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俊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信息时代的进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和深入,给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合理地使用互联网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可将抽象化具体,可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而这一系列环节的设计,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寻找互联网技术教学应用的最佳切入点,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从而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数学教学;融合创新;课堂效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互联網教学方式已被广泛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鲜活了起来。互联网技术与数学教育互相交融、互相整合的“一体化”逐步深入,现代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媒体互相结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个绚丽的前景。在数学教学中,互联网多媒体教学的有效运用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了极大的可能。其呈现形式的动态化、有声化和具体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求知的心理状态,促进了师生互动与情感交流。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效教学,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扬长避短,切忌“墨守成规”与“满堂电灌”。
一、运用互联网教学,应着眼于激活学生思维,切忌“墨守成规”
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认识全过程,包含着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良好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而生的,它依赖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与一个人的思维素质及其所受的思维训练密切相关。根据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教师在运用互联网教学时,要为学生创造可参与的环境,并开拓思维空间,增加思维的自由度,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圆,把这个圆平均分成2份,并突出其中的一份,提问:每份是多少?再把这个圆平均分成4份,突出其中的一份,提问:每份是多少?最后把这个圆平均分成8份,突出其中的一份,提问:每份是多少?教师分别在屏幕上进行演示,每演示一种分法,都启发学生思考:每份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最后提问:同样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为什么每份的数量却不同呢?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和研究,从而得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单位“1”的几分之一。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多角度地思考,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探求。这样做不仅较顺利地将具体形象的事物转化成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分析能力,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由于互联网多媒体的引进,使得课堂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使原本抽象的教学内容化为形象具体,但同时也使学生的想象力受到了限制,很容易导致对其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的不足,如果不妥善运用多媒体,很容易使学生处在一个缺乏抽象思维的教学空间。在一些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设置的精美画面、美妙的音乐以及被层层化解的毫无难度的难点,使学生不必进行艰苦的思考就能轻而易举地“接受”知识,从而使思维僵化——“墨守成规”。如果这样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能力,反而会削弱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
二、运用互联网多媒体教学,应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切忌“满堂电灌”
无论网络多么先进,课件设计多么巧妙,它终究是冷冰冰的机器,无法代替充满感情的老师。老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也许就能打动学生的心。因此,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多媒体运用的时机,切实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并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切忌将充满人情味儿的师生关系变成冷冰冰的“人机”关系。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由于大量使用事先已经输入好的内容,很容易造成教师上课只知一味地点鼠标,处处让计算机“代言”,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不仅不能让学习者获得完整的知识结构,更容易造成师生间情感的缺失。情感是数学教学的润滑剂、催化剂,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及对数学真理的追求。过多地依赖互联网多媒体教学,必然会削弱师生的情感交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避免“满堂电灌”。
总之,让互联网走进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改革,有针对性地使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教学中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它对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加锋,张玲.浅析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的实践运用[J]. 科学中国人,2017(7X).
[2]郭文芳.浅谈多媒体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3).
[3] 刘亚芝.小学数学课堂因多媒体而精彩绽放[J].中国校外教育,2013(13).
[4] 颜剑英.恰当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课堂[J].文理导航(下旬),2010(11).
(本文系“‘论坛杯2019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展评暨全国数学名师工作室论坛活动”获奖教师文章)
(责任编辑:韩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