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地”明理,树立人地协调观

2020-05-25 11:43郭松杰
写真地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人地协调观实践与思考核心素养

郭松杰

摘 要: 地理这门学科是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于一体的学科。地理学习的基本目标就是让学生树立人地相互协调的基本观念,并且在学习地理的过程,让学生明白相应的地理事理,具备相应的地理素养,因此地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地理知识充分的和人文素养相结合。本文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分析初中地理课堂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希望可以提出一些有效见解。

关键词: 人地协调观;初中地理课堂;核心素养;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03-0220-01

前言:初中地理这门学科,既需要培养学生对人文知识的科学认识,又需要塑造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文价值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地学习地理,在枯燥乏味的硬性知识中融入生动具体的事例,便于学生理解的更加充分具体。

1 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的教师都更倾向于传统化教学模式,向学生传输概念式的教学,基本都是考试中需要考什么,老师就重点的讲什么,而那些在考试中不会出现的知识点,老师基本都是一笔带过,甚至不会去提及,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学科素质的塑造,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正确的认知。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剖析,学生的认识和学习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层次上的,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影响是非常差的,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很容易让学生形成定势思维。下面就对初中地理课堂中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概述。

2 提升初中学生地理课堂中的核心素养的策略

2.1 老师引入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层层深入教学

教师采取被动的教学方式,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式很难在课堂上引发学生自主思考。被动的教学方式,往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还很难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而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能够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内容,课堂效果就会好很多,同时,也会更利于塑造学生地理学科的人文素养。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以及对课堂上问题的深入思考,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人地协调观的内涵所在。那么教师提出的问题对于帮助学生思考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问题的提出可以由简单到略有难度,让学生进行层层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比如说在部编版初一地理的教学中,教师在讲授“地球的公转”这一节内容时,就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的“地球的自转”,根据上节课了解的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让学生找出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的区别和联系,提出让学生思考地球公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下面老师就可以提出地球绕太阳转动的轨迹是怎样的,让学生自己对地球仪观察并进行思考,并且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后可以让学生根据地球公转示意图,来思考地球上四季的产生和变换。引导学生从简单的问题进行思考,逐渐增加问题的难度和深度,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于某个章节内容的掌握程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性思考,这样的教育模式可以使得学生在地理课堂上有更高的活跃性。

2.2 结合地理事实 丰富课堂内容

在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生搬硬套的照念課本教材,学生就很难产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他们会觉得这门课非常的枯燥无味,在听课的过程中就容易开小差,这样的课堂教学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很难完全的掌握课堂内容,那么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结合一些生动的案例,突出展现地理学科的人文素养,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地理课堂教学中,不再局限于枯燥无味的文字概念,在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升华。

比如说教师在讲授部编版初二地理时,在讲授“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这一节的时候,可以从中国的疆域、地形气候、经济文化、风土人情这几个方面来讲解,先让学生自己去找到不同区域间的分界线,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不同地区的纪录片,在课堂上进行播放,随后让学生根据视频中呈现的内容并结合自己已经了解的知识找到四大地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老师还可以选取几名同学分别扮演这四个地区的居民,让他们进行对话,以对话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他们对不同地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图表,以图表的方式将这四个地区的区别和联系更好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可以更直观的看到这些内容,更能深入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更准确地认识人地协调观。

2.3 深入探究课堂内容

在学生掌握了课堂上的基本内容后,教师可以根据原本的教学进度,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主题探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在主题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并且根据自己的了解,提出对保护环境,促进人地协调有利的意见。

比如说在部编版初二地理下册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以“耕地资源危机”为主题进行探讨。尽管目前我国的各种资源都很丰富,但是平均到每个人就很少,开发难度也非常大,“总量多”但“可利用资源少”是最突出的矛盾,那么我们做一名中学生又可以为了减缓耕地危机做些什么,学生通过讨论之后认识到,要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做好环保宣传工作,还可以种植树木,保持土壤的可耕性。在讨论和交流中,学生更好地树立了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并且将他们对于环境保护的看法融入实际生活中,养成正确的核心地理素养。

结语:任何目标的达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需要长期的实践来实现的,对于培养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也是需要长期实践的。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教师就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地理概念,更应该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初中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真正的达成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石荣彪.基于核心素养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199-200.

[2] 杜静,杨广斌.浅谈初中地理活动课程的设置对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作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22):27-30.

猜你喜欢
人地协调观实践与思考核心素养
浅谈人地协调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基于旅行视角的人地协调观培养
人地协调,渗透在教学细节中
关于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的理解与存在问题
“自主展评”课堂不容忽视的四个之“最”
汾阳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