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卫国
摘 要: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自主课堂是化学教学中必不可缺的教学模式。从明确教学计划、坚持学生主体、开展自主探究和践行合作学习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自主课堂;化学教学;核心素养
在传统的化学课程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只关注基础知识的讲授,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意识,这对学生的学习不利。化学教育需要将学生与课程知识的距离拉近,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一、明确教学计划
良好的教学计划是课堂效果的最佳助力。因此,在化学课程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课程的教学计划,对课程的知识点加以分析,选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执教,这样学生对化学知识点产生认同感,进而产生学习欲望。
所有的化学教师需要以新课程的改革要求为依据,对化学教学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规划,这样才能为课程教学指明方向。但是现阶段的一些教师只是改变了课程教学的流程,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接受水平,也忽略了课堂的趣味性和自主性,导致教学计划名不副实。
为了改善这些情况,教师应当多方面考虑教学计划的制订,把学生因素作为主要因素,明确课堂的重心,多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
二、坚持学生主体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教师要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把学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把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作为主要课题。因此,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也是重中之重,教师应该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以实现效率的提升。
比如,实施学生代替教师讲课的形式进行教学。这种形式一方面可以推动学生进行预习、准备工作,做到课前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变相地增强了学生的表现欲,这种表现欲的实现能够大大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学习课程的欲望也会加强。此外,把课堂交给学生,这也是锻炼学生、培养学生的最佳平台。学生在台上讲的时候,教师应该适时适当地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补充遗漏的知识点,解决台下学生的疑难,确保课堂有序进行。
教学模式的改良和创新是教师提升教学活力的关键,采取符合教学计划、贴近学生学习心态的教学方法,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开展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是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引导,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自主课堂的构建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举措。
例如,在讲授“溶液”这一课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溶液的性质和特点。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后,教师可以把相应的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发地展开思考和讨论,主动把握课堂,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又如,在讲授“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带学生进入实验室,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实验药品进行实验,并引导学生将实验后的物质和数据进行比对。学生就会发现,在实验的化学反应发生前后,总物质的重量没有发生变化,从而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最好的教学是实践,化学教学中这一点是尤其如此,学生通过各种实验对物质和元素加深了解,这种切实的体验远比传统教学的灌输式方法更有效果,更能从直观具体的层面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并不是一个新颖的概念,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这一概念与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非常契合。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究,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强化,养成自主探究能力。
四、践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方式之一,能够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化学知识积累不足,学习方法较少,在化学学习中一旦遇到疑难问题,就会影响学习进度,这对化学的学习不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促进合作学习,推动学生主动与同学一起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思维。
例如,教师在讲解“酸的化学性质”这一课时,先向学生介绍酸的化学性质,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适当给学生设计一些问题,如:“通过课程学习,同学们觉得酸还有哪些性质?”为了帮助学生得出有益的结论,可以根据学生个性划分小组,给出时间让各小组展开讨论,最后由小组代表上台介绍他们的讨论成果。这样学生就能将小组代表的发言进行综合分析,不仅在合作学习中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也对酸的性质有了全面而准确的掌握。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当合理采纳,为学生的化学学习铺平道路。
五、结语
自主课堂的构建,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表现。教师借助自主探究问题和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自行发现问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做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尽心竭力地探索创新自主课堂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文杰.发展学生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0(12):33-34.
[2]陈飞.关于如何提高中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微探[J].中外企业家,2020(8):206.
[3]张晓丽.聚焦初中化学课堂的自主学习[J].教学参考,2017(6):8.
编辑 曾彦慧