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芳政 刘亚兰 周克英 张朝霞 刘智屏 李博
遗尿症好发于儿童,对儿童的健康带来较大影响[1]。随着经济水平发展和科教普及,社会开始注意到遗尿症对患儿心理健康、行为问题的不良影响。PSQ 可较好的测试患儿的品行、学习问题、焦虑与多动等一系列指标,是筛查儿童行为问题的常用量表之一[2],本研究通过该量表评测原发性遗尿症(primary nocturnal enuresis,PNE)患儿的行为问题,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 年1 月~2017 年8 月于深圳市人民医院小儿遗尿专科门诊就诊的65 例PNE 患儿为实验组,其中男38 例,女27 例;平均年龄(9.13±2.09)岁。实验组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6~14 岁;②符合PNE 诊断标准,即≥5 岁儿童在睡眠状态下不自主排尿≥2 次/周,且持续3 个月以上;③患儿均在本地长期生活,且由父母抚养,父母受教育程度均在大专及以上,智力正常,无神经系统异常、精神障碍等疾病。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65 例学龄期儿童作为健康组,其中男35 例,女30 例;平均年龄(9.51±1.96)岁。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由患儿父母在受训儿科医师指导下采用PSQ 对孩子近半年以上的行为进行观察评定填写。实验组根据患儿病情不同予以去氨加压素片、奥昔布宁、阿米替林等药物单用或联合用药治疗,根据病情轻重,予以3~6 个月的治疗,疗程结束后停药。治疗结束后1 个月内复诊时再次行PSQ 评定。
1.3 观察指标 比较健康组与实验组患儿治疗前后PSQ 评分以及实验组不同性别患儿PSQ 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健康组与实验组患儿治疗前后PSQ 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儿治疗前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多动问题、焦虑评分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多动问题、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健康组与实验组患儿治疗前后PSQ 评分比较(,分)
表1 健康组与实验组患儿治疗前后PSQ 评分比较(,分)
注:与健康组比较,aP<0.05;与健康组比较,bP>0.05
2.2 实验组不同性别患儿PSQ 评分比较 实验组男性患儿粗鲁无礼、好动、制造麻烦、自夸、打架、易放弃、妨碍其他人、欺骗家长、品行问题因子、学习问题因子评分均高于女性患儿,头痛、胃痛、其他疼痛、大便有问题、心身障碍因子评分均低于女性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实验组不同性别患儿PSQ 评分比较(,分)
表2 实验组不同性别患儿PSQ 评分比较(,分)
注:与男性患儿比较,aP<0.05
本研究通过PSQ 发现,PNE 患儿较正常健康儿童伴有更加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学习、心身、多动、焦虑等方面)[3],且不同性别之间个性差异表现亦不同,需要引起社会的重视。有学者认为儿童时期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可作为预测成年人发生精神障碍风险的一个指标[4],若不能及时予以纠正,将很有可能延续到成年,对后续行为和性格产生严重影响。本研究显示,PNE 患儿心理行为异常情况高于正常儿童,不同性别的患儿行为表现也不尽相同,需要引起社会的注意。在治疗期间,许多家长能察觉到孩子有了明显的进步,之前伴随的心理行为问题随着病情的好转而逐渐改善,但遗尿症的治疗直接表现是减轻及治愈遗尿,并不能直接治愈患儿的心理行为问题,故认为患儿心理行为问题的改善与社会、家庭对遗尿症的认知及对待有着一定的关系,即从治疗前对遗尿症科普知识不足到治疗时逐渐正确了解遗尿症。研究显示,家庭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到儿童的行为问题,并且影响儿童的情感发展[5],若父母对遗尿症认知水平不高,对患儿采取的措施粗暴简单,如呵斥、责骂,加之患儿多处于学龄期,因为尿床害怕被别人知晓,从而自我封闭,性格内向,加剧了心理行为问题严重程度。如能在家庭中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和心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儿的心理压力;因此,进行治疗时,不仅要注意药物的疗效,关注患儿心理健康也是十分必要的,双管齐下,对缓解和治疗PNE 患儿病情及心理问题具有积极作用,保证心理的健康成长[6-8]。
综上所述,PNE 患儿的行为问题多于健康儿童,且有性别差异,遗尿症的治疗有助于改善其行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