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有限”中寻求“无限”

2020-05-25 02:37王玉萍
教育·校长参考 2020年5期
关键词:板书教师学生

王玉萍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逐渐成为课堂的常景。那么,“组内”在发生着什么,学生的身份角色如何,对其发展又有何影响呢?本文就笔者曾观摩的一节初二数学“教改课”中的一个学生小组的合作情况进行简析。

教学过程简述

该班有近40名学生,教师将其分成六个小组,笔者重点观察的第三小组有六名学生,按活跃程度男生分别为卓、杰和伟,女生分别为红、婧、丽,其中卓、红的成绩较好,婧、丽和杰成绩中等,伟成绩较弱。本节数学课教学主要包括“复习引入——合作学习——展示质补——巩固反馈”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又包括若干教学步骤。

主要教学环节   一是复习引入。上课后,教师讲解目标要求,偶尔提问,第三小组学生端坐听讲,女生红比较活跃,偶尔呼应教师的提问(见图1)。

二是合作学习。教师宣布“合作开始”后,学生迅速切换为小组合作模式(见图2)。首先,在领取“合作学习任务单”后,女生红大声朗读任务单,读毕说:“你们先做题,我考虑侧板板书怎么写(教室侧面的黑板专供学生板书展示学习成果,以下称“侧板”),然后边看题边大声说解题思路。女生丽未动笔并与红进行讨论,其他同学埋头做题。一会儿,男生卓和其他同学一一停笔与红呼应,成绩中等或较弱的婧、杰和伟索性红说一步,自己写一步。此时,除了卓,其他同学都受到了女生红的干扰。随后,其他小组开始到侧板板书,于是丽提议并在丽的催促和帮助下完成板书。余下四人开始讨论,卓逐渐成为主讲,其余三人边听边记,插话讨论,卓不时给予肯定或引导。在教师要求学生做展示准备后,红开始不断在组内询问谁去做展示,组内没人回答。卓提议先让组内人员全部弄懂题目,并小组讨论准备展示。不一会儿,丽开始“试讲”,准备代表小组展示。在教师提醒还有一分钟进行小组展示时,卓提议丽主讲,自己补充,但此时丽却提出让红上前展示。教师强调讨论结束时,三个人仍在商量“谁上”,匆忙就位。

三是成果展示。每组选派两人代表小组进行侧板展示,其他师生听讲、补充或质疑(见图3)。在教师宣布展示开始并提出要求后,被观察小组仍在商量确定展示学生,因此没有仔细听前两个小组的展示。轮到第三小组展示,最终红和卓代表小组汇报,红主讲,卓助阵,两人配合默契。但过程中遇到了讲不清楚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卓匆忙板书补充,红重复讲解仍未表达清楚。期间,丽不断提醒两位代表看提前写好的板书。展示后的教师评价一般,红和卓有些讪讪。两人回组后丽稍有抱怨。在随后其他小组的展示时间,第三小组成员松懈,注意力不集中:除卓提问一次外,其余学生呆坐,偶尔动笔,红与丽小声交谈,未听讲。

四是巩固反馈。学生迅速切换到“排排坐”听讲模式(见图1)。教师总结、点评,表扬第三组合作好、板书漂亮、听讲认真等。第三校组成员一开始注意力均不集中,听到表扬后状态好转,红和丽相对明显。

观课简评  一是从一般的观课角度看。首先,教师多次切换教学组织形式,学生训练有素,该“切换”灵活、有序,使课堂呈现出生机和活力。其次,本节课师生表现精彩,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侧板板书规范、清晰、美观,多数小组(含第三小组)板书之漂亮绝不亚于教师。总之,这节课很“好看”,受到多数观课教师的高度评价。二是从小组合作层面看。深入到学生小组之中,景观却截然不同。以被观察小组为例,授课教师对该小组比较认可,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首先,该小组并未形成有效合作模式,组内分工混乱,小组成员相互干扰,合作效率低,未能达成有效的学习成果;其次,该小组在个人学习、与他人合作、分享他人學习成果方面效果欠佳,学生(尤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参与度偏低;最后,该小组成员角色定位、“行事做派”存在“失衡”与“异化”,如不及时引导与矫正,或对其社会性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总之,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现时期的“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有其积极的一面,如学生的课堂行为有所改变、学生角色定位也呈多元化转变,但其转变的去向却令人担忧,需要我们理性分析,及时应对。

对案例中“学生角色”的探析

学生角色是在一定社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要求下,作为社会成员的学生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是学生被社会所期望的一整套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的集合。学生注定要走向未来社会,而学校则是学生在此之前的“实习场”,其在校的不同角色能够打造出其不同的特质与素养,也映射着他未来生活的不同侧面。通过对本案例的分析,可以探讨其中的角色关系及其背后的意义。

学生阶层“提前固定”  学生个性“张弛失度”  被观察小组的“合作模式”固定,“阶层化”明显。一是“领导”阶层。包括女生红和男生卓,男生卓有水平,有韬略,担当,谦让,包容,合作,女生红则是小组的实权人物,具备敢担当、有勇气、大包大揽等特质,但无韬略,对他人不够尊重。二是“服从”阶层。指其他四位同学,女生丽比较主动,但对其他同学持无视态度;杰、婧、伟较为自卑、消极,但与男生卓合作较好,且在卓的鼓励下略有积极表现。

学生角色“简单化”    学生发展空间受限  一是“千人一面”与“千人千面”。小组合作改变了传统教师一言堂、学生排排坐的课堂中的“千人一面”,实现了“千人千面”,但要防止学生“社会角色”的提前化,即每一个学生习惯于一种“角色”,不再改变,失去了拥有多个角色的机会。二是学生角色缺少“兼容性”。案例中的小组犹如一个小社会,各色角色、各具特色。但如果角色固定就会限制学生发展的多种可能,要经常变换学生的“学校角色”,才利于学生的均衡发展。

学生存在“失我化”    对个体经验的忽视  有学者指出学校存在学生“失我化”现象,即学生成为一个虚设的存在而不再是完整的有情感、有体验的独立体,其理解、对话等成为不可能和不必要。本案例中导致“失我化”出现的,有教师原因,也有学生原因。一是教师方面。首先,教师没有直视现实本身。教师戴着想象的镜片,看到的是自己眼中并非真实的小组活动,对学生没有深刻细致的体察与关照。教师需要通过多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观察,去了解真实的学生。其次,教师没有做出及时应对。教师几次“亲临”该小组,都是提整体性要求,并未进行个别交流,且教师没有对小组合作提出明确要求,教学中也没有深度介入,导致小组合作出现问题,且错过了矫正良机。最后,教师重“流程”“效率”,忽略学生个体的差异,如教师点评缺乏针对性。二是学生方面。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他们的抗干扰能力较弱,容易被环境左右失去自我,还会极为被动地“适应”环境,这本身就是一种基于角色认知的“无言且无奈”的表达。

知识传递“单向化”   新的“知识垄断”  一是由“教师的知识”到“某学生的知识”。在学校里,“谁的知识”的倾向决定了知识是否被垄断、教育是否公平。案例中教师将讲台让位给学生,使得“教师的知识”变成了“某(几)个学生的知识”,但如果其他成员一直得不到“教师的知识”,也无法得到“某个学生的知识”,更无法形成“自己的知识”,知识垄断、显失公平的问题不会得到解决,反而有加剧的可能。二是由“教师灌输”到“学生灌输”。同伴教学提倡平等交流、优势互补、人人都成赢家。但在本案例中,知识的传授仍然是纵向灌输,只是由“教师灌输”换成了“学生灌输”,同伴间缺乏平等互教,已然背离教与学变革的初衷。

思考和建议

理性看待“小组合作”的意义与价值  首先,必须承认小组合作的积极意义。本课中教师承认、尊重学生的天性,为学生提供合作体验和较为充分的角色体验机会,值得肯定与借鉴。其次,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小组合作不是教学的万能良方,更不能完全靠学生自行摸索完成,需要一定的深度研究和小组运行机制确保其质量和效果,同时还需要其他方式的补充。

培养学生的“角色规则”意识  首先,教师要带领学生从建立并遵守小组规则开始,待学生熟悉巩固“近处的规则”后,再逐渐拉远,逐渐使学生意识到,遵从集体规范,使他人“舒服”,是“做好自己”的前提。其次,要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角色与不同的规则、任务和职责紧密相连,要做好“自己”,就要恪守规则,克服任性、自我中心等不利于交往的行为,以达到真正的自由与圆满。同时辅以必要的矫正、惩戒及反馈。

引领学生“主动建构”自身角色  首先,要从学生自身的“良性因子”出发,促成学生良性发展。其次,给学生提供体验多种角色的机会。教师要利用如“角色轮流制”“模拟角色”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角色体验。最后,要使学生意识到,“角色”不是别人规定的,而是营造出来的,同样的角色对不同的人而言,可以有不同的价值。要鼓励学生认真“经营”每个角色,并及时提点他们,不能被眼前的身份“拘住”,要基于角色做事,又要设法超越角色。

对教师的挑战和要求  首先,教师需要对社会有“真实”却又“积极”的传达,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体验、习惯、热爱、完善进而升华角色。既不能回避,但也不能“世俗化”,要帮助学生学会能以清白、高尚的方式在“尘世”中生活,即“高调入世”。其次,教师需要改变心目中的“学生预设”,要对學生有更为细微的体察之心,但又不能止于学生个体,受其束缚,要有所超越、达成更高远的目标。最后,学生只有把知识学好,才会有“真正”的话语权,这是教育公平的核心所在。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强有力的知识,使处境不利的学生超越自身经验的局限,从而拥有他们在学校教育之外无法获得和创造的知识及改变社会的能力,为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目标贡献智慧。

体察学生角色,意味着要将“简单”的教室放大,将“整齐”的学生分开,然后,每个学生又分出许多角色,每个角色又有新的“分形”……看似是自讨苦吃。然而,课堂决不是某些既定场景的简单模仿与再现,而是学生长期而重要的生命历程,是学生于其中不断呼吸、交往和生长着的复杂系统,具有奇妙的“不可穷尽”“不可复制”的特点,教师不能回避这个事实,或试图将其“简单化”。要学会于简单中探求复杂,从有限中寻求无限,学会拥抱“复杂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了不起的一部分,这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对生命真正的尊重。

(作者单位: 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板书教师学生
语文教师,今天您板书了吗?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的时效性
PEP小学英语第六册Unit3 B Read and Write 教学设计
秋天在哪里
学生写话
美育教师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