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改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美育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在小学教学中,美术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学科,它不仅能直接描写学生着色的世界,还能缓解学习压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加强美育渗透,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和思考,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育教育;渗透方式
美育其实就是美的教育。美术是对学生理解能力、爱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等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艺术。这些教育艺术必须要让学生通过自然界和我们周围各种美丽的事物积极发现生活中的美,让学生感受美、创造美,培养小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学习美术使素质教育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一、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小学美术学习具有视觉性,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什么比直接看到和听到事物更具有直观性。在绘画中,首先看到的不是画面的具体内容,而是主体的色彩。所以教师在培训中要教学生如何辨别颜色,区分冷色和暖色,了解不同颜色的适用场景,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比如,作者想要表达悲伤的感情,整个画面看起来就是灰色的,没有太亮的和令人愉快的颜色;而当作者想要表达愉快的心情时,整个画面的颜色就会变得明亮且丰富,这使观看者能感到作者愉快的情绪。在绘画过程中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保持对色彩的适应能力,从自我调节中提高对美的认识,逐步将纸上的美转移到周围事物和风景的色彩上。
二、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欣赏美的能力是对绘画具体意象的理解和感悟的鉴赏,除了绘画艺术的讲解,小学美术课还开设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利用多媒体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经典绘画作品。艺术欣赏不仅反映了色彩情感的表达,而且反映了画家的个人情感。这就是为什么教师在认识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联想能力。通过一个完整的联系和想象,我们可以更好地表现绘画的美。教师可以利用色彩和天气来创造图像,从而营造绘画的氛围。如何描绘一场起义的画面,许多美术大师在画这种场景时,常常将黎明用作整个画面的背景。需要学生通过屏幕想象暴风雨的场面,想象革命到来前气氛的凝结和动荡。这些都是画面带给学生的直观感受。比如,在观察和学习人教版经典内容《蒙娜丽莎》的背景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画中的奇妙之处,比如背景中的左高右低,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的细节,让学生发现蒙娜丽莎与画中背景的距离感,仿佛这位女人就站在学生的面前一样。在欣赏绘画时,教师可以适当地透露画家的生平,并在绘画中解释画家的性格。又例如梵高的《向日葵》,则是向学生展示了画家对生命的憧憬和热情。
三、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创造美是美学的目标。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美术的内涵,教师用美术的方式,把学生的能力、身体和思想融为一体,它的艺术性和创造性都很强,没有一个具象化的标准。在绘画与构图原理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应赋予学生自由的权利。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绘画进行恰当的点评,跟随他们的初衷,提出自己的想法,但不要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打乱学生的思维。通过教师的正确领导和自由想象,学生会自觉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有了这些基础,学生就可以在自己的作品中发现问题,通过对自己作品的不断评价,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创造力也会越来越强。
四、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
艺术不同于语文、数学和其他需要进行升学考试的学科,美术课作为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课程,给学生的学习负担并不重。当学生学习美术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个优势,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让学生通过理解、欣赏来进行创作,这种教育手法可以使小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格,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有利于小学生思想健康的作品,使学生积极乐观地学习美术。让学生充分欣赏美术作品,老师再解释其中的意义,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态,积极对待生活中的一切事物。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可以选择有教育意义的画或者是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作品。例如郑板桥的《竹》,可以让学生在绘画形象中感受古朴的美。
五、结语
美术教师要想渗透美育,就必须让自己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教育内容。要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和欣赏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学习美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美术提高其他学科的学习能力,提高自身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平稳前行。
参考文献:
[1]党亚玲.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6(7):57-58.
[2]郭永永.浅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滲透美育的意义[J].读天下(综合),2020(1):1.
[3]张帆.浅论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渗透美育[J].新课程导学,2018(34):41.
作者简介:李艳妮(1989—),女,汉族,甘肃静宁人,本科,二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