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朗读能力 发展核心素养

2020-05-25 10:29宋雪艳
成长 2020年6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宋雪艳

摘 要: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存在不少问题,导致学生的朗读能力低下。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师要深入解读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积极改革创新,强化对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核心素养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有“百科之母”之称。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核心素养教育思想成为热门的教育指导思想,对现代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做到:流利、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发展其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本文立足初中语文教学,探索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

1 語文核心素养与朗读教学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语文知识、语文思维、语言能力等的综合表现,具体为: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结合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可见:语文核心素养对语文教学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是指引现代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

那么,在现代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语文核心素养与朗读教学之间有何关联呢?笔者认为:朗读教学的开展,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途径之一:一方面: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开展朗读教学,不断规范学生的语言使用方式,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让学生科学把握朗读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目标;另一方面,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导致学生的语言能力低下。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开展朗读训练,有助于改变应试化的语文教育现状,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朗读教学的开展,对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开展的现状

2.1 朗读教学不被重视

当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思维具有较强的局限性:例如,非考试的项目,教师一律不开展教学;非考试的重点,教师一带而过。殊不知,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各项目之间是具有较强联系性的。以初中语文的朗读教学为例,虽然在中考的过程中并不考朗读,但朗读训练的开展,则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感,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进而达到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的目的。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不被重视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时,敷衍了事,很多时候朗读教学的时间都被教师占用为其他知识的讲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提升。

2.2 教师对学生朗读指导不足

朗读,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强化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为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奠定基础。而就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而言,由于教师对朗读教学的重视不足,导致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朗读技巧和方法的指导,导致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低下,喊读、唱读的现象普遍存在。

3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开展对策

3.1 把握语句关,夯实朗读基础

在语言学习中,语音、语法、词汇是基础。把握好每一个字词的读音,并能够准确发音,是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时,要把握好语句关,夯实学生的朗读基础。首先,指导学生词句读音的规律。在词句的读音规律中,元音的发音规律极其关键。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语音现状,以12个单元音、8个双元音的发音为依托,落实发音指导,让学生充分把握发音的规律,从而准确朗读,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奠定基础;其次,在发音指导中,教师要将该项工作落实到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从每一个字入手,每一个词入手,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发音,不断提高学生的音准,夯实朗读的基础。

3.2 指导朗读方法,提高朗读能力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似是一句简单的语句,实则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就初中学生而言,如果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指导,是很难做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重视对学生朗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首先,把握节奏,读出美感。汉语语句,是世界上发音优美的语言之一,而它的美,以节奏美为主要体现。因此,初中语文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节奏”是极其关键的元素。初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节奏的过程中,可以巧妙地通过义群的划分,让学生懂得如何将一个特别的语句分为义群,进而让学生懂得在朗读的过程中停顿、懂得用富有节奏感的、起伏的语句彰显语句之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其次,融入情感,读出美感。朗读,除了节奏的把握,情感的融入也是至关重要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往往能够将人带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领略情境之美。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还要善于融入情感元素,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3 开展多元化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朗读训练的开展,应当是多元化的。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通过多元化朗读训练的开展,不断丰富朗读的形式和内涵,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开展分组、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更有助于让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把握文本的思想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其次,开展朗读竞赛活动,借助朗读竞赛,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同时,参与竞赛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愿成长和进步的过程。此外,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早读时间,借助早读的时间,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训练,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视角,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开展朗读训练,通过有效的朗读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做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梅.核心素养视野下激活学生大声朗读的措施[J].广西教育,2017(22).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