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型学徒制模式研究

2020-05-26 02:03徐青楠
卷宗 2020年8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

徐青楠

摘 要:企业新型学徒制是在时代发展过程中演变出的一种新型人才培育模式。本文通过对比新型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的概念,分析企业新型学徒制运行现状,试图为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期更快更好地培育出实用型高素质技能人才。

关键词:企业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发展,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新型学徒制是一種以企业为主体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传统企业师傅带徒弟模式的基础上,将职业教育培训纳入体系进行系统培训,并由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这种模式能有效地培养学徒的职业技能,是我国当前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切入点。

1 相关概念

1.1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将传统的师傅手把手教学徒的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教育对象既包括职校学生,也包括企业员工。现代学徒制具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特征,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一项育人模式。西方国家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较健全,例如德国的双元制,由政府制定政策、行业明确标准规范、学校和企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目前,我国政府虽然也大力倡导校企合作,但大多属于政府的生拉硬配,普遍存在学校一头热、企业积极性难以调动的局面

1.2 企业新型学徒制

企业新型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都是将职业培训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模式,但不同的是,企业新型学徒制是以企业员工为培养对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技能人才培养方式,通过企校合作、工学交替方式引导企业建立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建立长期、稳定的企校合作模式,探索企业职工培训新方式,加快企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企业新型学徒制以培养企业在岗职工(即学徒)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以“企校双导师”联合培养机制作为支撑,突出企业作为人才培养主导者的地位。

2 企业新型学徒制运行现状

自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各试点省(市、区)的政府、企业、院校纷纷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政府通过出台新型学徒制工作方案、落实新型学徒制培训补贴政策、建立考核机制等措施,保障新型学徒制的开展;企业积极与院校合作,共同组建“双导师”师资队伍、研制学徒培养方案、共同研发培训课程、建立学徒制培养投入机制。从试点情况看,取到了较好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1)部分企业积极性不高。因生产任务紧等客观原因,企业参与新型学徒制试点的积极性不高。企业看重眼前利益,对于技能人才的储备不够重视,没有看到技能人才培养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长远价值。2)措施落实不到位。一些企业的学徒不仅在学习期间无法享受企业给予的待遇,甚至还要收学费,师傅在学徒指导期间未能享受津贴,企业也没有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3)“双师型”教师缺乏。技工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形势比较严峻,已经成为技工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新招聘教师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技能,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4)培训质量把控不严。部分职技院校新型学徒培训能力不足,导致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效果都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而一些企业也没有根据自身的需求向职技院校提出相应的培训要求,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培训标准,导致学徒培养质量不高。

3 对策建议

3.1 加大扶持力度,降低企业投入风险

一是对表现突出的企业减免税费,以此减轻企业的财政负担,鼓励更多的企业积极参与;二是设立专项补贴资金。政府可以从教育角度出发设立“新型学徒制专项资金”,积极引导地方政府有计划地增加对企业、培训机构的财政投入;三是完善补贴机制,增加财政补贴力度。对企业支付给培训机构的费用实行“定金”制,即企业先行支付给培训机构一部分费用,等到学徒培训结束后再支付剩余部分,从而提高培训过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3.2 改革教学组织,创新动态管理模式

根据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班学员发展特点及个性需求,改革教学组织形式。采取校企双方协同参与的人性化管理模式。企业新型学徒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模式,要求校企双方共同育人。因此,需要制定符合技工院校、企业发展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明确技工院校和企业在教学组织管理工作中的内容、标准、程序,建立灵活可变的动态教学管理模式。

3.3 建设师资队伍,改革现有教学方式

实现人力资源共享,采用校企师资互聘互用的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教师培养激励机制。对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班的教师实行动态管理,形成教师队伍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的管理体制。在师资队伍培养方面,校企双方要做到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从而使校企双方教师既懂教学,又具备一定的企业行业工作背景和实践经验,使师资队伍在教学、科研、实验实训、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水平有质的飞跃。同时应当加强技工院校教师和企业教师的沟通与交流,构建“一师一徒”“一师多徒”或“一徒多师”等多种教学模式。

3.4 加强监督指导,实施全过程管理

在新型学徒制实施期间,政府、企业、职技院校要共同建立全过程管理与监督机制。从政府层面来说,一方面要完善财政补贴政策,为全面推行新型学徒制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另一方面,要建立效果评价机制,督查企业、职技院校或培训机构的培养过程和培养效果。从企业层面来说,要充分发挥企业新型学徒制中企业的主导地位,明确新型学徒制培养应该采用的培养方式、培养内容、培养期限、相关条件、管理制度以及培养结束后能达到的效果。通过师徒访谈、管理调研、绩效考核、后续跟踪等多种方式进行质量评估,建立完善的技术人才晋升晋级机制。从院校层面来说,要建立师徒反馈机制,要及时反馈师徒在培训期间出现的情况及相关问题,随时进行调整、修改、完善,确保培训的学徒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曹凤仙.“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面临的问题分析[J].中国培训,2017(15).

[2]张广昕,王东光,于彦华.企业新型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人才培养,2018(04):53.

[3]樊凡.企业新型学徒制运行管理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4).

[4]焦彦霜,陈嵩.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的问题及方略[J].专题研究,2019(03):44.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