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萍 水裕民 章志兴 叶雪琴
摘要 采用“3414”方案设计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长优2号水稻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长优2号都有一定的增产效应,其中以氮肥的增产效应最为显著,磷肥与钾肥次之。初步得出本次试验最佳施肥量为纯N 243.45 kg/hm2、P2O5 126.90 kg/hm2、K2O 240.90 kg/hm2,N、P2O5、K2O比接近1.0∶0.5∶1.0水平。
关键词 水稻;长优2号;氮磷钾配比;产量;经济性状
中图分类号 S511;S1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9-0006-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The experiment of "3414" design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ratios of N,P and K fertilization on the yield and economic characters of Changyou 2.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P and K all had a certain yield-increasing effect on Changyou 2,among which,the effect of N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followed by that of P and K. It is preliminarily concluded that the best fertilization amount in this experiment was N 243.45 kg/hm2,P2O5 126.90 kg/hm2,K2O 240.90 kg/hm2,and ratio of N,P and K was close to 1.0∶0.5∶1.0.
Key words rice;Changyou 2;ratio of N,P and K;yield;economic character
长优2号系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金华三才种业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以长粳1A为母本、恢KF2为父本配制选育而成的籼粳杂交水稻新组合,2017年4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为了探明氮磷钾不同配比施肥对长优2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为长优2号合理施肥提供依据[1-3],于2018年開展了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择在婺城区第一良种场,土壤类型为黏质土,土壤肥力为中上。
1.2 供试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长优2号,由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提供,发芽率85.2%。试验用肥全部用单质肥,氮肥为含纯N 46%的尿素,单价2.2元/kg,折合纯氮(N)价格4.78元/kg;磷肥为含P2O5 12%的过磷酸钙,单价1.6元/kg,折合P2O5价格13.33元/kg;钾肥为含K2O 60%的氯化钾,单价3.6元/kg,折合K2O价格6元/kg。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3414”方案设计,即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表1);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的近似值,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根据本地以往的试验结果,2水平的施肥量为N∶P2O5∶K2O=12∶6∶12。不设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4-6],小区面积30 m2。区组内土壤、地形等条件应相对一致,区组间允许有差异。整地、设置保护行、试验地区划;小区应单灌单排,避免串灌串排;小区间要筑埂,并用塑料包裹。
基、蘖、穗肥比例氮肥为4∶4∶2,钾肥为2∶4∶4,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分蘖肥在移栽后10 d及20 d各施1次;穗肥在剑叶全展期施入(表2)。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长优2号产量效应的影响
不同处理水稻产量见表3。将处理6(氮磷钾全肥区)的产量分别与处理2(缺N区)、处理4(缺P区)、处理8(缺K区)进行比较,分析氮、磷、钾对长优2号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氮、磷、钾对长优2号均有一定的增产效应,其中以氮的增产效应最显著、磷次之、钾最低。
缺氮区的相对产量为83.74%,缺磷区的相对产量为88.87%,缺钾区的相对产量为89.75%。按照通用丰缺指标来判断,其试验田土壤养分状况,氮相对产量在75%~85%之间,其肥力等级表现为“中等”,施用氮肥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磷、钾相对产量在85%~95%之间,其肥力等级表现为“丰(或高)”,施用磷、钾肥有增产效果,但不显著。氮磷钾全肥区较缺氮区增产1 930.00 kg/hm2,增产幅度为19.4%;氮磷钾全肥区较缺磷区增产1 320.00 kg/hm2,增产幅度为12.5%;氮磷钾全肥区较缺钾区增产1 216.66 kg/hm2,增产幅度为11.4%。
按照每100 kg作物养分需要量氮、磷、钾分别为2.25、1.10、2.70 kg,根据“肥料利用率(%)=[(全肥区作物吸收该养分含量-不施该养分区作物吸收养分含量)/(肥料施用量×肥料中该养分含量(%))]×100”公式,计算出本次试验尿素肥料利用率为24.11%、过磷酸钙肥料利用率为16.13%、氯化钾肥料利用率为18.25%。
2.2 对长优2号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在施用等量磷、钾肥基础上,不同施氮水平处理(处理2、3、6、11)的产量和产值由无氮、低氮、高氮、中氮递增,产量分别为9 933.33、10 453.33、11 863.33、11 406.67 kg/hm2。处理3(低氮)、6(中氮)、11(高氮)的产投比分别为2.14、4.83、1.97,施氮效益以中氮水平处理最高(表4)。
选用处理2、3、6、11,求在当地最佳磷、钾肥施用量下的氮肥效应一元二次方程,为y=9.796 6+14.601 67x-30.092 6x2。
在施用等量氮、钾肥基础上,不同施磷水平处理(处理4、5、6、7)的产量和产值由无磷、低磷、高磷、中磷递增,产量分别为10 543.33、11 030.00、11 863.33、11 160.00 kg/hm2。处理5(低磷)、6(中磷)、7(高磷)的产投比分别为1.11、1.86、-0.11,施磷效益以中磷水平处理最高(表5)。选用处理4、5、6、7,求在当地最佳氮、钾肥施用量下的磷肥效应一元二次方程,为y=10.449 4+25.81x-147.037x2。
在施用等量氮、磷肥基础上,不同施钾水平处理(处理6、8、9、10)的产量和产值由无钾、低钾、高钾、中钾递增,产量分别为11 863.33、10 646.67、11 220.00、11 366.67 kg/hm2。处理9(低钾)、10(高钾)、6(中钾)的产投比分别为1.76、0.16、1.93,施钾效益以中钾水平处理最高(表6)。选用处理6、8、9、10,求在当地最佳氮、磷肥施用量下的钾肥效应一元二次方程,为y=10.586 5+12.027 5x-33.009 3x2。
通過对各处理产量的回归分析,得出如下方程,y=8.673 2+17.351 4N-12.141 9N2+0.112P-45.739 2P2+0.154 5K-2.040 9K2-25.219 9NP-27.626 8NK+92.995 6PK。
按市场价格纯N、P2O5、K2O分别为4.78、13.33、6.00元/kg,利用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模型计算纯N、P2O5、K2O的最大施肥量分别为358.95、114.15、208.35 kg/hm2,最佳施肥量分别为243.45、126.90、240.90 kg/hm2。预测最大施肥量下,水稻的产量为11 809.80 kg/hm2;最佳施肥量下,水稻的产量为11 786.25 kg/hm2。
2.3 对长优2号经济性状的影响
2.3.1 株高。从表7可以看出,长优2号株高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而有明显的增加,其增加效果表现为氮>钾>磷。
在施用等量磷、钾肥的基础上(处理2、3、6、11),处理11(高氮)、6(中氮)、3(低氮)的株高分别为124.5、121.9、117.5 cm,较处理2(无氮,115.6 cm)分别高8.9、6.3、1.9 cm。
在施用等量氮、钾肥的基础上(处理4、5、6、7),处理7(高磷)、6(中磷)、5(低磷)的株高分别为123.5、121.9、119.3 cm,较处理4(无磷,118.1 cm)分别高5.4、3.8、1.2 cm。
在施用等量氮、磷肥的基础上(处理6、8、9、10),处理10(高钾)、6(中钾)、9(低钾)的株高分别为125.7、121.9、120.5 cm,较处理8(无钾,118.8 cm)分别高6.9、3.1、1.7 cm。
2.3.2 有效穗。长优2号有效穗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而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其增加效果表现为氮>磷>钾。
在施用等量磷、钾肥的基础上(处理2、3、6、11),处理11、6、3的有效穗分别为221.85万、220.20万、208.35万穗/hm2,较处理2(196.35万穗/hm2)分别增加25.50万、23.85万、12.00万穗/hm2。
在施用等量氮、钾肥的基础上(处理4、5、6、7),处理7、6、5的有效穗分别为222.75万、220.20万、213.30万穗/hm2,较处理4(205.65万穗/hm2)分别增加17.10万、14.55万、7.65万穗/hm2。
在施用等量氮、磷肥的基础上(处理6、8、9、10),处理10、6、9的有效穗分别为220.65万、220.20万、217.95万穗/hm2,较处理8(有效穗数为215.25万穗/hm2)分别增加5.40万、4.95万、2.70万穗/hm2。
2.3.3 穗总粒数。长优2号穗总粒数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而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其增加效果表现为氮>磷>钾。
在施用等量磷、钾肥的基础上(处理2、3、6、11),处理11、6、3的穗总粒数分别为315.5、308.5、297.5粒,较处理2(288.0粒)分别多27.5、20.5、9.5粒。
在施用等量氮、钾肥的基础上(处理4、5、6、7),处理7、6、5的穗总粒数分别为309.1、308.5、304.0粒,较处理4(293.4粒)分别多15.7、15.1、10.6粒。
在施用等量氮、磷肥的基础上(处理6、8、9、10),处理10、6、9的穗总粒数分别为307.4、308.5、302.5粒,较处理8(296.3粒)分别高11.1、12.2、6.2粒。
2.3.4 穗實粒数。长优2号穗实粒数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而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效果表现为磷>钾>氮。
在施用等量磷、钾肥的基础上(处理2、3、6、11),处理6穗实粒数最多,为257.9粒,较处理2(243.1粒)多14.8粒。
在施用等量氮、钾肥的基础上(处理4、5、6、7),处理7、6、5的穗实粒数分别为261.5、257.9、250.8粒,较处理4(237.7粒)分别多23.8、20.2、13.1粒。
在施用等量氮、磷肥的基础上(处理6、8、9、10),处理10、6、9的穗实粒数分别为257.6、257.9、257.4粒,较处理8(240.0粒),分别高17.6、17.9、17.4粒。
2.3.5 结实率。在施用等量磷、钾肥的基础上(处理2、3、6、11),长优2号结实率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处理2结实率为84.4%,处理11、6、3的结实率分别较处理2降低3.3、0.8、2.6个百分点。
在施用等量氮、钾肥的基础上(处理4、5、6、7),结实率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处理7、6、5的结实率分别为84.6%、83.6%、82.5%,较处理4(81.0%)分别高3.6、2.6、1.5个百分点。
在施用等量氮、磷肥的基础上(处理6、8、9、10),结实率随着施钾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处理10、6、9的结实率分别为83.8%、83.6%、85.1%,较处理8(81.0%)分别高2.8、2.6、4.1个百分点。
2.3.6 千粒重。试验结果显示,长优2号千粒重变化区间为22.3~22.6 g,各处理之间无明显变化规律。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长优2号都有一定的增产效应,其中以氮的增产效应最为显著,磷与钾次之。
低氮、中氮、高氮的产投比分别为2.14、4.83、1.97;低磷、中磷、高磷的产投比分别为1.11、1.86、-0.11;低钾、高钾、中钾的产投比分别为1.76、0.16、1.93。
通过对各处理产量的回归分析,得出如下方程,y=8.673 2+17.351 4N-12.141 9N2+0.112P-45.739 2P 2+0.154 5K-2.040 9K2-25.219 9NP-27.626 8NK+92.995 6PK;初步得出最佳施肥量为纯N 243.45 kg/hm2、P2O5 126.90 kg/hm2、K2O 240.90 kg/hm2,N、P2O5、K2O比接近1.0∶0.5∶1.0水平;最佳施肥量的产量为11 786.25 kg/hm2。
不同处理对长优2号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其株高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而有明显的增加,有效穗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而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穗总粒数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而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穗实粒数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而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实率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千粒重各处理之间无明显的变化规律。
按照通用丰缺指标来判断,本次试验选择的试验田,其土壤养分状况,氮相对产量在75%~85%之间,判断其肥力等级为“中等”;磷、钾相对产量在85%~95%之间,判断其肥力等级为“丰(或高)”。氮磷钾全肥区较缺氮区增产1 930.00 kg/hm2,增产幅度为19.4%;氮磷钾全肥区较缺磷区增产1 320.00 kg/hm2,增产幅度为12.5%;氮磷钾全肥区较缺钾区增产1 216.66 kg/hm2,增产幅度为11.4%。经过计算可知,尿素肥料利用率为24.11%,过磷酸钙肥料利用率为16.13%,氯化钾肥料利用率为18.25%。
4 参考文献
[1] 王义芳,梅桂芳,丁波,等.氮磷钾不同配比对水稻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7(4):46-48.
[2] 王坤,白治辉,莫国华,等.氮磷钾不同配比对黄泥田水稻产量的影响[J].农技服务,2009,26(3):63-65.
[3] 顾慧萍,黄俭,施晓钟.氮磷钾肥不同配比对水稻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J].上海农业科技,2010(2):55-57.
[4] 陈正平,罗瑞,秦岭,等.氮磷钾施用量及配比对水稻中优808产量与性状的影响[J].吉林农业,2012(10):52-53.
[5] 张国平,杨茂云,黄正强,等.氮磷钾不同施用量和配比对水稻中优85产量及性状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8,36(4):46-48.
[6] 黄尚宁,黄俊,刘甫清,等.水稻不同时期施肥比例与产量比较试验[J].广西农学报,2010(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