数据见表6。

表6 “一带一路”各国技术标准化数据

因各数据量纲不一致,范围也有较大差别,故先对数据做标准化处理,使综合评价结果更具有合理性。这里运用Z-score标准化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再对以上指标进行聚类分析,为评估各国标准化能力提供初步依据。利用SPSS 19软件,结合系统聚类结果,使用K均值聚类法,分为4类,聚类结果如表7、图2。

表7 国家分类

图2 聚类结果

根据聚类结果进行分析:第一类只有中国一个国家,人均GDP较低,但是研发强度、研发人员、专利数量、科学研究能力都较强,属于技术标准化水平较高的国家;第二类主要是中东欧国家,这些国家研发能力相对薄弱,但是在标准化领域积极合作,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标准体系;第三类主要是人口较少、面积较小的发达国家,包括新加坡、新西兰、奥地利、韩国,这些国家注重研发但标准化领域的合作还有提高的空间;第四类为研发能力薄弱且标准化领域合作亟待加强的国家。

根据所得数据进一步计算主成分得分,以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获取综合得分,即技术标准化能力,从而对沿线国家技术标准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见表8。

表8 因子分析综合得分及排名

从表8可看到,中国的技术标准化水平排名第一,技术标准化能力处于较强位置,奥地利、韩国等经济发达国家排名较高,印度、南非、埃及等发展中国家排名处在中下游位置,非洲和中亚国家的技术标准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最小二乘法对2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04—2016年的年标准存量、每百万人研发人员数、研发强度、人均GDP、年发表科技期刊文章数、年申请专利数等指标数据进行了分析。从样本总体来看,年标准存量与年发表科技期刊文章数、年申请专利数、研发强度、人均GDP总体上呈正向关系,而每百万人研发人员数量与年标准存量关系不显著。

从不同的大洲来看,非洲的研发强度、专利和技术标准化水平呈负相关,而年发表科技期刊文章数与技术标准化呈正相关,显示非洲正处于一个标准化建设阶段,以知识的吸收为主。亚洲的研发强度、年申请专利数量、每百万人研发人员数量、年发表科技期刊文章数量与技术标准化呈正相关,说明亚洲的技术标准化发展态势良好。欧洲和独联体国家的标准化均与年发表科技期刊文章数呈正相关,说明这两个群体的产业发展较为成熟,在现有的产业上进行标准的制定与沟通;但是独联体国家的研发强度和年申请专利数的系数为负,说明了独联体国家的现有产业需要更新。

从发展水平角度来看,中低等收入国家和中高等收入国家的研发强度与技术标准化都呈负相关,高收入国家的研发强度、每百万人研发人员数、年发表科技期刊文章数与技术标准化呈正相关,年申请专利数量与技术标准化呈负相关。

从聚类结果来看,中国的各项指标都达到了较高的数量水平,发展较为均衡;发达国家中,波兰、拉脱维亚、土耳其、匈牙利、意大利的技术标准化水平较高,而韩国、新加坡、新西兰、奥地利更重视研发投入,其他国家的标准化水平有待提高。

根据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由中低收入国家研发强度与技术标准化呈负相关,判断发展中国家人均GDP较低,对技术有着旺盛的需求,我国在和这些国家进行产业合作时,可将中国标准和中国技术相结合,与沿线国家进行标准联通。

第二,我国在与高收入国家合作时,我国的战略要跟“一带一路”沿线发达国家的战略对接[23],更要注重标准的互认、互通。发达国家人均GDP较高,现有产业发展较成熟,标准存量较为稳定,我国要积极比照这些国家的先进标准进行改进,以达到互认;同时可以提供我国在某些先进产业的标准化经验和成果,比如5G、移动支付、特高压电技术等,以达到互通,最终达成与这些发达国家标准互联互通。

第三,要有步骤地打破我国的一些专利壁垒。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对于中等及以下收入国家而言,专利数量和标准数量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不利于标准数量的增加,因而难以实现与我国的标准互通。因此,通过在“一带一路”国家进行产业投资,稳定有序地推广一批成熟的产业,培训一批具有中国理念的标准化管理人才,既可以扩大我国的市场和产量,也有利于中国标准走出去。比如我国在卢旺达设立了手机生产线,在埃塞俄比亚培训风力发电管理维护人员,这些措施对标准化的互联互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四,积极增加研发投入,抢占新技术的标准发言权,可以形成一批新的标准,在之后的标准合作中取得主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给我国提供了新的机遇。在高新技术的某些领域,我国已具备与国外竞争的实力。[24]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标准化一带一路
科技期刊的分类
标准化简述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交通运输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