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晶 顾月
摘 要:新时期,一些医学类高校也开始意识到计算机教学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所以在医学专业本科教学中融入了计算机教育,以培养出一批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优秀医师。本文就目前高校医学专业学生计算机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阐述高校医学专业学生计算机教学改革的依据,并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以提高高校医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校;医学专业;计算机教学;现状;依据;策略
基金项目:华北理工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名称:计算思维视野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Q1684-16),青年专项。
1 高校医学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内容老旧,未和医学内容相结合。高校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目的是将来能够在医学工作中更好地使用并融入,因为在当代社会,医疗行业中病人的各项检查及诊断数据,都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记录、更新。在许多大型综合型医院早已开始采用数据库来管理相关病人的档案,所以对于高校医学专业设置而言,计算机基础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高校医学专业并不够重视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教学,仅重视医学领域知识课程,而计算机基础课程定位在副课,忽略了计算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且在教学资源的配置上也不够完善。除此之外,高校医学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和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类似,并没有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缺乏一定的实用性,导致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医学计算机应用方面过于薄弱。
2)教学模式单一。大多数高校医学专业的计算机教学课时安排较少。一般分为理论课程及实践课程。理论课程主要讲解关于计算机的理论性知识,实践课程是让学生们上机练习。医学专业相关的计算机教学课程较少,并且由于时间紧凑,教师在课堂上缺乏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几乎都是“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注意力会被手机所吸引,课堂教学效果很差。其次,理论课以及上机课基本不可能同时进行,而间隔时间又相对较长,很多学生学习完理论未经过实践的巩固就忘得一干二净,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单一,而且最终教学的效果也不理想,不利于新时代培养优秀的人才[1]。
3)学生水准相差大。现在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阶段都已经开始普及了,但是由于国内各个地区之间教育水平及资源的差距,导致学生在进入大学阶段学习计算机这门课程时所具备的计算机能力各不相同,这一现状也严重影响最终的计算机教学效果。比如有的学生已经非常熟悉计算机的各类性能,有的学生还属于入门级。教师统一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出现先进学生吃不饱,浪费时间,后进学生听不懂,降低学习效率。
4)考核方式不完善。高校医学专业学习完计算机之后,也要进行相应的考试,评价学生学习的成果以及教师教学的效果。但是其考核方式较为单一,也进一步阻碍了教师的进步以及学生的提高。高校医学专业计算机考试多采用期末机考形式,这就导致在考试前,不少学生出现突进的情况,并不能够反映学生整个学期计算机学习的真实情况及自身获得的计算机信息素养。
2 高校医学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两点依据
针对高校医学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已是迫在眉睫。只有进行改革,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医学专业人才。以下两点是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依据:
1)符合医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以应用,医疗行业也不例外。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世界,同时也是未来医学专业改革发展的方向。一方面,授课教师必须重视计算机知识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技能时,不能简单地学习基础知识,更应该和实际医学操作相融合。总体而言,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是医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也符合了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2]。
2)医学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最终目标。高校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目的很明显,其注重的是在医学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将计算机基础教学和医学内容进行融合才是改革的最终目标,也有利于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时,教师除了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以及技能之外,还应该坚持应用型思想,将复杂问题程序化、系统化,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 改革高校医学专业学生计算机教学的策略
1)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和医学专业领域的有效结合。高校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目的和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的目的不同,因此,在实际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将教学的内容和医学专业的相关领域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用性。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相关知识时,教师首先要筛选出内容中过时的部分,重点讲解较为实用的知识。例如Office软件的学习,教师可以在理论课程仅仅介绍相关功能,列出框架,在实验教学中,引入具体的医学案例来进行实训。计算机教师一定要本着医学专业的原则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这样高校学生才能够从计算机教学中感知到自己专业的实用性,便于将来更好地应用。
2)分层教学的实施。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首先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班级的学生按照三个等级进行划分,分别为A、B、C。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课上教学、课后作业时都应该采用递进式的教学目标。例如A类应该掌握高阶型的计算机知识,B类正常掌握需要掌握的知识即可,C类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这种教学方式也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更便于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
3)板书+多媒体+网络教学+互动教学构建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的是单一板书教学,即老师在黑板写,学生在下面边看边听。在新时代也不能完全摒弃这种一种教学模式,因为在讲解计算机课程时内部有很多的进制转换,是很难用语言或者其他形式表现出来的,所以需要板书来提高学生对这类内容的理解;其次是多媒體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们创设更好的医学情境,加强医学内容和计算机知识应用的融合,提高学生对技术的理解和应用;第三是网络化教学,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比如微课、翻转课堂等等,都可以为学生们提供较好的课外学习环境,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资源,同时还可以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计算机基础教学课堂;最后是适当增加互动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以兴趣为引领的完整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
4)改革高校考核方式。本科计算机基础教学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必然会影响教师的教学以及高校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必须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加强理论以及实践的结合。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注重计算机的课堂学习,可以将课堂测验的成绩作为总成绩的30%,以保证学生能够按时听课并及时地完成相关的作业。在期末考试中采用上机型。内部的题目应该和医学知识相结合。每位学生的题目应该都是随机抽取,也防止了考试过程中出现作弊现象。这类考核方式更能够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能够测试教师教学的水准。
综上所述,高校医学专业和计算机教学的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因此,高校要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加强计算机应用知识和医学专业领域的有效结合,在教学模式上也要突破单一性。例如采用板书+多媒体+网络教学+互动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要改变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和教师对计算机的重视程度,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医学专业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飞宇.试论当前医学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对策[J].现代交际,2018(01):74.
[2]曾丹.医学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9(06):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