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从“改革”到“建设”

2020-05-30 10:48夏家顺
学语文 2020年1期
关键词:语文教育课程改革改革

夏家顺

摘要:就语文教育来说,改革和建设,这两种行为虽然都是优化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但区别还是明显的。(1)改革的对象是课程,包括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建设的对象则广泛得多,除语文课程外,还包括语文学科和语文师资队伍等。(2)改革针对的是过去的不良问题,重在破旧;建设面对的是未来的良好发展,重在立新。(3)改革往往针对的是局部问题,着力于修补和纠正;建设是要解决整个语文问题,致力于发展和完善。(4)改革的所作所为往往是个性化的,所持主张和所用方式方法往往是在少数教师和学生身上生效;建设所要解决的是共性问题,其成果为全体语文教师和学生所用。当然,语文课程改革与语文建设不是对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紧密。改革为建设破除障碍,提供基础,建设让改革的成果固化并升华;改革也可视为建设工程的一部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改革和建设并驾齐驱。

关键词:语文教育;课程改革;语文建设

语文是基础教育所有课程中最为特殊的课程,致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各科学习、各项工作和各种生活奠定基础,语文意义之大、作用之广是任何课程都望尘莫及的。语文作为学科,内容极为繁杂;语文作为课程,任务极为繁重;语文无论是对于教师的教,还是对于学生的学,都是件不容易的事。自1903年语文成为独立的教育学科以来,由于学科自身的复杂性和课程实施的艰难性,语文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中一直存在诸多问题。新中国的语文教育伴随着政治运动和经济建设,走过了一条艰辛而曲折的发展之路,一代又一代语文人在辛勤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乏深入的思考,热烈的探讨,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大规模的语文课程改革。持续不断的改革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也有一些不足,甚至还有一些棘手的问题。而今,历史的车轮驰向新时代,中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科教育都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总任务。那么,作为基础教育中最为基础的语文,是该持续进行课程改革,还是该着手进行全面的建设呢?

一、回顾:语文课程改革的历程与得失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教育先后经历了八次课程改革。无论是对语文课程本质的认识还是对课程的设置规划,无论是教材内容的安排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在长期的摸索中渐渐走上正道的。1976年前的四次语文课程改革基于当时的社会和政治背景,没有抓住语文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其改革举措非但没有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反而削弱了学生语文能力的發展。“前四次课程改革延续并助长着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强化思想教育的极‘左倾向,基本上同属于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本位、强化国家教育意志的指令型课程范式。它们往往局限在教材教法、学制学时等局部层面的改良,有的甚至不能称之为在自觉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程改革。”[1]1978年以来,在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基础教育再次吹响课程改革的号角。语文课程又先后进行了四次改革,新时期以来的课改立足汉语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吸取国外教育先进的理论,从课程基本理论到教材的内容,再到教学的方式方法,都有鲜明的变化和改进;涌现了于漪、魏书生、钱梦龙、蔡澄清、程翔等一大批热衷语文课改、教学成就卓著的语文教师,他们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的导读法、点拨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被广大语文教师广泛学习和运用。特别是自新世纪以来的第八次课程改革,又称“新课改”,伴随着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步伐,变革内容最多、推动力度最大、涉及范围最广。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重新编制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课堂焕发出活力,教学效果较以前有明显提高。

七十年的语文课程改革虽然是在曲折和艰辛中进行,但许多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研究者凭着对祖国语文的满腔热情和执着的探索精神,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明确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论。如: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是语言、思维、美感和文化等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要开发运用语文课程资源等。

第二,合理安排了语文课程结构。如义务教育语文学习分四个学段,课程内容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写话、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共18个任务群组成。

第三,编写了较为科学的语文教材。此前实施“一纲多本”的教材制度,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北师大版等教材异彩纷呈,近年全国采用统一的“部编本”教材,精致而有特色。新课改各版本的教材都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选定贴近生活、利于学生语言建构和人格发展的学习内容,安排适当的语文学习活动,推荐适量的优秀课外读物。

第四,改变了语文教学方式。基于建构主义、多元智能及对话等学习理论,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张教师运用启发式、活动式、点拨式及情景式教学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师生关系趋向平等与和谐。

但是,语文课程改革也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语文课程理论没有形成系统,有的概念和观念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引入“异域”理论(学科外和国外相关理论)有的不切合实际。对“语文”“语文课程”“综合性学习”等概念尚有争议,对语文课程性质、理念和教学原则说法不一。“由于理念与现实差异过大,造成矫枉过正,形神分离的问题。”[2]

第二,语文教学内容依然杂乱,没有体系,没有序列。语文课程标准没有对语文教学内容做具体的规定,语文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随意性很大。正如语文专家所说“我国语文教学的严重问题,是教学内容的乱象。教学内容的不正确、不妥当乃至荒唐,在语文教学中长时间、大面积地存在着。”[3]

第三,语文评价一直不够全面、准确。中考高考及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常常是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养。“语文新课程提倡的形成性评价、档案袋评价、定性评价等方式均不得不沦落为一种形同虚设的存在;与此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课程改革目标,亦将在以‘分数为核心的旗枳下,显得相形见绌”[4]。

第四,部分语文教师观念和行动跟不上语文课程改革的步伐。有不少教师,特别是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仍然按照固有的模式进行低效的语文教学,对新课程的理念不解或误解,甚至还有部分教师对课程改革持怀疑、抵制的态度。还有一些教师缺乏应有的教育情怀,“许多中青年教师身上存在诸多十分严重的缺陷,表现为学科素养缺失严重、教学素养严重不足、思维品质很是一般。”[5]

二、探析:从改革到建设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长期以来,各行各業存在许多问题和弊端,有碍于发展,所以必须进行改革,教育也是如此。语文课程在历经七十年的改革之后,而今是继续改革,还是全面建设,抑或是在改革的同时进行建设呢?对于这个关系到语文教育持续发展的严峻问题,我们不得不深思。

针对语文教育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来说,课程改革是必须的,但改革不是万能的,改革也是有局限的;针对学生的成长、社会的进步和语文教育自身的完善来说,语文建设则更为重要,更为全面,毕竟“发展是硬道理”。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承担新任务,语文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乃至一切先进文化,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因而,语文教育就必须在改革的基础上,并伴随着改革进行系统的建设。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这是语文课程发展的要求,这也是学生心理和心灵发展的要求。

第一,语文课程改革主要是对落后的教育观念加以更新,对不适用的教材加以改进,对不科学的教学行为加以纠正,对不合理的师生关系加以调整。这些改革举措大多是对语文教育不良情况所做的针对性的匡正和修补,虽然极为必要,但没有从大的视野和大的格局来统筹语文教育,不能从整体上、根本上完善语文课程。

第二,语文课程改革虽然有所成就,但这些成果很分散,需要加以整合和提炼才能有助于教育发展。最为明显的是诸如导读派、管理派、情感派、语感派、思维派等不同风格教学,苏派、浙派、海派、京派等地域性教学,以及绿色语文、本色语文、正道语文、生态语文等特色教学(“某某语文”的口号据不完全统计有近百种之多[6]),虽然都提出一些好的主张和做法,但目前还是各自为阵,这与中华民族统一的母语教学和人文精神弘扬是不相符的。有的改革精英陶醉于自己的某项改革成果,如果这成果不融入到系统的语文建设中,过度地运用和宣扬“一招一式”,会让语文教育走向狭隘和偏激。

第三,语文教育是综合的、是灵动的,需要不断的继承和发展,古今中外的一些好的内容和做法,是语文教育的必要资源,对此我们应奉行“拿来主义”理念,要做的是有选择的吸纳,以此作为建设材料,而不是改革。有的要继承,有的要引进,有的要学习。如对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古代和近现代许多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要继承;对欧美国家母语教育中一些好的理论和做法要引进;对当代最新科学文化及新媒体新技术要学习。

第四,语文教育中有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加固,存在的不足需要填补,这正是要着力建设之处,仅凭改革是无济于事的。比如,我们知道语文包括口头语言的学习,只因为中考高考无法考查口语能力,口语教学一直是缺位的,近年虽然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出现口语教学,但距离课程标准的要求还很远,对此需要加固。再如语文学科的内容虽然丰富,但很松散,一直没有形成序列化的语文学科体系,此不足之处急需填补。

就语文教育来说,改革和建设,这两种行为虽然都是优化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但区别还是明显的。(1)改革的对象是课程,包括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建设的对象则广泛得多,除语文课程外,还包括语文学科和语文师资队伍等。(2)改革针对的是过去的不良问题,重在破旧;建设面对的是未来的良好发展,重在立新。(3)改革往往针对的是局部问题,着力于修补和纠正;建设是要解决整个语文问题,致力于发展和完善。(4)改革的所作所为往往是个性化的,所持主张和所用方式方法往往是在少数教师和学生身上生效;建设所要解决的是共性问题,其成果为全体语文教师和学生所用。当然,语文课程改革与语文建设不是对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紧密。改革为建设破除障碍,提供基础,建设让改革的成果固化并升华;改革也可视为建设工程的一部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改革和建设并驾齐驱。

新时代,我们伟大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项建设蓬勃开展,作为一切工作和生活基础的语文教育自然要发展,怎一个“改”字了得,更为重要的应是“建”。当下如果我们语文人的工作、思维和话语仍是一味地沉浸在语文改革中,而不对语文建设做些许思考和努力,非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语文问题,过去改革的成果或许也会僵化和萎缩。只在语文课程改革的江湖中游弋逐浪,自然有湖光山色,但毕竟是一时一地的风景,只有投身到语文建设的大海中去弄潮,才能领略到语文海阔天空的无限风光。

三、展望:语文建设任重道远

语文教育源远流长,但系统的语文建设还不曾有过。语文从孔子、孟子的私学发展而来,从朱熹、王阳明的书院发展而来,从解放前的“国语”“国文”学堂发展而来。语文既是古老的学科,又是年轻的学科,至今一直没有成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教育一直在曲折中前行,在改革中发展。因为语文具有美妙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承担着发展思维、练就言语、净化心灵的重要使命,是每个中国人不得不学而又可随时随地学习的学科,语文就显得格外复杂,教学问题特别多。几十年来,语文改革的大旗在中国教育的原野中迎风飘扬,语文改革的接力棒一代传一代。新课改以来,课程改革的研讨会、交流会、总结会不计其数;课程改革的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源源不断;课程改革的课例、文章、著作层出不穷;有关“某某语文”“某某课堂”“某某模式”的主张应接不暇。令人欢欣的是,语文改革,硕果累累;令人担忧的是,语文改革,支离破碎。当前语文教育界迫切要做的工作是,对几十年来各地区、各学校、各教师辛勤探索和研究的改革成果加以总结、整合、提炼和固化,在此基础上着手进行“语文建设”。

语文建设是以语文课程改革为基础,也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升华,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语文建设是立足语文整体发展、科学发展的构建活动,包括语文学科建设、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师资建设等任务。进行语文建设有四个方面的重大意义。

第一,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语文建设最大的收益者是学生,学科建设确定学习内容,课程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师资建设打造优秀教师,这一切能大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建设有序列有体系的语文学科资源库,可让学生课外阅读和拓展阅读有着落。

第二,有利于语文教师教学。语文建设科学地界定语文学科,语文教学就不至于天马行空;教师明确语文学科内容体系,掌握语文课程的专业理论和各种教学模式,语文教学就有方向、有抓手,彻底改变以前语文教学内容随意、活动随便的乱象;师资建设提升语文教师的内在素养和外在形象,形成一支有情怀、有才学、有活力的语文教师队伍。

第三,有利于新时代文化建设。语文建设应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梳理整合具有实用价值的汉语、汉字材料和规则,以及包含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的文章著作,为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各种先进文化提供基础和方便。

第四,有利于汉语国际教育。语文建设而形成的语文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为汉语国际教育提供方便,这不仅促进文化自信,也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当然,我们也要清楚地知道,语文建设并非易事,这远远超过语文改革之艰难。语文建设是一项怎样的工程呢?虽然还没有全面地投入,但我們必须对此有所感知、有所期盼、有所准备。

第一,语文建设是项系统工程。语文建设包括语文学科、语文课程、语文师资等多方面内容,要有完善而系统的建设方案,这个方案应该比“语文课程标准”更宏伟、更具体、更完善。既着眼于语文教育长远发展、整体发展,又具体到语文教育教学每个方面的内容和每个环节的方法。

第二,语文建设是项宏大工程。语文建设应该有组织有领导,有规划有分工,“全国一盘棋”,不能单打独斗,固守一方。这需要多位情怀深、学识高、胸怀宽、眼界远的语文教育大家协力对此进行顶层设计;需要语文教育家引领、所有语文教师和教研员参加。建设者要有大局意识和合作意识,同谋教育发展,共建语文大厦。

第三,语文建设是项持久工程。因为建设工程浩大,任务繁重,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方可完成。在整个语文建设过程中要分多个阶段,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每位教师的每一份贡献都是在为语文大厦添砖加瓦。

第四,语文建设是项辉煌工程。语文建设需要对数千年华夏文明成果进行盘点,对自古至今的语文教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年语文改革经验进行总结,对数百万语文教师进行整体素质提升,建设受惠的则是亿万华夏子孙。

不管你是中小学语文教师,还是语文教研员,也不管你是高师院校语文教学论教师,还是语文期刊和图书编辑,我们所面对的是同一个“语文”。“语文”犹如我们民族的伟大母亲,她以其营养和仁爱哺育了无数中华儿女的心灵,她以其智慧和灵性创造了人类文明的奇迹,她也以其特有的魅力赢得世界各族人民的青睐。热爱语文,这是我们炽热的情怀;建设语文,这是我们光荣的使命。让我们脚踏实地、齐心协力,撸起袖子加油干。语文建设,建设语文,功在当下,利在千秋。

参考文献

[1]潘涌:《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语文课程改革》,《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12期。

[2]李亮:《语文课程改革的回顾与思考》,《语文教学通讯》2009年第12期。

[3]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9页。

[4]屠锦红:《我国十年语文课程改革:问题与反思》,《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5]张蕾:《语文教师发展:问题、原因与路径》,《上海教育科研》2015年第2期。

[6]严华银:《教材建设:现阶段语文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中学语文教学》2014年第10期。(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编李平]

猜你喜欢
语文教育课程改革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