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阅读与写作”部分,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注重写作过程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重视写作过程中交流与沟通、作品的修改与反馈,引导学生反思写作过程,建立一个能让学生分享与反馈的平台,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取得进步。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过程写作法
*本文系2017年安徽省教育科学重点项目“高中语文过程性写作试验研究”(编号:JKZ1707)研究成果
过程写作法是写作教学中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成果写作法相比,过程写作法将写作过程作为教学的重点,以一系列课堂写作活动为载体,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写作过程的趣味性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协作,整个写作过程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合作氛围里进行。由于写作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和创造过程,所以对它的划分至今仍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多数人认为写作过程主要包括:预写作、打草稿、修改、校订和发表五个阶段,它们相互交叉、循环反复,整个写作教学过程可通过这五个主要阶段逐步展开。本文根据教学实践,探讨过程写作法的优点与困惑,及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一、过程写作法的优点
在过程写作教学模式的实践中,重在强调“预写作”,即写作前的头脑风暴,拓宽写作思路,关注写作过程,适时指导,学生克服了无从下笔的难处;相比较只注重写作结果的传统写作模式,过程写作法有以下优点:
(一)拓宽思路,排除畏难情绪,提高自信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课程内容/学习任务群5/阅读与写作如是说“……捕捉写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可是,学生写作的大敌就是捕捉不到写作灵感,“万事开头难”,大脑一片空白,无从下手。过程写作法基本克服了这一难题,教师在“预写作”阶段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头脑风暴拓宽写作话题;在自评和互评过程中,学生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话题,有了下笔的入手点。这让学生觉得写作不是个人的事,有同学和老师随时会给予答疑解惑,一起前进,因此不再害怕写作,排除了畏难情绪,在循环修改中,看到自己文章的点滴进步,甚是欣喜,对自己今后的写作充满信心。
(二)规范流程,知晓写作过程,养成好的寫作习惯。
使用过程写作教学模式后,师生重视了“预写作”,明白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正式开始写作之前,需要收集材料、头脑风暴拓展话题、罗列提纲;成文之后,知道自我反省,自我修改,整理写作技法,总结写作经验。掌握了写作流程,便会自主运用过程写作法练习写作。这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三)互批互改,协作共赢,发挥育人功能。
过程写作法的教学活动过程,是师生合作、探究的过程。预写作时,六至八人一组,个人提出自己的想法,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拟写提纲;拟好提纲后,依据提纲独立完成文章;成稿完成后,互相交换阅读,提出意见,再次修改文章。在写作、修改的过程,学生要诚恳的提出修改意见,虚心的接受被修改,在交流过程中要谦卑有礼,以理服人,才能达到协作共赢、共同进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彬彬有礼、不卑不亢的说话风格,促进了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方面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起草、修改与重写,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过程写作法不同于传统写作中拿笔就写,“预写作”阶段,许多学生都能在教师设置情境提问时,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这样充分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6)“提升思维品质,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语文活动实践经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在“修改”阶段,学生根据教师和同学的意见修改或重写,有助于发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能自觉的分析和反思自我,用批判的眼光看自己和同伴的文章,增强了思维深刻性和思辨性。
二、过程写作法的局限性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过程写作法不但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而且在反复修改文章的过程中磨炼学生的耐心,提高了学生接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能力。过程写作法虽然有诸多优势,但在教学实践中也有很多困惑:
(一)过程写作法的课堂教学不易控制。
学生的个人经历和思维各有不同,对已有写作知识的掌握也参差不齐,因此写作过程很难统一进度。在合作、探究、修改时,个别学生容易偏离主题,因此过程写作教学课堂更需要教师细心而敏锐的监控,关注学生需求,因材施教。
(二)写作流程长,修改次数多,学生难免有懈怠情绪。
作文教学是穿插在阅读教学之间的,没有整段的作文教学时间。但过程写作法写作教学,一篇文章预写作约占70%时间,初稿完成后自我修改,小组互改,教师修改反馈,个人再次修改并定稿,前后差不多需要一个月时间,部分学生改着改着就懈怠偷懒了。
(三)无系统的写作教材作为教学依据,供学生展示交流作品的平台较少。
写作教学在教材中一直处在边缘化,没有明确的序列写作指导,现在出现了“新课标”——“旧教材”甚至是“无教材”尴尬。教师只能依据新课标要求,根据现有积累进行不够系统的写作教学训练。新课标课程内容要求“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创造更多展示交流学生作品的机会和平台,激发学生文学创作的成就感。”但现实中,学生最多在课堂朗读交流,能发表学生作品的平台相对较少,很难让学生在作品发表中获得成就感。
三、过程写作教学法在语文写作中的运用
总体来说,过程写作法优点大于弊端,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发挥优势,克服局限,达到优化。以下内容是借鉴美国语文教科书《语言》中的《第四课描写人物》教学设计对必修一“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进行重新整合设计为例:
设计话题如下:以“记自己熟悉的一个人”为话题。要求:(1)结构:一线串珠式;(2)表现手法:细节描写。
(一)預写作
“预写作”就是做好写作的准备,约占整个写作的70%功夫,像运动前的热身,但最容易被忽视。在这个阶段,学生要:(1)选择话题;(2)确定目的、形式、读者。准备写作时,学生必须思考写作目的是什么,无目的作文不可能有突出的观点。以“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学设计为例,学生首先要选择和话题相关的写作对象,头脑风暴的方式写出了: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姐姐、某同学、门卫、清洁工等。熟悉的人很多,但不是都可以用来写作,需要精心筛选。进一步学生在搜寻“线”,罗列出了:妈妈的脚步声、妈妈的微笑、妈妈的留言条、爸爸的背影、奶奶的煤油灯、那一声叹息、雨中的身影、清晨的扫地声、老照片等等。人物和“线”确定了,只是知道了写作方向,还要考虑写作目的,写这篇文章是要歌颂、批评、怀念还是反思,同时还要有读者意识,所写的文章读者群是谁,读者群期待读什么样的文章,有的放矢的形成思路,完成写作提纲。
(二)打草稿
学生把罗列提纲时的构思草拟成稿,重在把想法写下来,不必较多考虑写作细节,不要停留,尽量一气呵成,完成初稿。这个过程中教师细心观察学生的写作活动,学生如有问题,可及时提供帮助,排除学生因个别问题卡壳,无法进行下一步。在教学过程中,一部分同学“一线串珠”的线总是确定不好,不知道什么样的事物可以当作“线”,教师予以指导,作为“串珠”的“线”,可以是物、事、一种思想情感,只要能够体现选材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文章的主题思想即可。另一部分同学却是对“珠”的选择出现了问题,事件不够典型。运用一线串珠法,一要有珠,材料要一个比一个棒,像珍珠一样光艳夺目;二要有美丽的彩线,必须选用最能体现文章主旨,又能贯穿全篇的连缀物;三要贵藏忌露,有虚有实,或明或暗,形成文章的起伏变化,既不能让读者一目了然,又要让读者有迹可寻。在写作过程中指导,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呈现自我较满意的作品。
(三)修改
在初稿完成后,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修改。文坛泰斗列夫·托尔斯泰说:“不要急于写作,不要讨厌修改,而要把同一篇东西改写十遍,二十遍。”作家艾芜说:“写作还有一个过程,就是修改过程。修改时,把作品当成不是自己的,从别人的角度上去吹毛求疵,冷静地修改。”过程写作法正是把两位大家的观点逐步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课程内容要求“……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结果。”过程写作法正是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学生主要观察“一线串珠”的“线”是否运用恰当,是否起到了串联作用;其次文中是否有细节描写,运用了哪些细节描写的方法。教师进一步指导细节描写的方法:细化动作,锤炼字词;变换角度,细致描摹;巧用修辞,凸显神韵。
(四)校改
这一阶段侧重修改文中存在的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错别字、病句、标点等细节性错误。如“他是皮肤不黑也不白的农民”这种模棱两可的话作文很忌讳出现,指导学生修改语言要有为主题服务的意识,修改为“他是小麦色皮肤的农民”,表达清晰多了。教师也可选择两三篇学生作品在投影仪上进行放映,修改错误,评价内容,与学生一起对该作文进行评分并给出修改建议。主要的目的是教给学生评价作文以及如何修改的范本,使学生能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文章。
(五)上交或发表
在小组内朗读彼此的定稿作文,小组推荐优秀作文在班级朗读展示,组员或班级其他同学点评,发现优点,共同学习。全班作文整理装订成册,优秀作文推荐发表到相关校园网、报刊杂志等相关平台,激励写作热情,让同学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结果。
总之,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过程写作法将作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教学案例探讨,让学生从中获得写作训练,增强学生的写作意识;过程教学法的实施,必将给我国语文写作教学带来更多的启示和益处。
(作者:周淑粉,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师)
[责编尹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