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以这么做

2020-05-28 09:38王小庆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0年1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

摘要:从教师的角度看,一本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书,往往需要具备如下几个特点:第一,著书者必须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第二,著书者必须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真正实践者;第三,著作必须提供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做法及其相关工具;第四,书中提供的教学案例最好围绕教材所推荐的阅读“书目”展开,至少要与教材内容息息相关。吉忠兰和她的《从整本书精读到群书阅读》,就符合这几个特点。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思维导图 阅读单

从教师的角度看,一本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书,往往需要具备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著书者必须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第二,著书者必须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真正实践者,简单地说,是一个“下水”的人。

第三,著作必须提供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做法及其相关工具,从而能让教师按需取用。

第四,书中提供的教学案例必须围绕教材所推荐的阅读“书目”展开,至少要与教材内容息息相关。

这最后一个特点,其实有点过分,有良心的阅读推广者甚至认为这多少违背了阅读的初衷。是的,阅读,尤其是整本书的阅读,是一个习惯,而不是一种功课。即便提倡“整本书阅读”进教材的温儒敏先生,也曾说:“我不太主张名著阅读(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当然课内可以安排一些内容,比如初中的做法就是简要介绍某一种书的基本情况,激发读的兴趣,重点放在提示读这一类书的基本方法。”但不幸的是,如若不“課程化”,教师便不知所措。因为在他们眼里,“整本书阅读”当下已然成了教学计划中的一项,唯有技术化处理,方能使师生“收获满满”。

这大约便是市场的刚需,也使得这类图书的写作和出版多少面临一些尴尬。但这其中,仍有些好书值得我们去阅读,去推荐。

比如吉忠兰的《从整本书精读到群书阅读》。

吉忠兰和她的这本书,就符合上述几个特点。尽管她并未刻意地从技术层面去满足“整本书阅读”之于应试的要求,但她在教学上所做的种种努力,仍然很好地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思路与方法、样例与工具。

一、唯有读书人,才能点亮阅读的灯

在书的第一章《写一个冗长的开头一我与“阅读”的前世今生》中,吉忠兰记述了她的“阅读史”,其中的内容无非是小时候几乎不读课外书,老师又不讲课外知识,后来碰到一个引路人,从此爱上了阅读,改变了自己的视野和人生一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经历无不给人以启示:阅读不分先后,任何时候都能成为你的起点;同时,唯有你自己的阅读,才能带动学生的阅读。

事实上,在这一经历中,吉忠兰的感受是刻骨铭心的。她说:“童年的阅读启蒙多么重要,如果一个孩子错过了阅读的敏感期,想要再引起他对文字的兴趣,其实很难。”“书读多了,格局自然不一样。我们要将世界带进课堂,而不是将孩子们囚禁于一本教材、一间教室。”正因如此,她不仅在课堂内开始了阅读教学的旅程,也在家中陪伴女儿浸润在阅读的气息当中。

带着孩子阅读并非一件简单的事。因为自身阅读积累的缺乏、学问素养的不足以及教学经验的欠缺,她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遭遇了重重困难——

那些经历了时间洗礼而成为经典的作品,我在初读时常觉索然无味。但我固执地每晚给女儿读书,读了很多像《妈妈讲故事》等书中的短小故事。我没有时间和精力给他们朗读整本书,甚至连读一个小故事的时间都少得可怜,我很少给他们上图画书阅读课。

现在看来,这些困难的背后,都有着深刻的背景,有着许多我们亟须解决的认知与教学问题。但是,作为一名热爱阅读、热爱阅读教学的点灯人,吉忠兰最大的优点,便是她从不轻言放弃。自从第一次上整本书阅读课《夏洛的网》之后,她坚持一本一本地给学生读书,让他们在日积月累中集聚对文字的敏感,坚定对美和善的追求。

有时候,只是纯粹地朗读,安静地聆听;有时候,会在悬疑处停下来猜测情节,或者进行话题讨论,也会设计一些读写互动的小练笔。

二、方法与工具,多么令人欣喜

毫无疑问,阅读的推动,并非简单地让学生读更多的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教师怎么教,这些问题也许更加实在,也更加紧迫。

吉忠兰的这本书分为两辑,第一辑“回溯来时路一我的阅读和整本书教学历程”讲述的是她的阅读和教学经历,第二辑“课堂风景线一我的整本书精读和群书阅读案例”则更多地呈现她的教学案例。而穿插其中的,是她对整本书阅读教学和群书阅读教学所做的种种探索,以及她这几年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她所提供的不少关于阅读教学的方法和工具,能让一线教师大开眼界,获益匪浅。

对整本书阅读教学,吉忠兰的基本做法是“读”,具体地说,是“大声读给学生听”。

如果是简短的图画书,她会读完全书,并一路指点学生思考;如果是较长的童话书或者是小说,她会择取重点片段,一边读一边让学生完成相应的理解任务。

朗读,这一小学语文课堂上司空见惯的教学方法,在吉忠兰手上被用得炉火纯青,也成了她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一大亮点。

除了“读”这一基本方法,吉忠兰在书中还介绍了几种极为有用的阅读教学方法一先是选书,再是思维导图和阅读单,之后是续写指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从选书到导读》这篇文章非常实用,讲到了几个选书的原则: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提升阅读品位、阅读能力,有助于吸纳语言,教师自己喜欢,等等。尽管这些原则我们都耳熟能详,但我们在给学生选书时,是否真正做到了呢?

吉忠兰是运用思维导图的高手,她的思维导图,有表格式、阶梯式、桥形图、地图式、树状图等,据说家长们把这些图戏称为“心电图”。阅读课堂中是否必须使用思维导图,或者如何使用,我并没有专门的研究,但我觉得,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方法,思维导图能让文本中的线索与关系清晰呈现,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至于阅读单,吉忠兰更是广泛采用。无论是图画书、童话书的单本阅读教学,还是群书的比较阅读教学,她都能设计出一些一目了然同时又直指文本核心内容的阅读单,从而让她的阅读课堂如虎添翼,效率陡增。

在《授人以渔一整本书的精读策略例谈》一文中,吉忠兰对这几种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了综合的回顾:

低年级,大声读给孩子听是激发他们自主阅读兴趣的最好选择;中年级,采用潜入式伴读的方式,带领孩子们在文本中“出生入死”,习得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高年级,借阅读单助力推进,提升孩子自主阅读、深度思考的能力,通过读书交流会等形式,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其實,书是读不完的,因此,“整本书阅读教学”为学生提供的,更多的应是阅读的兴趣与策略,而不仅仅是书的内容。对这一点,吉忠兰的认识非常清醒。她说:“这些年,无论是导读,还是交流课,我都从最初关注情节,到更关注阅读策略、语言和写法。”

三、题材:呈现一个更加丰富的世界

在本书的第二辑,吉忠兰提供了大量的整本书或群书阅读教学的案例。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书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包括了我们平时忽视甚至有意回避的方面。

从目录上看,包括图画书、童话书、亲近自然、热爱生命、孩子的爱情、黑鹤作品、直面战争等体裁或主题。

在图画书和童话书体裁的教学案例中,吉忠兰或许在试图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她为图画书教学设置的一般流程是:导入十讲述(交流)+话题讨论(在《我家是动物园》的教学设计中,则增加了“拓展仿编”环节);而在童话书的教学中,她一方面坚持“讲故事”,另一方面尝试用“情节图”来梳理故事梗概(如《银孔雀》),或者运用阅读单来促进学生的“读、想、议”(如《时代广场的蟋蟀》)。

而后面几个话题,则更多地涉及书的内容或主题一有死亡,有爱情,甚至有战争。尽管限于学生的年龄,这些话题未必能聊得深刻到位,但作为一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能想到这些主题,已经彰显了她的文化视野和对儿童成长的深度思索。

阅读是自由的,我并不主张所有的阅读都以课堂教学为媒介,我甚至不愿意对阅读教学的所谓风格评头论足,但是,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阅读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所做的阅读推动,的确能让“整本书”或者“群书”的阅读走向持久,走向深入。

而吉忠兰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位阅读推动人。

(王小庆,自由教师。编、著、译教育书籍多种,主要作品有《带着思想去评课》《日有所诵·英文诵读》《小学生名家读本》等。主要研究方向:中英文教学、儿童诗歌、教师培训等。)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
基于思维导图的PBL教学法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探究
学海无涯“图”作舟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