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胜先 吴丹
摘要: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自我发展,个体融入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在教学中,欲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必须做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主题阅读与群文阅读相结合,这样才能双管乃至多管齐下,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主题阅读;群文阅读;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四个方面。它们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自我发展,个体融入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
温儒敏教授曾说:“仅靠语文教材,是无法提高语文素养的。”因此在教学中,欲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必须要做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相结合,主题阅读与群文阅读相结合,这样才能双管乃至多管齐下,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高中学生的阅读量加大,课内阅读仅占所有阅读量的很小部分,但这是提高阅读能力、培养核心素养的基础和根本;课外阅读时间、空间和内容都是开放而灵活的,这是拓展视野、提高学生各项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保证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需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只有课内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才能有力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的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要学好各类语文课程,掌握丰富多彩的文化,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就必须将课内语文学习与课外语文学习相结合。
(一)课内阅读重在得法,也要结合课外阅读
语文教师要注重课内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课内阅读中积累语言,训练思维,掌握阅读方法。教师阅读教学所确定的目标尽量涉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既包括语言和思维发展的目标,也包括审美及文化积累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讲解,更多的则是组织多种听说读写的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感悟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课内阅读主要是对语文必修和选择性必修教材中的文本进行阅读理解,培养感受形象、品位语言、体验情感等方面的能力。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教师要指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学生在预习中有必要知人论世,在复习中有必要拓展延伸,这就需要扩大阅读,这就必须开展课外阅读。如学习《前赤壁赋》,学生在预习时要查阅苏轼的生平等有关资料,在复习时可阅读苏轼的《后赤壁赋》和其他相关诗文。再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让学生提前预习,掌握《红楼梦》这部名著的常识和文本中重点句子,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对重点句子进行研讨,然后由重点语句的阅读扩展到整本书的阅读,学生经过这样由点带面的阅读,在大量阅读与语言积累的基础上,不知不觉中理解经典作品、传承优秀文化。
在必修课程中有“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这不光要在课内进行,也要在课外实施。一般是语文教师课内布置、指导并组织研讨,学生课外花大量时间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要求学生课外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及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要求学生课外通读全书,勾画圈点,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抓住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品的价值取向,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这些阅读需要教师课内指导,学生阅读大多是在课外进行。
(二)课外阅读重在增效,也要结合课内阅读
知识就是力量。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有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学生不读课外书的情况非常普遍,全社会的阅读水平也有比较明显的下降。”中学生正是心理和心灵发展的关键时候,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滋养心灵。
高中学段,学生所有阅读都必然会在大量的感性积累的基础上,进而提升其对语言、思想、文化的感悟能力。课程目标指出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几个方面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而课内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很难只在课内时间完成大量的阅读任务,必须要把课外阅读这块田地经营好,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一个好收成。
课外阅读也并不是随心所欲,学生一定要在语文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进行,教师必須向学生推荐读物,并给予阅读方法的指导,还得经常检查和督促。也就是说课外阅读不是孤立的行为,离不开课内阅读所学到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课外阅读只有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有组织、有方法地开展,学生才能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各个方面提升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
比如,在传统文化学习方面,要求学生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审美情趣,掌握文化知识,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语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经典的中国古代诗歌和散文,特别是先秦诸子散文、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也可组织同学依据作家、作品意象及作品情感等进行课外材料搜集和拓展阅读。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组织他们或写作或演讲或表演,这样学生的语言修养和文化内涵便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升。
语文课内外阅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向课内阅读要方法,向课外阅读要效益,课内外阅读双管齐下,内外接合,相互促进,必能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以全面提升。
二、主题阅读与群文阅读相结合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是两种不同活动实施方式而又相互促进的阅读,主题阅读与群文阅读则是两种不同的内容组织方式而又相互兼容的阅读。
(一)主题阅读侧重主题,可兼顾群文阅读
主题阅读的说法来源于《如何阅读一本书》,是阅读的又一个高层次。这种阅读方式,不再只是一篇文章,一本书的阅读,而是一种针对同一主题,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大量书籍的方法。它可以有效避免零散阅读所造成的知识碎片,容易遗忘,思考重复而不深入等问题;它不仅能够使人有效加深记忆,多角度、更全面的理解同一主题思想,从而快速地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主题阅读包含四个步骤:
步骤一:确定主题
进行主题阅读首先要确定一个主题,要确立一个明确的主题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确定一个学生都有兴趣且有意义的主题,难度很大。所以确定主题时要注意两点:第一,尽量选择相对熟悉的主题来做专题阅读;第二,尽力选择开口较小的主题。
步骤二:确定并列出书目
确定好要研究的主题,接下来则需要带着问题去寻找相关书籍。所以要列出书的目录。另外尽量收集该主题方面经典的书籍,划出与该主题的相关内容,这样在阅读的过程中,才不会徒劳无功或事倍功半。
步骤三:写出阅读计划
列好了书单,就应该列出一份详尽的阅读计划。在大概了解这些书籍的内容之后(大多是看目录),根据书籍的篇幅或者难易程度,为每本书籍设定一个阅读期限。如果阅读速度不快,可以设置一周一本或者二周一本。
步骤四:阅读和思考整理
带着主题意识,围绕一个主题读很多位作者的书,或者围绕一个作者读很多本书。阅读过程也就是寻找答案的过程,并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在这一分析与探究的基础上,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等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便能得到发展与提升。
主题性阅读是我们帮助学生搭建知识体系,进行思维深化,有效得到文化熏陶的有利途径。可是主题阅读在实际操作中工具化的取向,片面性的特点很明显。具体表现在:文本的思想内涵挖掘不够,语言的审美鉴赏不够,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强化不够。语文教师要加强指导和把控,确保阅读的有效性。
主题阅读的关键就是围绕主题大量阅读和探究,这里围绕主题的大量著作和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群文(文本,包括著作)。所以说主题阅读离不开群文阅读,同时其阅读活动的开展自然离不开课内和课外阅读。
(二)群文阅读侧重议题,可兼顾主题阅读
群文阅读是相对于主题阅读而言的另一种阅读方法。它是指围绕一个议题所选择的一组文本,是一组结构化的文本,而不是几篇文章的简单叠加。学生进行群文阅读能有效地提高其比较、整合、理解、鉴赏等阅读能力,也可有效地训练其理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在大量相关文本的阅读中其文化知识和思想感情都得到提升。群文阅读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真正落实。
群文是围绕议题的一组文本,这组文本有这样几种组建方式。
1.以主题为纲组织群文
主题是文本的思想,围绕某一个思想组织若干文本。如围绕爱国主题,可以将《离骚》《烛之武退秦师》《少年中国说》《我爱这片土地》等作为一组群文。
2.以作者为纲组织群文
重要作者的重要作品我们可以作为一组群文来学习。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念奴娇·昆仑》《水调歌头·游泳》等作为一组群文。
3.以写法为纲组织群文
不同作家写不同作品常常采用同一手法,如《故都的秋》《祝福》《《卖炭翁》《钱塘湖春行》等都运用了白描手法,可以將此作为一组群文。
4.以文体为纲组织群文
为了掌握一种文体,可以将同一文体的文本组成一组群文,如同样是新闻的《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飞向太空的航程》等可作为一组。
群文中的每个独立的文本都要学习,重点要学习的是几个文本的共同点,即议题。语文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此加以研讨,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逐一学习、也可以重点学习一篇,然后拓展到其他几篇。由以上分类可见,群文阅读有时是围绕一个主题,此时的群文阅读也就是主题阅读。
(作者:夏胜先,安徽省淮南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主任;吴丹,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一中教师。)
[责编夏家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