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华 李西雷 郜四羊 鲍传和
摘要 本文对所收集的野生铜鱼进行了为期40 d的池塘驯养试验。结果表明,铜鱼虽然是一种应激性非常强的鱼类,但通过增加运输前后的抗应激处理及小水体暂养、补充鲜活饵、增设池塘流水条件等措施,可有效提高铜鱼驯养期的成活率,为下一步成功进行池塘养殖奠定基础。
关键词 野生铜鱼;池塘养殖;驯养
中图分类号 S9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007-5739(2020)09-0209-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A 40-day pond domestication test on the collected wild Coreius guichenoti was conducted in this pap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though Coreius guichenoti was a very stressful fish,the survival rates of Coreius guichenoti during the domestication period could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through measures such as increasing anti-stress treatment before and after transportation,temporary water body rearing,supplementing live bait,and adding pond water conditions,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successful pond culture of Coreius guichenoti.
Key words wild Coreius guichenoti;pond culture;domestication
铜鱼(Coreius heterodon(Bleeker))是长江中上游的一种重要经济鱼类,其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鲜美、含肉率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20世纪80—90年代以前一直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渔获之一[1]。由于长江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目前野生铜鱼资源量急剧减少。
我国早在20世纪60—70年代就已对铜鱼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近年来在铜鱼的生物学特性和养殖应用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2-7]。多年来,铜鱼的人工池塘养殖尚未得到推广,主要原因是铜鱼是一种应激性非常强的鱼类,加之其易患小瓜虫病,人工驯养初期的死亡率非常高[8-13]。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铜陵四桢渔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与安徽农业大学开展了铜鱼池塘驯养试验。现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铜鱼。本试验所用铜鱼为野生,由长江铜陵段渔民用刺网捕捞收集,用安装充氧设备的运鱼车运输,运输时间不超过1 h。运输成活率为100%。2018年10月共收集110 kg铜鱼,体重20.7~334.4 g,全长14.6~33.4 cm。
1.1.2 水源水质。驯化养殖试验用水为引自长江水,池塘水质pH值为7.2~8.0,溶解氧含量达5.5 mg/L以上,水质清新无污染。
1.1.3 暂养池和驯养池塘条件。暂养池为2.5 m×4.0 m的长方形水泥池,池深1.5 m,水深1.0~1.2 m,池底和池壁均有瓷砖贴壁,有进、排水口。水交换为1 h左右1次。驯养池是面积为1 800 m2的土池,有独立的进、排水口,设有微孔增氧、1个2 m2的饵料台。驯养池塘的消毒、施肥等同一般养鱼池塘处理。
1.2 驯养方法
1.2.1 入池前抗应激及消毒处理。野生铜鱼在运输过程中使用抗应激药物处理,到养殖场后采取调节水温、消毒处理、入池观察等措施。消毒采用15~20 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鱼体10~20 min,或用3%~5%食盐水浸泡鱼体10~15 min。
1.2.2 暂养与恢复。暂养期间,连续3 d全池泼洒抗应激的药物,并将体表受伤严重的、活力较弱的铜鱼剔除。每天保证流水3 h以上。每天投喂水蚯蚓等活饵,投喂量为体重的1%,如果投饵1 h后无残余,隔天可适当增加投喂量,如果有残饵,可减少投喂量。暂养期间,注意捞除死鱼,并观察鱼的活动情况。暂养7 d后可移入驯化池进行驯化。
1.2.3 入池驯化。铜鱼移池可在全池泼洒“泼洒姜”后1 h拉鱼。放入驯化池前,检查铜鱼体表有无小瓜虫包囊,如果有,可以暂停移池,在暂养池里进行药浴处理,处理方法为连续3 d泼洒本草虫净2 g/m3+内服瓜虫净0.2 g/kg体重,内服药与饵料混匀,连续投喂5 d。
1.2.4 训食。铜鱼入池后,先停食1~2 d。开始训食时,要全池投喂,投喂时长40 mim/次,每天早晚各1次,投喂量可按存塘鱼量的2.0%~2.5%;饲料开始多采用鲜活底栖软体动物,如河蚌、螺丝、水丝蚓等,去壳切碎与饵料拌匀,沿池塘四周距岸边1 m距离投放饵料,投喂后1 h,检查铜鱼的吃食情况,调整投喂量;以后逐渐缩小饵料投放区域,同时,饵料中的鲜活动物料比例也从刚开始的100%逐渐减少,直到完全由颗粒饲料替代,至此,训食结束。为了加快铜鱼训食,池塘中适当投放花白鲢鱼种,规格在100 g/尾左右,数量一般为300~450尾/hm2。
1.3 日常管理
加强驯养池塘水质管理。每天测定水温和pH值,保证水体pH值在7.2以上;15 d测1次水体氨氮、溶解氧等水质指标,保证水体溶解氧为5.0 mg/L。铜鱼驯养池塘一定要保证流水条件。
2 结果与分析
铜鱼经过7~15 d暂养,死亡率达32%;检查死鱼体表及内脏,未发现明显病灶,分析死鱼应该是运输过程及入池过程中操作带来的应激所致。经过40 d左右铜鱼训食结束,成活率为 50%。
3 结论与讨论
阻碍铜鱼池塘养殖发展的一个因素就是铜鱼的应激性强,在运输、养殖中死亡率甚至高达100%。因此,在进行收集野生铜鱼进行人工养殖时,尽量缩短运输距离,减少运输过程的死亡;同时,做好铜鱼运输前、中及后的抗应激处理,如采用低温运输,将运输水体盐度调节成等同于鱼体渗透压的盐度,运输前后使用VC、葡萄糖等抗应激药物等,都可缓解鱼的应激反应程度;另外,在铜鱼进塘前增加暂养、恢复阶段,在这个阶段,将铜鱼置于小水体中,便于观察、消毒处理。铜鱼入池前的消毒必不可少,以前公司收集铜鱼时,考虑到消毒对鱼的刺激会导致死亡,省略了消毒这一步骤,直接将鱼放入池塘中,然而,由于池塘的静水条件,导致整个池塘的鱼都患小瓜虫病。因此,在本次试验中,增加了暂养环节,将消毒放在暂养期间进行,既缓解了铜鱼所受的刺激,同时,保证鱼体彻底消毒,这也是后期铜鱼小瓜虫病明显减少的主因。同时,在暂养期间,通过投喂鲜活动物性饵料、泼洒抗应激药物、增大小水体的流水循环,提高了暂养期的成活率。在池塘驯养过程中,池塘必须增设流水设施。这是因为铜鱼是长江鱼类,在流水环境下生长,如果池塘没有流水条件,一是无法满足铜鱼对水中溶解氧的需求,二是静水水体易暴发小瓜虫病。因此,流水条件是铜鱼池塘人工养殖的另一个关键条件。
综上所述,铜鱼池塘驯养成功的几个关键技术,包括抗应激与消毒处理、小水体暂养与恢复、池塘流水条件及训食。只有把握好这几个关键,铜鱼人工驯养才能成功。
4 参考文献
[1] 丁瑞华.铜鱼[J].水产科技情报,1978(3):30-31.
[2] 何学福.铜鱼的生物学研究[J].西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60-76.
[3] 刁晓明,周容树.铜鱼年龄与生长的初步研究[J].四川动物,1994(1):32-33.
[4] 张焱,邓其祥.铜鱼生长规律的数学模式[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31-34.
[5] 刘乐和,吴国犀,王志玲,等.葛洲坝水利枢纽兴建后长江干流铜鱼和圆口铜鱼的繁殖生态[J].水生生物学报,1990(3):205-215.
[6] 向梟,叶元土,周兴华,等.铜鱼肠道、肝胰脏对四种蛋白质饲料的离体消化率测定[J].饲料工业,2003,24(1):50-51.
[7] 黄平.长江铜鱼养殖初探[J].科学养鱼,2004(2):14.
[8] 鲁雪报,刘勇,倪勇,等.圆口铜鱼小瓜虫病的预防策略[J].科学养鱼,2017(8):67-68.
[9] 张建明,郭柏福,张德志.不同种类饵料对铜鱼摄食生长的影响[J].科学养鱼,2016(3):67-69.
[10] 赵建华.圆口铜鱼应激生理机制及缓解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4.
[11] 甘江英,吴斌.圆口铜鱼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市场发展前景[J].渔业致富指南,2012(23):56-58.
[12] 刘飞,但胜国,王剑伟,等.长江上游圆口铜鱼的食性分析[J].水生生物学报,2012,36(6):1081-1086.
[13] 赵建华.圆口铜鱼的生物学及人工驯养研究进展[C]//中国鱼类学会.中国鱼类学会2008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南昌:中国鱼类学会,2008: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