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适”原则的小学数学思维培养

2020-05-26 12:02杨兰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思维培养原则小学数学

杨兰

[摘要]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不断成长,而小学阶段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在这一阶段有效的打好基础,才能为后续難度更深、涉及内容更广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而“五适”原则是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比较推行的一种教学原则,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教学的效率。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简要阐述“五适”原则对小学数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借助“五适”原则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小学数学课堂得到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五适”原则;小学数学;思维培养

毫无疑问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课堂知识的讲授,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使学生在脑海中初步形成一个数学思维结构。而“五适”原则主要是指适性、适时、适量、适境、适情,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以这五个方面为基础来展开思维的培养训练,就能有效地在短时间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得到一定的进步。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基于“五适”原则来展开相应的知识教学,才能为小学生营造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小学生的发展。

一、“适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适性教学主要就是指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确保其符合班上学生的特点,让班上的学生能够充分接受,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得到能力的进步,巩固教师所要讲述知识点的理解。

例如,教师在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班上学生比较喜欢的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相应知识的教学。学生可以首先根据以往知识点自己动手操作,尝试能否在组内简单的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由于每个人的想法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就会存在一定的分歧,很多学生就会为了捍卫自己的观点而与他人进行一定的争论,就能有效得到思维上的碰撞与发展,提升学生的能力。之后,教师在进行一定点评与讲解,将学生做得比较优秀的地方单独拿出来进行表扬,满足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生不足的地方适当地进行批评,让学生改正即可,就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适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适时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展开相应的教学,更多的是要观察学生的接受能力,在合适的契机引入知识的讲解,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通过小学数学课堂得到思维锻炼。

由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因此教师在进行新知识讲解时,就不必直接开始相应知识的讲解,可以引导学生首先回顾旧知识,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延伸,找到其与教师所要讲解知识的连接点,展开相应的学习,就能更好的加深学生印象。如在学习《认识小数》这一知识点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思考:将一个整数4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最终的得数会是多少,小数是否也有与整数同样的道理呢?[1]并给出不同的数字让学生进行计算与观察。通过给出几组数据让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与比较,就能有效地让学生以整数的知识为基础来学习小数的知识,通过简单的认知冲突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维锻炼,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适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分析小学数学教材就不难看出其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想要有效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能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一定的锻炼及培养。但教材在讲解的过程中,很多知识点只是简单的一笔带过,没有有效地将其展开,学生不能得到深入的巩固;而有的知识点又给出太多的讲解与练习,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容易对其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情况,适量的引入相应的教学内容,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例如,教师在进行一个新知识的讲解时,需要结合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寻一些比较感性的数学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但数量不可过多,只需要确保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到适当的拓展即可。同时由于课堂的时间是短暂且有限的,教师不可能将所有教学环节都在课堂中完成,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呈现的习题、练习、知识点等,要尽量遵循适量的原则。甚至在课堂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避免自身的演示教学占据了过多的时间,要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题目的锻炼;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小组活动来锻炼自身的能力,才能真正保证整个数学课堂基于适量的原则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适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所谓适境就是指教师要尽可能地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将要讲述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通过引导学生在这样的问题中不断分析问题,找出问题背后所隐藏的小学数学知识点,并不断将其解决的过程,能够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中,就能够让学生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思维得到有效的锻炼。

例如,教师在讲解“比例”这一章节时,可以首先布置任务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组成一个简单的学习小组,在课堂开始前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将学校教学楼的平面图进行一个简单的绘制。尽管学生都十分努力的想要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但由于知识能力有限,画出来的图样与实际的教学平面图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样学生就容易产生沮丧的心理。但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自己画不好的原因在哪里,学生通过讨论就可以总结出两个问题:①在画图的时候不知道从哪个方向切入,无法有效的进行观察;②不知道如何将教学楼的长度在纸上进行表示【2】。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索第二个问题,通过简单的讲解与提示,学生就能得出应将教学楼每个实际长度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再将其放在纸上。学生就能有效的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得到了比例知识的学习,并明确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产生的原理,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五、“适情”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学生教师应该尽可能的融入一定的情感教育,遵循“适情”原则,帮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好形成一定的情感体验,为思维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工程问题时,教师就可以先播放一个课件让学生看一看:在1997年长江发生了洪涝灾害,由于洪水过于猛烈,其将堤坝已经冲开了一个16米的长口,但这时候环境十分的恶劣,洪水仍然十分猛烈。这时候教师在引入一个问题:“为了有效的避免洪水造成更大的伤害,在长江的两岸有很多的官兵对堤坝进行了抢修,甲队官兵每个小时可以修2.5米,乙队官兵可以每个小时修1.5米;同学们,你们估计一下甲队和乙队共同合作抢修堤坝,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将江水冲开的堤坝修好?”这时候学生就会激烈的进行相应的讨论,能够让学生的情感在这样的危急场景中得到有效的激发,同时还能让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涌现[3]。在这样的以情感为导向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能得到有效的提升,能够快速的想出很多解决办法,使得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时,必须有效地遵循“五适”原则,才能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有效的提高,能够适应教师的教学,并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教师所创设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得到能力的进步及知识的理解,最终为其后续更深层次数学知识的学习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谭广鑫.播撒思维的种子浇灌智慧的花朵——试论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8,(11).

[2]杨平德.自由课堂思维培养——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J].新校园:中旬刊,2017,(57).

[3]韩久红.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7,(18).

猜你喜欢
思维培养原则小学数学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思维培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思维的培养
数学习题讲练中学生思维培养的认识与实践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