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雨亭
【摘 要】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语言,尤其是低龄的小班幼儿,他们喜欢以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思想和感受。由于他们的手部力量较为薄弱,想法也比较童趣简单,因此在用绘画表达想法的过程并不顺畅。在绘画活动中,笔者发现小班的幼儿特别喜欢边说边画,因此,在小班美术活动中笔者尝试了和幼儿一起“说一说”。
【关键词】小班幼儿;绘画能力;培养
一、画前说一说,丰富经验感受
小班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并不那么敏锐,他们经常忽略一些细节。因此,让幼儿们在绘画前进行充分的讨论,不仅可以帮助幼儿们仔细观察,还可以增加幼儿对绘画内容的兴趣。
例如,在画梨子之前,让幼儿们谈论苹果的形状、颜色、口味、吃法等。由于苹果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水果,所以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个时候幼儿的兴趣就可能很高,有很多话题。有些幼儿说:“苹果红红的圆圆的。”有的说:“苹果很甜,长在树上。”还有人说“我还吃过绿苹果!”……讨论的气氛非常活跃,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热情和主动性,丰富了对作品的感受。
二、画中说一说,营造审美意境
小班幼儿大多以自我为中心,约束能力较差。当他们认真地做某事时,常常自言自语。如果在绘画过程中不允许他们说话,反而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因此,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氛围,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边画边说。
儿歌生动形象,顺口好记。用儿歌导入可激发幼儿学画的兴趣,使幼儿的记忆力和想象力得到发展。在玩色活动《彩色的雨滴》中,直接让孩子画单一的短直线,孩子们画了没多久就会失去兴趣。但如果边画边引导孩子们念一念歌曲《大雨小雨》中的歌词:“大雨哗啦啦,小雨淅沥沥,哗啦啦,淅沥沥,大雨小雨快快下……”这样一来,便能大大激发孩子们的创作兴趣,也能通过歌词注意到绘画大雨小雨的不同技法。
三、画后说一说,表达独特审美感受
小班幼儿处于涂鸦时期,绘画技巧较差,因此这些画常常会显得有些“凌乱”,他们天真烂漫,却又因绘画技法有限,有时画中所表达的内心世界常常另大人们摸不着头脑。这就需要我们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孩子的所思所想,体会画作的独特、天真、有趣……
(一)幼儿自我评价
幼儿大多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都喜欢介紹自己的作品。我们应尊重孩子,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评价的机会,把主体地位还给幼儿。如:有一次,何沐在纸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旁边还画了许多密密麻麻的小短线……笔者猜来猜去也猜不出这幅画画得到底是啥东西。后来一听他自己介绍才知道:原来他画的是一个大大的梨子妈妈带着小小的梨子宝宝到草地上散步,草地上的小草长的很多很多,梨子宝宝躺在草地上,就像躺在一张软软的大床上……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天真和大胆呀!
再如:在一次自评中,萱萱这样说道:“我觉得我的画很漂亮,我用了红色、黄色、粉色。”下面的孩子听后都鼓掌了,活动结束后笔者发现很多孩子都学习她的涂色方法,促进了幼儿的绘画技能。
(二)幼儿之间的互评
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差异受到生活和能力的影响,因此他们对绘画作品的理解以及绘画创作的过程是有一定差异性的。幼儿之间的互评主要是在教学中重视以幼儿为教育根本的教学观念,可以先让幼儿说一说创作的作品中最喜欢哪幅画,为什么喜欢这幅画?这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相互启发以及相互补充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提升幼儿的自身审美能力。
如:在幼儿之间的互评过程中,嫣嫣说:“我非常喜欢泽宇的画,因为泽宇画的太阳戴了一副墨镜,有点酷,我画不像。”既表达了自己的审美,又对泽宇创作出来的绘画作品予以肯定,并且还可以激励泽宇小朋友在绘画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上面的评价我们能够推到幼儿接受好评的时候内心的喜悦以及成功感。介于此,幼儿的创作欲望和良好的审美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教师给予的评价
评价要有话可说,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在幼儿操作时,我们要细心地观察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不断提升的地方。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评价时,尽可能正面的评价,即使幼儿有细微的进步都要加以表扬,不足之处要进行建议方向的评价,尽可能以商量的口吻提出修改意见,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幼儿只有在宽松的游戏氛围中才能自由地发挥,才会出现更有创意的作品,幼儿玩色的潜力就能得到充分挖掘。
在绘画后的说能够让孩子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艺术认知与体验,分享绘画内容,更能帮助我们走进孩子的内心,欣赏他们的作品。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形式的画后说,引导孩子们分享:你画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你画这幅画心情是怎么样的……把自己的想法和心愿告诉大家,而且还了解了别人的感受,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养成了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与此同时孩子们在相互学习中也提高了绘画能力。
实践证明,重视幼儿绘画中的“说”是小班绘画活动中不可忽视的,教师们只要机智的在绘画活动中让孩子们开心的“说”,每次活动中孩子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大胆表现、创造,自信心不断地增强,画面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参考文献:
[1]丁园.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绘画能力[J].学苑教育,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