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咏梅
摘 要:有效的教学一定是学生主动学习和提问的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只有让学生从内心出发去思考问题,教学才能够取得相应的效果。素质教育提倡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只有在主动学习的时候才能够自发思考,从而促进学业和思想上的进步。对数学课堂教学展开讨论,就如何培养学生课堂上主动提问能力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法;主动提问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创新和思考的重要性。在现代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变革,为的是摒弃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自学能力差、提问能力不足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努力构建和谐课堂,采用探究式或者小组合作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创设相关情境,激发学生提问
由于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学生有时候不能充分理解,从而导致不能紧跟教师的步伐,甚至出现松懈、倦怠的状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找到学生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采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疑问。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对数学知识进行讲解,学生思考和发问的时间很少[1]。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改变以往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在提问中深入挖掘和学习数学知识。而在课堂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降低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几何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制作相关的课件,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将各种几何图形展现出来,让学生说出这些图形的名字、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用途等。这种方式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当学生在思考的时候同时会产生相关的疑问,并通过展示初步了解相关的几何图形知识。为了进一步达到教学目的,教师继续展现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观察和交流,并试着将这些图形进行分类,从而让学生产生疑惑。在这个时候,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提问。提问是师生互动最好的环节,同时也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当教师解决了学生的问题,学生才能得到突破性的成长。
二、安排预习,提高学生提问质量
为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和提问质量,教师需要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提问不是盲目的,而是要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盲目的没有质量的问题只会搅扰课堂秩序,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2]。而只有当学生进行预习之后,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经过自主思考而产生的疑问,才有教育价值,也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将预习和教学衔接起来,能够很好地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当学生的问题得到解决的时候,他们会从内心产生一种满足感,从而更加深入地去学习和思考。所以,教师在每上一节新课之前,都需要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并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上当作例子进行讲解,因为往往一个学生的问题也是其他学生的难题。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地位,丰富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由于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和分析之后,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会更深。当学生的问题得到解决之后,教师还可以对此进行举一反三,使更多类似的问题和相关的知识展现出来,提高学生的认知。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这一节内容的时候,由于其中涵盖了很多的概念和知识点,如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和中线等,这些概念学生容易混淆。而通过预习之后,教师让其找出问题的所在,并针对学生的问题,对三角形的概念进行重点分析,促进学生理解。
三、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提高学生提问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用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一是促进学生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和思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二是丰富课堂生活,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3]。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一定的主动性,而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方式,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让学生将讨论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还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习惯,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四、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一定要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融入其中,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只有学生处在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才能够发挥更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龙泓宇.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2020,17(21):171.
[2]吕梅.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問的能力[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20(8):90.
[3]龙殿峰.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措施探究[J].考试周刊,2020(61):85-86.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